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夏朝
C.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
2.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3.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妈妈问健健:“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先后顺序是?”其正确的回答是
A.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C.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4.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大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约有4000多个。上述材料反映出甲骨文( )
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年代久远 D.影响深远
5.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它是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它是( )
A. B. C. D.
6.下图甲骨文所采取的造字方法是
A.形声 B.象形 C.会意 D.假借
7.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双目面具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D.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8.如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宝物之一的司母戊鼎,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夏朝时期青铜制造的有力见证
B.是我国西周时代青铜器的精品
C.是我国“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
D.是我国青铜文明的有力证据
9.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
A. B.
C. D.
10.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大克鼎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噩候鼎
11.图一和图二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
A.中原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远古传说真实可信 D.南北文化出现交融
12.下列组图代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其中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是( )
A.猪纹陶体 B.四羊方尊 C.铜冰鉴 D.青瓷莲花尊
13.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商周时期,代表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
A.彩陶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15.下列文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什么文字?它有哪些构字方法?
(2)这种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对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有什么影响?
17.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的名称以及发掘的地点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图片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此题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先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24千克,A项正确;四羊方尊以造型优美著称,B项错误;青铜立人像是三星堆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造型独具特色,C项错误;青铜神树也是三星堆青铜器的代表作,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D
【详解】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题干四种字体先后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排除。故此题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4.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距今3000多年、目前发现最早”可知,这体现的是年代久远,体现出我国文明的悠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商王为祭奠母亲而作的祭器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项正确;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之一,但与商王为祭奠母亲无关,排除A项;B项中青铜器是西周青铜器利簋,D项中的青铜器为西周毛公鼎,排除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象形,B项正确;ACD项都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图片没有涉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D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双目面具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可见传说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传说和神话毕竟带有主观色彩,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还需要多方印证,排除A项;考古并不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还可以参考古代文献等,排除B项;题干反映出考古发现印证了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信息,而没有强调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体现商朝青铜铸造技术水平的高超,是我国青铜文明的有力证据,D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之后,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商代)-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秦朝)-隶书等,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B
【详解】
依据题干“世界上出土最重”,结合课本所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了工艺高超。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项符合题意。大克鼎、毛公鼎、噩候鼎也是著名的青铜器,但不是最重的。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B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文化相对先进,排除A项;远古传说不一定真实可信,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文化出现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B项正确;河姆渡居民用来盛装东西的陶器,是猪纹陶体,排除A项;铜冰鉴,是战国时期青铜酒器,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一般指北朝青瓷莲花尊,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①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②③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B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制作彩陶,A排除;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C排除;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D排除;故选B。
15.C
【详解】
铜壶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利簋是西周,镶嵌绿松石铜牌是夏代器物,司母戊鼎是商朝的器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ABD项先后顺序排列错误,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6.(1)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对汉字的影响: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7.(1) 半坡鱼纹彩陶盆;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2)甲骨文;商朝。
(3)司母戊鼎。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认真学习,仔细研判,消化吸收;②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详解】
详解
(1)从图片可得出这是半坡人的半坡鱼纹彩陶盆;根据所学可得出,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这也是出土的地点。
(2)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商朝。
(3)根据图片和所学可得出是司母戊鼎。
(4)结合材料和所学,可概括得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认真学习,仔细研判,消化吸收;②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