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段文字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刺史制度
2.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据上判断,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
①经济发展 ②全国统一 ③制度变革 ④民族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霜的是( )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4.下列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周厉王 D.周平王
5.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历史年代尺,请问A、B、C、D四个选项中,表示“东周”的是( )
A.A B.B C.C D.D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8.《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材料反映出
①周天子的威望下降 ②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
③最终秦国完成统一 ④诸侯之间进行混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9.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篙黎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春秋奴隶制的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10.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特点是( )
A.重视礼乐 B.王权加强 C.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
11.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民族交融 B.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C.有利于社会进步 D.诸侯国数量减少
1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13.他任用管仲为相,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中的他是( )
A.楚庄王 B.齐桓公 C.宋襄公 D.晋文公
14.下图出土文物中最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A. B.
C. D.
15.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名为字。例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二、综合题
16.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制作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
(2)图二的农具是铁臿(cha),这种铁农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填字母)
A.商朝B.春秋
(3)就研究“春秋铁农具”而言,图二的铁臿(cha)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属于……:(填字母)
A.实物史料B.文字史料
17.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感,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特,诸侯钥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盏子·告子》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予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管理国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诸侯要对周天子应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后来“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因此材料说明春秋时期遭到破坏的制度是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①;由材料“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可知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全国统一,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信息,排除③;由材料“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可得出春秋争霸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故排除①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点睛】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变革军事,同时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其它的诸侯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C项正确;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称霸晚于齐桓公,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A项正确;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排除B项;周厉王是西周国君,排除C项;周平王是东周建立者,他的等级是天子,不是诸侯,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战争使周天子威信扫地,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关,其根源原因是铁犁牛耕,故选B项;材料内容讲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并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周天子地位下降,还没有达到失去共主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包含诸侯实力增强的因素,但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B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的是商朝,排除A项;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C属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公元前221年建立的是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着手,而当时生产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应用,C项正确;各国进行政治改革、诸侯之间进行兼并战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纷乱变革的表现,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A项、B项;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不是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C
【详解】
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①符合题意;根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说明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信息,故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等级为诸侯、卿大夫、士,故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奴隶社会实行的是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材料中介绍的是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C项正确;材料中现象预示着奴隶制度走向瓦解,排除A项;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个体小农经济形成于封建制度确立后,春秋以后封建制度还没有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重视礼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扶助弱小 ,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局部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因此春秋争霸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ACD项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进步,表现为铁器牛耕使用出现并推广使用。铁器牛耕普遍使用从而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各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诸侯争霸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排除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AB项是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铜刀是商朝时期的代表工具,排除C。故选D。
15.B
【详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尚未出现牛耕技术,排除A项;战国和秦汉时期晚于春秋时期,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点睛】
16.(1)旧石器时代
(2)B
(3)A
【详解】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
(2)图二的农具是铁农具,最早出现春秋时期,故选择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铁臿属于实物史料,故选择A。
17.(1)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
(2)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强盛国家。
(3)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不断增强,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1)
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其实行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政局,巩固疆土。
(2)
根据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特,诸侯钥于天子曰述职”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之下,诸侯应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方面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开发,加强了全国统治,使西周成为强盛国家等角度进行回答。
(3)
根据材料三“周文武所封予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不断增强,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