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很多人了解了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主角“陈独秀”由著名演员于和伟饰演,在剧中他创办了( )
A.《申报》 B.《晨报》 C.商务印书馆 D.《新青年》
2.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掊击(pouji,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 B.倡导西方文化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改造儒家思想
3.“一只蝴蝶,两只蝴蝶。一只在东,一只在西。”这是胡适写的一首白话文小诗《蝴蝶》中的诗句。它直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抨击旧道德 B.提倡民主 C.提倡科学 D.文学革命
4.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了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知识分子完全摒弃传统文化
C.改造社会是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6.下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目录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高一涵 现代文明史 陈独秀
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7.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进步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提倡爱国与进步 D.提倡爱国与科学
8.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一一收复新疆 B.左宗棠一一黄海海战
C.李大钊一一新文化运动 D.谭嗣同一一辛亥革命
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C.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一次学术创新运动
10.小明通过提取关键词来学习历史,他提炼“德先生”“打倒孔家店”“赤旗的世界”这几个关键词。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它”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 B.《时务报》和百日维新
C.《民报》和武昌起义 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2.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下列属于“《新青年》”这个时代口号的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3.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的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14.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一班新人物”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黄兴、宋教仁 D.陈独秀、李大钊
15.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归纳历史知识体系。下图是八年级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他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探索近代化道路
C.追求民主自由 D.建立近代化工业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但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谭嗣同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四 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晚清政府“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密诏是清朝哪一位皇帝发的?密诏中的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哪一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领导人是谁?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北京大学和哪一杂志成为这一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综合以上材料,中国近代化历程有何发展趋势?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主角“陈独秀”由著名演员于和伟饰演”题干关键信息是陈独秀。有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领导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排除A项;《晨报》初名为《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排除B 项;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不是批判孔子本人,而是抨击、反对孔子所代表的封建专制,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排除BC项;题干并无改造儒家思想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材料中他创作的白话文诗歌《两只蝴蝶》,直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D项正确;材料中的白话文诗歌反映的是文学革命,没有体现抨击旧道德、提倡民主与科学等内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D
【详解】
根据题干“1920年来华……‘(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哲学家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D项正确;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中国知识分子完全摒弃传统文化中国“完全”太绝对,排除B项;“改造社会是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与题干“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故B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时务报》、《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共和国家”可知,这是宣传西方的共和思想,体现了思想领域的西化,A项正确;材料是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不是马克思主义、新文学、 抨击维新变法,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只有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即 Democracy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 Science (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爱国、进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C项正确;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河海战反抗日本侵略民族英雄,排除AB项;谭词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主张启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A项正确;资产阶级变法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指的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与学术创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主张“打倒孔家店”;运动后期,李大钊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D项正确;题干中“德先生”“打倒孔家店”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而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三者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根据题干“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A项;《时务报》和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B项;《民报》和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年》的撰稿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因此《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民主科学时代,C项符合题意;A项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B项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D项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故选C。
13.D
【详解】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项正确;《时务报》和 《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排除A和B项;《民报》宣扬的是三民主义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材料“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可知,材料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D项正确;曾国藩、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不符题意,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B项;黄兴、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D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到戊戌变法的变法图强,到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体现了近代先进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即由科技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即探索近代化道路,B项正确;材料的主题不是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自由、建立近代化工业,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6.(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2)光绪帝;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5)近代化的程度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断深入。具有阶段性,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详解】
(1)根据“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可知“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晚清政府“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2)根据“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但皇太后不以为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密诏是清朝的光绪帝发的;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戊戌变法。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这一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发展的趋势是近代化的程度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不断深入。特点则是具有阶段性,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17.(1)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
(2)时间: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民主、科学
(1)
根据所学可知,“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所以,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
根据材料可知,“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指的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即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3)
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首先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即民主与科学,他指出只有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