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一建筑成就完成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宪法
A.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C.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D.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王爷爷曾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了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下图为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1953年开始筹备,1956年动工兴建,1964年建成投入生产,是我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磨料磨具骨干企业。与郑州第二砂轮厂的筹备、修建有关的国家政策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7.下图是1953-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总产量示意图。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科技强军战略的实行
8.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9.下面表格里的数据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各行业投资比例
轻工业 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水利农林 文教卫生 其他
6.5% 51.5% 19.2% 7.6% 7.4% 7.8%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0.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5年2月18日)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哪一年什么会议召开后初步建立起来的?根据材料指出该制度的特征。
(2)材料一中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是怎样确定的?
(3)材料二出自建国初的哪一法律性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毛泽东感慨的现状,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这个计划的目的和完成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这一计划的发展重心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条文出自何处?是哪一年什么会议制定的?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该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这部宪法颁布从而取代了哪一部重要文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1953年开始建设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的成就,B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正确,D排除;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在新中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排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排除。综上故选C。
3.C
【详解】
根据题干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这主要是体现了宪法制定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排除A项;1954年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他亲历的活动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C符合题意;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A排除;1982年,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排除。1953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排除。故选C。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B
【详解】
根据题干“1953年开始筹备,1956年动工兴建,1964年建成投入生产,是我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磨料磨具骨干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郑州第二砂轮厂的筹备、修建有关的国家政策是一五计划。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1953—1957年”可知,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时间。示意图中反映的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情况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C项发生在1958年,排除;D项科技强军战略实行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故选B。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1953年~1957年,故选C。
9.A
【详解】
分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行业投资比例的数据,可以看出重工业投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比例,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A符合题意;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B;重点培养建设人才在表格数据中不能体现,排除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D。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题干“1954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符合题意。中共七大在1945年召开,A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在1935年召开,C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C
【详解】
根据材料“搜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等资料”,结合所学可知,小云搜集的主要是关于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据此可推知其研究的课题是民主与法制建设,C项正确;材料中小云搜集和研究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变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信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A
【详解】
依据“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十年内乱,排除C项;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之前,我国已有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工业部门,排除D项。故选A项。
13.(1)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因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家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材料一“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由此可知该制度的特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依据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阶级占有大量耕地,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因为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4.(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重工业。
(3)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一汽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交通: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
关于计划: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关于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心是重工业。
(3)
关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方面方面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一汽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交通方面是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点睛】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4)取代了《共同纲领》.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可知,以上条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的宪法颁布从而取代了《共同纲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