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6: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昧
B.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
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2.准确表达历史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对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描述,明显有误的是(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鸦片战争后,资金多规模大,分布均衡,发展顺利
B.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剪发辫,免跪拜等,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
C.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的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D.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新华书店,出版、发行进步刊物
3.据下表现象推知,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二阶段发展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是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简表(部分)
阶段 时间 公司数量 资本总额
第一阶段 1914年8月前 146个 41148205元
第二阶段 1914年8月后至1919年 232个(新注册) 91867500元(新注册公司)
…… ……
A.洋务运动利涧的刺激 B.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加
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控制
4.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荣氏兄弟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从材料分析这些企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 B.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海外华侨归国投资创业 D.列强战争暂时放松侵华
6.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
A.科举制度也能培养出新式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留洋人员在这一时期社会地位非常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开放
7.1881年,在广东南海发生了手工缫丝工人纠合数千人拆毁机器缫丝广的事件,继昌隆缫丝厂一度迁往澳门。这一事件表明( )
A.清政府阻止民间资本开设工厂 B.近代企业发展受传统势力阻扰
C.甲午战争后外资排挤民族资本 D.全国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
8.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 )
A.侯德榜 B.卢作孚 C.张之洞 D.张謇
9.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糖果、洋醋、昌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子等”这一刊载内容反映了近代哪方面的变化( )
A.经济 B.政治 C.社会生活 D.新闻出版业
10.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11.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故乡江苏南长沙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史事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近代教育事业 B.近代民族工业 C.近代新闻出版 D.近代民主政治
1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跪拜,代之以鞠躬、握手,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这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的风尚 B.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C.新旧并呈的文化特征 D.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
14.下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统计表,其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数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15.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以上数据说明(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艰难
C.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D.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商办厂,对张謇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但是,国家有雅,匹夫有责,在张謇看来,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办厂也不失为一种救国之途径。于是,他毅然放弃功名仕途,利用通海地区产棉的优势,着手创办大生纱厂。
——摘编自王教琴《张謇的爱国情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謇“毅然放弃功书仕途”的初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集中在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纷纷将工厂迁往内地大后方,如四川、湖南、四川、陕西等省。据统计,到1940年,陆续内迁的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万吨,技工12000余人。在企业内迁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起了重大作用,他们历尽艰险,运送机器,保护设备,克服了极大的困难,使内迁的工厂尽快恢复生产。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厂迁往内地大后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尽快恢复生产”在当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具有的特点。
17.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你也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识读图片——感悟社会变迁】
(1)请依据上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说出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二:【史料实证一印证历史信息】
材料一: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型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创办近代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2)材料一、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活动三:
【历史解释——归纳原因特点】
(3)观察上面曲线图和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和“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事实,也就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因此“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历史观点。D项符合题意;ABC项属于历史事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睛】
2.A
【详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剪发辫,免跪拜等,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B项描述正确,排除;科举制度废除后,中国的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渐发展起来。C项描述正确,排除;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新华书店,出版、发行进步刊物。D项描述正确,排除。故选A项。
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8月后至1919年新注册公司数量和资本都大幅度增加,其原因是1914年8月后至1919年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排除A项;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加出现在甲午战后,排除B项;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也是在甲午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近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交通方面,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术开始出现,人们可以拍照片、看电影、看报纸等。通讯上,19世纪70 年代,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社会习俗上,辛亥革命后,人们剪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据“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可知,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女性平等地位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在管理水平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不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海外华侨归国投资创业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根据“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可知,材料涉及到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A排除;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留洋人员在这一时期社会地位非常高,C排除。故此题选择D。
7.B
【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手工缫丝工人破坏机器设备,阻碍生产,说明近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手工业的阻挠,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清政府对于民间开厂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本次事件发生于1881年,是在甲午战争之前,排除C项;材料提及的冲突事件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清末”、“状元”、“实业救国”等信息可知此人应该是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D项正确;侯德榜、卢作孚和“状元”不符,排除AB项;张之洞与“实业救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材料为“外国杂货”的广告,强调的是外国,用品涉及“饼干、糖果、洋醋、昌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子”可得出,近代中国商行出现丰富的新式生活物品,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大量外来的新式物品传入中国,使中国物质生活时尚发生变化,C项正确;饼干、糖果、洋醋、昌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子更能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变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提及政治,排除B项;题干虽有提到一份《上海新报》,但未对中国办报事业进行其它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卖脚带比较盛行,体现了对女子缠足的反对,这说明当时女子缠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卖脚带比较盛行,而非无人问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为,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宁波地区,不能得出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工业,因此,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故乡江苏南长沙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可以用来直接研究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大生纱厂并不属于近代教育,也不属于新闻出版和民主政治,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断续发展及日渐萎缩,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B项正确;民主科学的风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新旧并呈的文化特征、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统计表”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排除B项;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D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以上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1912-1919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新建企业数量、投资总额等方面来看,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国初年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排除B项;19世纪末甲午战后列强取得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但题干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初心:实业救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消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原因:日本侵略,全民族抗战爆发;民族资本家爱国热情。作用:大批工业的内迁,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有着很大作用。
(3)特点:中国近代工业分布不平衡;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发展艰难。
(1)
第一问:根据“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可知张謇“毅然放弃功书仕途”的初心是实业救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
第一问:根据“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纷纷将工厂迁往内地大后方”概括可知,背景是日本全面侵华后,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民族资本家将工厂前往内地大后方。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既可以发展大后方经济同时可以直接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条件。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同时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艰难。
【点睛】
17.(1)变化: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发辫,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印证信息:李鸿章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3)“第一个发展高潮”的原因:是1895年到1913年期间,洋务运动的刺激: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政府鼓励办厂。
“黄金时代”的原因:是1913年到1919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或辛亥革命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海外华侨归国创业
(4)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曲折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我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外文报刊。后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发辫,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
根据材料“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型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创办近代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李鸿章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3)
根据曲线图可知,我国近代工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是1895年到1913年期间。这一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受洋务运动的刺激。甲午战争后,一张謇为首的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 的口号,推动了我国高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办厂,这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黄金时代”指的是1913-1919年。这一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人民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曲折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