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12: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2.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3.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图所示是设备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4.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5.毛主席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写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流水声传入人耳不需要时间
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低
D.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相同
6.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以相同的力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瓶的音调最低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h瓶的响度最大 D.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7.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8.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9.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情景,下列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C.丙图: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用到了转换法
D.丁图: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最左边音调最高
10.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12.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3.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__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__(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1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_____能够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具有相同的 ______;甲丙具有相同的 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抗疫。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时,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工作人员调节喇叭的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一只蝴蝶10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______,这样的频率是在表格中_____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类别 大象 狗 人类 海豚 蝙蝠
听觉频率/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Hz到_____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_____、_____。
18.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弦的长度影响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弦的长度,弦乐器的音调变高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水的温度越高,水燕发得越快吗?
F.参加学校的哪一个社团是一个值得科学探究的问题?
(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19.请你利用《声的世界》中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回答: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在图甲音叉的右边再放一个音叉,如图乙所示,当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填“高”或“低”);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逐渐变大的力分别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越来越_____(选填“大”或“小”),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___有关。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一般的录音是单声道的。用一个拾音设备把各种声音记录下来,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即声音缺失了原来的空间感。用两个拾音器并排放置,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声源到达两拾音器的路程不一样,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至少必须有两个音箱或耳机放音。
(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不同和______不同;(音调/响度/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正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一只耳朵也会产生双耳效应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也可以还原交响乐队中个演奏者的方位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会受到影响
D.电影院里,单个音箱(扬声器)无法实现立体声播放
(4)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如图,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开始声源在两耳连线上,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从0°增大到180°,甲图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为______s,下列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与夹角a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
A.B.C.D.
21.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年月日星期三晴
“同学们,放学了,回家的路上请注意安全,祝您一路平安!”当播音员轻柔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那首动人的萨克斯风《回家》,我结束了一天的功课.
来到校门外,大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车声、人声、小贩的叫卖声汇成了一首交响乐.
终于到家了,飞快地放下书包,打开录音机,“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吱吱喳喳写个不停…”正是罗大佑的《童年》.我在沙发上轻轻躺下,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漂浮在音乐的海洋中.突然一声断喝:“小明,关上录音机!”我吓的跳了起来,原来爸爸在卧室里睡觉.哎!这是什么世道!?
以下是李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李明的爸爸为什么不让李明欣赏音乐?
问题:你能为李明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放飞梦想,让心和蓝天起翱翔;辛勤耕耘,让梦想成真!
问题:请根据日记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A错误;
B.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过来的,故A错误;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而与响度、音调和声速均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在振幅一定时,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响度越小。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流水声传入人耳需要时间,故B错误;
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高,故C错误;
D.鸟鸣声和流水声,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主要是玻璃瓶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敲击的力度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综上所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声,而瓶内水越多,振动就越慢,频度越低,音调就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丁、甲、乙、丙。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没有了媒介,声音无法传播,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频率为300Hz,在20Hz——20000Hz的范围内,故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用到了转换法,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最左边的水最少,振动频率最高,故最左边音调最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男声和女声,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正确;
C.“轻声细语”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小,是降低声音的响度,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用于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振动 音色
【详解】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14. 固体 音调 响度
【详解】
[1]远处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空气和大地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躺在地上可以较早听到声音,从而可以作出抵御措施。
[2][3]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则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5. 振动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2]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16. 6Hz 大象 不能
【详解】
[1]频率指的是物体在1s内所振动的次数,蝴蝶振翅的频率为
[2]由表格数据分析知,蝴蝶振翅的频率在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3]因蝴蝶的振翅频率不在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人类不能这到这种声音。
17. 10000 20000 6000m 变大 不能 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000Hz 30000Hz之间;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 20000Hz。
(2)①[3]由速度公式得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8s=12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4]②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即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变大。
(3)[5][6]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18. BDE 两位同学脚印的深浅与他们对沙滩的压强有关系吗?
【详解】
(1)[1]A.哪种类型的音乐好,属于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其中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所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这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
C.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属于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等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D符合题意;
E.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进行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是可以动快慢;三是液体的温度,这三个因素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所以这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E符合题意;
F.参加学校的哪一个社团是个人爱好、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故F不符合题意。
故BDE。
(2)[2]脚印的深浅反应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脚印的深浅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压强也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提出的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两位同学脚印的深浅与他们对沙滩的压强有关系吗?
19.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塑料球被弹开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将轻微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低 大 振幅
【详解】
(1)[1]用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塑料球被弹起,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如图乙所示,敲击一个音叉时,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还能观察到另一个音叉将塑料球弹开了,原因是被敲击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将能量传递给未被敲击的音叉,引起其振动,从而将塑料球弹开,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4]音叉在发声时的振动是很轻微的,直接用人眼比较难观察,而与振动音叉接触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大,便于观察,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轻微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5]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且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这是因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就越慢,音调就越低。
[6][7]用逐渐变大的力拨动伸出长度相同的钢尺,可听到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因为拨动伸出相同长度的钢尺,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0. 响度 音色 左后方 D A 6×10-3s B
【详解】
(1)[1][2]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响度及音色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2)[3]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左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左耳,然后才传到右耳,则声源可能在人左后方。
(3)[4]ABD.要想录制立体声,至少要两只话筒,并用两个声道播放。声源处不同位置放的话筒越多,观众四周对应的扬声器越多,声音通过话筒、扬声器传到观众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的差异也就越明显,听到的立体声效果就越好。故D正确,AB错误;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故C错误。
故选D。
(4)[5]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BCD.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是利用双耳效应,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6][7]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为0°时,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当夹角为90°时,声源到两耳的距离相等,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为零,当夹角为180°时,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故选B。
21.李明的爸爸正在睡觉,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对他来说音乐声是噪声;
所以李明的爸爸不让李明欣赏音乐原因是:音乐声影响他睡觉;
噪声是可以防止和减弱的;
所以李明可以这样做:戴上耳机听音乐.
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①什么是噪声;
②如何防止噪声;
③如何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属于噪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详解】
(1)李明的爸爸正在睡觉,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对他来说音乐声是噪声;所以李明的爸爸不让李明欣赏音乐原因是:音乐声影响他睡觉;
(2)噪声是可以防止和减弱的;所以李明可以这样做:戴上耳机听音乐.
(3)提出三个关于声学的问题:①什么是噪声;②如何防止噪声;③如何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噪声的定义和减弱途径,以及声音的特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