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8: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分别设置了( )
A.丞相和推恩令 B.太尉和刺史制度
C.御史大夫和刺史制度 D.县令和推恩令
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3.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建立刺史制度
4.《汉代讲经图》,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佛教经典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6.“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北击匈奴
7.“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对匈奴主要采取主动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 D.汉武帝时期匈奴势力衰落
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早期文明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B.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宋元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
10.下图是汉代后期画像砖上的讲经图案,这里的“课堂”使用的教材应该是
A.道家学说
B.儒家典籍
C.黄老学说
D.诸子学说
11.“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12.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尊崇儒术 D.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13.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其实他们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请回答他们的实质是 ( )
A.都是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 B.都是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政策
C.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D.都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
14.为了参加校园戏剧节,某班同学编了一个历史穿越剧,以下是他们剧本的节选,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小吴回到了公元前221年的咸阳,与商鞅一起进行变法改革,促进了秦的强大。
B.小张回到了汉朝,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负责监督“推恩令”的推行,以巩固大一统。
C.小翟不幸穿越到了官渡之战的战场,目睹了曹操军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大败而逃。
D.小李穿越到唐朝,率领军队平叛了安史之乱但不幸牺牲。唐太宗为表彰他,命阎立本画其画像置于凌烟阁,时常前往怀念。
15.《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休养生息政策 C.发兵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综合题
16.材料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1)材料中是谁给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候对中央的威胁?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17.“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容,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材料三: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称帝后,刘邦采取断然手段,消灭了异姓诸王。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同时,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百度百科之《七国之乱》
材料四:《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记载: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希望陛下让诸侯有推恩的权利,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封他们为侯爵。那么就会人人喜得所愿,既感受到陛下的恩惠,实际上又是分割了诸侯国,不实行武力削藩他们也会衰弱。”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并简述这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为什么又要大封同姓王?
(4)材料四表明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怎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制度加强监察,C项正确;丞相管理行政,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实力,排除AD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儒学独尊,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道家学说未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A选项排除;法家思想是秦朝的治国思想,B选项排除;佛家学说属于宗教理论,不可能成为治国理念,C选项排除。
3.C
【详解】
根据材料“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可得出,汉武帝时财政困难,地方富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专卖,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排除A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没有统一度量衡,排除B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A项正确;B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和发展大一统。C项正确;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始皇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材料主要阐述了将大的王国分成众多小的侯国,以削弱其与中央抗衡的力量,这项措施是“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项正确;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北击匈奴与“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可知与思想方面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选项D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与秦始皇相关,A排除;汉武帝在政治上,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减侯国数量,B排除;汉武帝促进大一统,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排除。故选D。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社会经济需要恢复,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对匈奴和亲,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匈奴主要采取主动进攻,B项正确,排除A项; “和亲”政策有一定作用, 汉武帝时期匈奴势力仍很强盛,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排除A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符;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图片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结合图片的内容,分析四个选项,结合汉武帝时期的措施解答问题,利用分析法和排除法解答,需要学生掌握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措施以及内容和影响。
11.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统一思想,归本儒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B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与秦始皇相关,排除A项;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排除C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材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强而合以逆,京师”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故A项正确;实行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属于军事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质都是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政策,B项正确;材料政策与促进民族的融合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与增强军队的实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以巩固大一统,B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所以小吴不可能与商鞅一起变法,排除A项;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排除C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及所学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项正确;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B项;发兵北击匈奴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军事措施,排除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主父偃 “推恩令”
(2)罢黜百家 尊崇儒学
(1)
根据材料“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主父偃给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2)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统一,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点睛】
17.(1)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4)地方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
(1)
据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
依据材料三“…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可知,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大封同姓王的原因是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4)
依据材料四“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可知,材料四表明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地方威胁中央的问题,通过颁布推恩令的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