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历史上称为
A.文字创新 B.制度变革 C.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
2.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史官。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下列属于老子主张的是
A.反对苛政 B.无为而治 C.休养生息 D.严刑峻法
3.战国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两个思想流派最容易针对治国方法发生激烈辩论
A.墨家和儒家 B.墨家和道家 C.儒家和道家 D.儒家和法家
4.学了《百家争鸣》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A. B.
C. D.
6.“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 B.目的 C.主张 D.影响
7.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藏舟,水则覆舟。”由此可见,二者都主张
A.选贤举能 B.以民为本 C.君主专制 D.以法治国
8.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中国高校师生也积极募集捐助物资,以各种形式与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及合作院校一起同心抗疫。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阅读下面图片和文字信息,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论语》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④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9.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且形成了自己的“ 学习观”。 以下体现孔子提倡“ 虚心求教”的学习观的语句是
A.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诸子百家的思想 B.是建设现代中国的价值观
C.源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体现
1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该段对话选自《论语·颜渊篇》,其思想主张来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作者认为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主要是因为孔子( )
A.在鲁国从政 B.周游列国 C.编订《诗经》 D.创办私学
1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思想最为受欢迎
14.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身”,又主张人们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孔子强调的是( )
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 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原则
15.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主张符合老子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综合题
16.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铁制农具 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指出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
(3)指出材料三记述的历史事件。以及“商君”众多措施中改变旧的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一项举措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1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什么和什么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什么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纷纷变法改革,其中秦国的什么成效最大,支持这一变法的是什么?
材料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
(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如儒家的代表人物什么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又互相影响,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B
【详解】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老和少,是我国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B;A是孟子思想,排除;C是汉初的政策,排除;D是法家思想,排除。
3.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主张以仁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二者都是主张积极有为的学派,而且观点存在差异,容易发生激烈辩论,故选D;墨家的兼爱非攻等主张与儒家由相通之处,不会发生激烈辩论,排除A;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和其他学派都不会发生激烈辩论,排除BC。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因材施教,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主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①说法正确;互爱互利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这是墨家风范而非道家,②说法错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风格不是墨家风格,③说法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④说法正确,含有①④的选项正确,即B项正确;包含②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法家创始人是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法度统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韩非,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排除A项;孟子是儒学思想发展中,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排除C。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依据“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D项正确;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有关,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目的是希望重新构建社会秩序,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也没有涉及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根据题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知识,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四线默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取得天下。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藏舟,水则覆舟。”可知,荀子认为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是水与舟的关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综上所述,二者都主张以民为本,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选贤用能、君主专制、依法治国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杏坛讲学”“周游列国”、“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论语》,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错误;法家代表韩非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④错误。根据分析,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9.D
【详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反映的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D项正确;“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的是为政以德,排除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的是要换位思考,排除B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的是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古代伦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C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照搬诸子百家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是建设现代中国的价值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材料选自《论语·颜渊篇》的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及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主张,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坏狐狸,反帝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C项;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教育,排除AB两项;《诗经》是五经之一,和官学、私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故C项正确;西汉汉代起,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墨家思想代表小市场者的利益,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
14.C
【详解】
根据“不学礼,无以立身”“主张人们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可知,孔子孔子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治国的策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生活的热忱,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为人处世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D
【详解】
大思想家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故D符合题意;“仁者爱人”是儒家的观点,故A不符合题意;“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兵家的观点,故B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16.(1)图1:铁制农具;图2:牛耕;地主阶级。
(2)最东:齐国;最南:楚国。
(3)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1)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铁制农具,图2反映的是牛耕;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
(3)
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其中“坏井田,开阡陌”即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措施改变旧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4)
根据材料四“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17.(1)铁(制)农具。牛耕
(2)地主。商鞅变法。秦孝公。
(3)孟子。百家争鸣;
(4)因素:生产工具或生产技术的进步;顺应时代的变法革新;思想文化的繁荣等。
(1)
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战国时期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秦国国君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3)
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又互相影响,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4)
因素: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社会改革、文化繁荣,因此可以从生产工具或生产技术的进步;顺应时代的变法革新;思想文化的繁荣等方面总结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