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文物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爱国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关于下图文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2.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想象说明( )
A.手工业发达 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C.社会财富丰富 D.阶级社会出现
4.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5.据下图可知,半坡居民
A.掌握了制瓷技术 B.具备了审美意识
C.居住在长江流域 D.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6.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B.饮食习惯不同
C.劳动技术不同 D.劳动工具不同
7.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生活习惯
8.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骨耜等农具
9.河姆渡遗址在( )
A.陕西西安 B.河南舞阳 C.山东泰安 D.浙江余姚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
A.聚落的发展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磨制工具的发展 D.城市的出现
11.农业革会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出现的生产生活场景是( )
①人工栽培稻、栗 ②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③靠采集野果为主
④使用磨制石器 ⑤使用农业工具 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2.“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对这一观点能加以推测和印证的是
A.青铜工艺的出现 B.北京人遗址的发现
C.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D.铁制牛耕的推广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最先制造并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请写出种植水稻和粟的居民分别是谁?并分别写出他们说居住的房屋
(3)原始农业的发展促成了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4.读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1)图一和图二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分别是哪一地方的远古居民的房屋?
(2)图一和图二在结构上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15.阅读下列材料
(1)名片解读: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发现意义:
(2)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年代尺的内容?
(3)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远古居民使用的陶器和种植的作物?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考古发现有什么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制造陶器,尤其是黑陶、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项正确;图示中是河姆渡人的陶器,半坡原始居民主要是彩陶,排除A项;河姆渡人位于长河流域,排除B项;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的手工工具,不是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均是旧石器时代,没有房屋,排除AC两项;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B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据题干“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那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所以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B项正确;原始社会手工业不发达, 社会财富不丰富,排除AC两项;随葬品多还是没有,只说明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不能说明出现阶级社会,因为,阶级社会出现必须出现国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详解】
根据题干“半波彩陶上的尖顶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色彩帽子的样式有所追求,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B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并没有瓷器,只有陶器,排除A项;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故A项正确;饮食习惯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出现种植主要农作物的不同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不是劳动技术不同,排除C项;劳动工具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出现种植主要农作物的不同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南北方农耕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样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自然环境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圆形房屋,故C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故排除A项。他们懂得饲养猪、狗等家畜,故排除B项。他们使用骨耜等农具进行生产,故排除D项。故选C。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因此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城市的出现”,D项正确;ABC项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开始人工栽培水稻和粟,饲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活,还有耒耜等农业工具,河姆渡居民住在干栏式房屋中,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符合题意;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是农业栽培,不是靠采集野果为主,③不符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C项正确;青铜工艺不一定是农业生产方面,并且出现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还没有开始农业生活,排除B项;铁制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农业生产已经处于成熟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原始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方法:打制、磨制。
(2)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房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3)表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1)
原始居民,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耒耜,属于新石器时代;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的,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是采用磨制方法制作的。
(2)
居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5000年,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因此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房屋,根据所学所知识可知,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原始居民逐渐实现了定居生活,水稻和粟等农作物的种植及家畜饲养的出现,建造房屋等聚落的出现,由旧石器时代的打制工具到磨制石器工具的发展都体现了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
【点睛】
14.(1)图一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
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
(2)其原因是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
(3)原始农业的出现(或原始农耕出现)。
(4)河姆渡原始居民。水稻。
(1)
依据材料的图一和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
(2)
依据材料的图一和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通风防潮;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其原因是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
(3)
依据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所以神农要“教民农作”;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原始农业的出现。
(4)
依据材料三“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点睛】
15.(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元谋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原始居民。
(3)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为教材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4)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早期人类的遗址中,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石器和遗迹,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古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因此,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和考古发现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