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单选题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断(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2.有甲、乙、两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两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3.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下列关于甲、乙物体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C.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D.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4.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B.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6.如图,用布先后摩擦塑料丝和水管,塑料丝间因静电排斥,又被水管排斥“托起”,则( )
A.水管一定带正电
B.水管与塑料丝带异种电荷
C.塑料丝M与N带异种电荷水管
D.若塑料丝得到电子,水管也得到电子
7.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8.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迅速张开。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玻璃棒带电 B.不能说明玻璃棒是否带电
C.接触金属球后,玻璃棒的电荷消失了 D.两片金属箔片带上了异种电荷
9.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11.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1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正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
1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C.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属于扩散现象
14.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雪融化成水内能不变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水凝固形成
二、填空题
16.晓明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验电器A和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如图所示,A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两箔片带_____电荷,相互排斥。如图2所示,拿带绝缘柄的铜棒把A和B连接起来,A的金属籍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此过程正电荷______(选填“由A定向移动到B”、“由B定向移动到A”或“不发生定向移动”)。
1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图,某物质由图A所示的状态变为图B所示的状态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8.在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使用器材与胶水制作了很多小模型。使用胶水时能闻到胶水味,这是________现象,胶水能将两块小零件牢牢粘住,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
19.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a、b接触时,电子转移的方向为______到______(选填“a”或“b”)。
20.“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程度与______有关;雨后天晴,荷叶上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一般情况下,固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______。
三、综合题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使物体带电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摩擦起电
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料梳子、笔杆、尺子与头发或晴纶针织物摩擦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两物质次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
二、接触起电
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要么从带电体跑到非带电体上,要么从非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三、感应起电
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了与A相同的电荷,这就是感应起电。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____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______电。
(3)如图是在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通过摩擦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______而使头发竖起来。
22.请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到微观
仰望星空,群星闪耀,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1026m的宇宙深处。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
(1)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银河系、地球、原子、太阳系
B.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原子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2)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图中所示的三种模型中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实心球”模型 B.“枣糕”模型 C.“行星”模型
(3)上述文章中,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3.安全防疫话物理
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复产复工复学工作中,我们不能麻痹大意,仍需做好防控。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0.1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 ;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 ____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 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B. C. D.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已知:1L=10-3m3 ,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25.阅读并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分子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那么,怎样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呢?在科学上,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是由实验来证明的。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rownian1773-1858)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时,发现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图1)。后来把悬浮微粒的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如藤黄粉、小炭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取一滴稀释了的墨汁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看到小炭粒在不停地游动着,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每个小炭粒运动的路线是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那么,布朗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撞击悬浮微粒。如同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一群鱼在冰块周围游来游去,不断撞击着冰块一样。某个时刻向左的力量大些,冰块就向左运动;下一时刻向右的力量大些,冰块又向右运动;向前的力量大些,冰块又向前运动…就这样,冰块一会儿前、后,一会儿左、右地运动着。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小颗粒好比冰块,水分子好比鱼群,冰块的运动是鱼群运动引起的。若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科学观察表明:布朗运动永不会停止,且温度越高,花粉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悬浮的花粉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所成像是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_像(填“实”或“虚”)。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和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镜片相同;
(2)布朗运动和课本中______图(如图2)实验现象(填“A”“B”或“C”),都可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文中的花粉做布朗运动是指______(A.花粉微粒的运动 B.花粉分子的运动 C.液体分子的运动);
(4)如图3是花粉做布朗运动时的连线图(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花粉的位置后再连线),它反映出布朗运动是毫无规则的;若A为0时刻花粉的位置、B为第2秒时位置、C为第4秒的位置…依此类推。则第5秒时刻花粉微粒的位置______。
A.一定在CD线段的中点上 B.一定在CD线段上 C.可能不在CD线段上
26.经科学研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远大于小球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常量k= 9×109N m2/C2.
(1)如图,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若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则它们距离很近时,两球将相互__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
(2)如图,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乙球的右边某位置放上一个电荷量为q3的小球丙,此时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应该带电荷________(选填“正”、“负”).已知q2:q3=1:9则r:r′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由图可知,与丙球在相互排斥,则丙球一定带正电;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又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则乙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乙物体带负电,则甲也带负电。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A.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描述了声音的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述了太阳光照下,雾(液态的小水滴)汽化形成水蒸气,雾消失不见,故B不符合题意;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晴朗的冬日,空气比较干燥,当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因梳子与头发摩擦,而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显得蓬松,摩擦的次数越多,头发所带的电荷越多,排斥力也就越大,头发越蓬松。
6.D
【详解】
A.用布摩擦水管,塑料丝和水管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塑料丝和水管带同种电荷,但不确定带哪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丝和水管之间相互排斥,说明塑料丝和水管带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丝间因静电排斥,说明塑料丝M和N带同种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塑料丝得到电子,水管和塑料丝带同种电荷,所以水管也得到电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玻璃不是导体,金属箔片张开,说明两片金属片带同种电荷,电荷的来源不是玻璃上的电荷传到金属箔片上的,因为玻璃不是导体不导电,电荷来源是金属箔片与玻璃之间的静电作用,玻璃上带正电,小球和金属箔片的组合中,负电荷流向小球,正电荷流向箔片,两片金属箔片都带有正电荷,因此张开。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把油和桶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固体分子间有间隙,但是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是因为物体间存在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
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发生的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气球摩擦带电后仍然不容易导电,故仍是绝缘体,故B错误;
C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等量的电子带正电,故可知气球与头发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电子经金属球金属杆到达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因为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故A正确,B错误;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错误;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是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过程,说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是热量的传递,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
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A.春天冰雪消融,雪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16. 同种 不发生定向移动
【详解】
[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其去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电子从金属箔片出发流向金属球、玻璃棒,这样金属箔片就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拿带绝缘柄的铜棒把A和B连接起来,A的金属籍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由于在金属中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正电荷不移动。
17.熔化
【详解】
由图可知:图A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图B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图C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物质由图A变成图B的过程,也就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8. 扩散 引力
【详解】
[1]使用胶水时胶水中有气味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我们闻到了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2]胶水能将两块小零件牢牢粘住,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19. b a
【详解】
[1][2]丝绸摩擦玻璃棒a,玻璃棒a失去电子带正电。用带正电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因此a、b接触时,电子转移的方向为从b到a。
20. 温度 相互作用的引力 斥力
【详解】
[1]春晴天暖,空气温度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
[3]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21. 电子 正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详解】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其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所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正电。
(3)[3]“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导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属于接触起电,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头发竖起来。
22. D C C
【详解】
(1)[1]A.由题中材料可知,太阳系是银河系其中的一个,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那么太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原子很小,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综上所述,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A解析可知,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太阳系,太阳系的尺度大于生物体,而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则生物体的尺度大于原子,那么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太阳系、生物体、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由A解析可知,太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原子的尺度大于电子,则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由A解析可知,银河系的尺度大于地球,地球的尺度大于原子,再根据题中材料“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可知,原子的尺度大于原子核,则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根据题中材料“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可知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行星”模型。
故选C。
(3)[3]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类比法;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这是采用比值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这是采用类比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不属于 B
【详解】
(1)[1]由材料知,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故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CB 。
(2)[2]由材料知,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故飞沫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3)[3]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利用的是:带电体具体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原理。
A.拍打除尘,是利用惯性使灰尘从物体上脱离,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体具体吸引轻小物体性质来除尘的,故B符合题意;
C.真空吸尘,是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吸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物料在高压电场内电性的差异而达到分选目的,当物料经过旋转的鼓筒带至电晕电极作用的高压电场中时,物料受到各种电力、离心力、重力的重用。由于各种物料的电性质的不同,受力状态的不同使物料落下时的轨迹不同,从而将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物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汽化 起电 变小 下调 4.26
【详解】
(1)小明同学上学途中经过加油站时,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2)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知道,当体积增大时,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故每升汽油的价格下调;
(3)由ρ=m/V知道,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 m=ρV=0.71×103 kg/m3 ×6×10-3 m3 =4.26kg.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分子的热运动、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及有关热机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和熟记相关的知识点.
25. 放大 实 远视镜 A A C
【详解】
(1)[1][2][3]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和远视镜片相同,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4]A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C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所以与布朗运动相同的是A。
(3)[5]布朗运动的主体并不是分子或原子,而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花小颗粒受到撞击而振动,故选A。
(4)[6]布朗运动既然是无规则运动,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选C。
26. 靠近 正 1:2
【详解】
(1)[1]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知,甲、乙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两球将相互靠近;
(2)[2]由于甲、乙相互吸引,则为保证三球均保持静止,则甲、丙应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则由电荷间相互作用可知,丙带正电;
[3]由于甲保持静止,则甲所受合力为0N,由分析可知,乙对甲产生向右的吸引力,丙对甲产生向左的排斥力,故由可得:
由于q2:q3=1:9,则解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