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11: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带正电
2.下列哪组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  )
A.人体、大地 B.铅笔芯、塑料尺
C.硬币、铜导线 D.玻璃棒、橡胶棒
3.小迅用两个相同的丝绸分别去摩擦一个玻璃棒和一个塑料棒后,然后用玻璃棒和塑料棒分别去靠近同一个轻质小球,其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正电
B.塑料棒与丝绸摩擦时,塑料棒得到电子
C.若用玻璃棒去靠近塑料棒,它们会彼此排斥
D.丝绸、玻璃棒和塑料棒这三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的是玻璃,最弱的是塑料
4.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使它们带上正电荷,手持玻璃棒A,靠近被吊起的玻璃棒B,如图所示,发现玻璃棒B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得到电子
B.摩擦前玻璃棒是导体
C.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
5.如图所示,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L靠近M的A端时,A端被L吸引,则(  )
A.M一定带负电
B.M一定带正电
C.摩擦时,L失去电子
D.摩擦时,L得到电子
6.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7.在下面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也带了电
B.乙图,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正电荷从a向b定向移动
D.丁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
8.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
9.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
B.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
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10.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1.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正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
1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的a端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时,橡胶棒排斥吸管。若此时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吸管的a端和b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与吸管a、b两端均相互吸引
B.玻璃棒与吸管a、b两端均相互排斥
C.玻璃棒与吸管a端相互吸引,与b端相互排斥
D.玻璃棒与吸管a端相互排斥,与b端相互吸引
二、填空题
13.有些绒毛玩具的外衣是采用“静电植绒”技术制作的:事先给布面上涂上带电的胶,再给绒毛带上电,绒毛就会飞向胶布,这是因为胶布和绒毛上带_____种(填“同”或“异”)电荷互相_______。
1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将小球靠近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______电荷。
15.当人触摸“静电球”时,部分头发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因为人触摸“静电球”时,导致这些头发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带电后的头发会相互______的缘故。
16.细心的小明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如图a,发现:小纸屑先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跳离,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里“吸引”是因为______。“跳离”是因为______,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b所示的自制验电器,发现两片金属箔片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并回答。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将石墨薄片的两面分别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后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只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18年3月31日,中国首条全自动量产石墨烯有机太阳能光电子器件生产线在山东菏泽启动,该项目主要生产可在弱光下发电的石墨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破解了应用局限、对角度敏感、不易造型这三大太阳能发电难题。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这时利用了石墨烯的(  )
A.导电性好 B.导热性好 C.硬度高 D.透明性好
18.【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与冬天比,夏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1L=10-3m3 ,汽油的密度为0.7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2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19.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水壶,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热水壶的了解,就电热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等的具体情况,从热学和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1)热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你知道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使物体带电有这么几种方法:
一、摩擦起电: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料梳子、笔杆、塑料尺子与头发或腈纶针织物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二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两物质顺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
二、接触起电: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或从带电体跑到不带电体上,或从不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体上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三、感应起电: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与A相同的电荷.如图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___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带______电.
(3)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越梳头发越蓬松,这是上述三种带电方法中的__________.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叫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
21.演绎式探究——探究带电小球间的作用力.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量分别为,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远大于小球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常量.
(1)如图,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若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_____(填“引”或“斥”)力,此时两球将相互_____(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乙球的右边某位置放上一个电荷量为的小球丙,此时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应该带_____(填“正”或“负”)电荷.请你证明,此时有关系成立. 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乙互相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甲乙一定均带正电,甲丙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丙带负电;或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即丙不带电。
故选C。
2.D
【详解】
A.人体、大地都容易导电,人体、大地都属于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芯属于导体,塑料尺是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硬币、铜导线都容易导电,硬币、铜导线都属于导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橡胶棒都不容易导电,都属于绝缘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它们相互吸引,说明这个小球不带电或者带负电;塑料棒靠近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和塑料棒都带有负电,说明塑料棒与丝绸摩擦时,塑料棒得到电子,故A错误,B正确;
C.玻璃棒和塑料棒带有异种电荷,它们会彼此吸引,故C错误;
D.玻璃棒和丝绸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证明被丝绸吸引了电子,从而说明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塑料棒和丝绸在摩擦的过程中,塑料棒带的是负电,证明被塑料棒吸引了电子,从而说明塑料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强,故丝绸、玻璃棒和塑料棒这三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的是塑料,最弱的是玻璃,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较弱,失去电子,故A错误;
B.玻璃棒不容易导电,摩擦前、后玻璃棒都是绝缘体,故B错误;
C.玻璃棒B远离玻璃棒A,实验现象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
D.利用不带电验电器可以检验玻璃棒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玻璃棒所带电荷的电性,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CD.由题意可知,毛皮摩擦后绝缘棒L带上负电,说明绝缘棒L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较强,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AB.绝缘棒L靠近M的A端时,A端被L吸引,则M可能带正电;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M也可能不带电;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由于摩擦发生电荷的转移,毛巾与塑料管带电,不是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带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故B错误;
C.毛巾摩擦“章鱼”,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故C错误;
D.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塑料管和“章鱼”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章鱼”飞起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气球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用带负电,与另一根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带同种电荷,即带负电,故B错误;
C.a带正电(缺少电子)、b不带电(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b的自由电子向a定向移动,而金属棒中正电荷不能移动,故C错误;
D.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丝调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带负电或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故A正确;
B.人是导体。若小勺也是导体,则小勺带的电荷会通过人体导入大地,则胡椒粉不会被吸到勺子上,故塑料小勺一定是绝缘体,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所以塑料小勺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塑料小勺和毛料布在摩擦的过程中,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电子经金属球金属杆到达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因为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故A正确,B错误;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错误;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是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已知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吸管a端时,橡胶棒排斥吸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a端也带负电荷;此时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吸管的a端和b端,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和a端是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会吸引吸管a端,b端不带电,但玻璃棒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玻璃棒会吸引b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异 吸引
【详解】
[1]绒毛飞向胶布,说明绒毛与胶布是相互吸引的,绒毛与胶布都带了电,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说明绒毛与胶布带的是异种电荷。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 电子的转移 负
【详解】
[1]自然界中的总电荷数是守恒的,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电子会发生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小球靠近时被排斥,说明小球也带负电。
15. 同种 排斥
【详解】
[1][2]人触摸静电球时,静电球上的电荷通过手转移到头发上,于是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头发竖了起来。
16. 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2]玻璃棒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当小纸屑和玻璃棒接触后将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小纸屑会迅速跳离。
[3]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b所示的自制验电器,则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17.B
【详解】
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能排热,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是利用石墨烯的导热性好的特点。
故选B。
18. 分子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8.4
【详解】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价格降低.
(3)由表可知,汽车正常行驶200km消耗汽油的体积:
.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得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
点睛:本题考查汽化现象、摩擦起电、密度公式的应用的有关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19. 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 水蒸气对壶盖做功 电热水壶上为什么加橡胶把手? 橡胶是绝缘体,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详解】
解答:(1)热学问题:“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 电学问题:电水壶为什么能烧开水;通电后发热体会发热,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使水烧开.或 电热水壶上为什么加橡胶把手?橡胶是绝缘体,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0. 电子 正 摩擦起电 排斥 吸引
【详解】
试题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其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所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正电;
(3)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与梳子摩擦而起电.由于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物体带电现象
21. 引 靠近 正 见解析
【详解】
(1)[1][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所以它们相互吸引而相互靠近;
(2)[3]由题意可知,甲受到乙的引力向右,甲要静止,应受到丙向左的排斥力,甲球带正电荷,所以丙也应带正电荷;
[4]对乙球进行分析,因平面光滑不受摩擦力,则有:
所以根据题意可得:
化简得:
所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