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创新型社会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旨在
A.建设法治国家 B.推进党建改革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发展多元文化
4.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确立这一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6.如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在哪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
A.民生 B.科技 C.教育 D.经济
7.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的时间尺,①②两处对应的内容应是( )
A.①马克思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
B.①毛泽东思想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相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8.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10.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
A.先进的工业国 外国干涉势力
B.全体中华民族 外国干涉势力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2012-2021年空白处应该填写( )
A.阶级斗争,上山下乡 B.迎新时代,筑中国梦
C.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D.加入世贸,港澳回归
12.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横线处应填人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下列论断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它们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① ② ③ ④
A.③②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1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分别开始于
A.1921年和1949年
B.1927年和1956年
C.1927年和1949年
D.1921年和1956年
15.口号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渐推行的经济政策。说明该政策能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原因。
材料四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中共十九大报告》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正确;中共十五大上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错误;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错误;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错误。综上故选D。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④B项正确;①②不是目标,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一带一路”是对外,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党建改革均是对内,排除AB两项;构建发展多元文化是文化建设,不是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排除A项;十六大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排除B项;十八大确立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故D符合题意;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基本点,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由低矮的棚户区迁入了新建的楼房,这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在民生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A项正确;材料不能科技、教育、经济的成就,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1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A和D项;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排除B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可知,中共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正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两个一百”的第一个一百目标,与题不符。AB错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共八大上对于我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这一矛盾已经得到有效改善。C错误。综上故选D。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C项正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说法不够全面,排除A项;完成“一带一路”建设,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排除B项;“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已经实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据所学知识,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先进的工业国 外国干涉势力,全体中华民族 外国干涉势力,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都是对十九大报告中我国主要矛盾的错误描述,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中国梦”的执政理念,B项正确;上山下乡是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活动,排除A项;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活动,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提出的,排除A狭隘观念;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提出的,排除B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是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开始于”是解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成立与19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1949年。
15.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在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详解】
(1)“基本内涵”,根据材料一信息“实现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如何实现”,根据材料一信息“实现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得出: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战略布局”,根据材料二信息“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7.(1)结果:出现“文景之治”。
(2)方法:核定地价;
表述:平均地权。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4)认识:国家发展,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民生问题应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言之有理即可)
(1)
结果:由材料“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可知,汉文帝令地方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依据“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可知,扶助贫民,依据“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可知,赈济灾民。结合所学知识,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汉景帝施行休养生息措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2)
方法:根据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可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方法是核定地价,具体内容是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表述:由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表述为“平均地权”。
(3)
政策:根据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双层经营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渐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原因:由材料“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可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4)
认识:根据“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可知,要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根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可知,民生问题应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可知,社会和谐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