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6: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这一说法,体现了( )
A.三民主义思想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C.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
2.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在党的历史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2009年,在陕北吴起县建成一座国家重点红色旅游纪念性主题公园。这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的成果 B.南昌起义的建军
C.红军长征的会师 D.抗日战争的胜利
4.周恩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材料中的“起义”是指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5.“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诗说明南昌起义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6.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就漠不关心…恰恰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决策是
A.发动南昌起义 B.组织秋收起义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战略转移
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进行战略大转移
C.锻炼革命骨干力量 D.建立和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
8.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9.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C.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D.指明方向,灯塔指引
10.长征可以按照遵义会议分为前后两部分: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到严重损失,如经历了湘江之战的重大伤亡,会议后红军迅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这体现了遵义会议( )
A.实现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B.建立了新的领导集体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 )
A.组织建党、军事建军 B.政治建党、思想建军
C.组织建党、政治建军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12.这一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A.南昌起义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重庆谈判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3.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4.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战略转移。“它”是指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5.南昌、井冈山、遵义、西柏坡这些城市习惯上被称为“红都”,根据知识判断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B.毛泽东曾在这里工作过
C.这些城市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它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1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材料二: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战略转移”中召开了挽救中国革命的哪一次会议?该“战略转移”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主张建立根据地,彻底反封建,这样,就有了一个家,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C项正确;三民主义思想反封建不彻底,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强调武装斗争,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而不是反封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B符合题意;八七会议提出“政权由枪杆子里取得”,A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详解】
根据题干“陕北吴起县”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成果是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与题干“陕北吴起县”不符,排除A项;南昌起义的地点在南昌,排除B项;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依据“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可知与南昌起义有关,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一天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的反清起义,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12月叶挺等人领导广州起义,但都发生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排除B项;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就漠不关心…恰恰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可知,与材料相关的政策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根据地人民一起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满足农民群众迫切得到土地的愿望,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进而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是走城市中心道路,A排除;秋收起义是走城市中心道路,B排除;进行战略转移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排除。故选择C。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8.B
【详解】
依据题干“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可知对应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团结了工人、农民、学生、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1926年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发动了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B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不是进行武装斗争的方式,A排除;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军队主要称工农红军,C排除;抗日战争时期是实行全民族抗战,并不仅仅是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D排除。故选B。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B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D项是中共七大的意义。故选C。
10.D
【详解】
根据“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到严重损失,如经历了湘江之战的重大伤亡,会议后红军迅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可知,材料反映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没有实现三大主力的会师,A排除;遵义会议建立了新的领导集体,但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排除。故选择D。
11.D
【详解】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2.B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A项; “这一时期,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说明这一时期指的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庆谈判发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排除C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可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因此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D排除。故选A。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指的是长征。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指的是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军事行动,共产党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以上这些城市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C符合题意;都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与南昌不符,A排除;毛泽东曾在这里工作过不是南昌被称为“红都”的原因,B排除;它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井冈 山被称为“红都”的主要原因,D排除。故选择C。
16.(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2)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1)
根据材料一“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年前”,可知(2011-90=1921)指的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第一枪”是指南昌起义;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星火燎原是指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点睛】
17.(1)1921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会宁会师。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上海”“嘉兴南湖”说明这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从议会召开的目的看,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
根据所学可知,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会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3)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指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在长征途中,为纠正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的错误,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学习模仿苏俄斗争模式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根据地,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从幼年走向成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