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4 12: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8.2、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C.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
2.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在水中不断上升、变大。对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气泡未露出液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4.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如图所示,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中水的质量
C.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5.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一样大 B.甲最小 C.乙最小 D.丙最小
6.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
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 B.剩余部分的体积
C.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7.如图1、2所示,某跳水运动员完全入水后,身体由蜷曲变为打开蹬地。在这过程中,他所受的浮力和水对脚底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减小,压强增大 B.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D.浮力不变,压强减小
8.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 B.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
C.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
9.取一根长为15cm,内部横截面积为1cm2的直筒塑料管,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后,称得它们的总质量为2g,向管内倒入10g酒精,将它放入水中静置后,如图所示,观察到橡皮膜恰好变平(ρ水=1.0×103kg/m3 ρ酒精=0.8×103kg/m3g=10N/kg)(  )
A.装有酒精的塑料管排开水的体积为1.2m3
B.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为800Pa
C.管内液面比管外水面高2.5cm
D.将放入水中的塑料管继续向下压时,橡皮膜会向下凸
10.如图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m甲、m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m甲<m乙, p甲>p乙 B.m甲>m乙, p甲>p乙
C.m甲=m乙, p甲<p乙 D.m甲<m乙, p甲<p乙
11.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操作如图,其中A、B两图中A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C、D两图中A物体浸入液体前后,烧杯对水平桌面增加的压力分别是、,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将同种液体装入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a、b、c三个容器中,发现三容器中液面相平,用pa、pb、pc分别表示杯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用pA、pB、pC分别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a>pb>pc,pA=pB=pC
B.pa=pb=pc,pA<pB<pC
C.pa=pb=pc,pA>pB>pC
D.pa<pb<pc,pA=pB=pC
二、填空题
13.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_________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1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长方体物块A、B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且两液面相平,物块A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则物块A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_F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甲________p乙。
15.如图我国的“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马里亚纳海沟探测时,载人潜水器逐渐下潜,所受的压强_____________,所受浮力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潜深度每增加100米,相当于1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增加_____________牛。(海水密度近似等于千克/米)
16.小明没有合适的量筒来测形状不规则粽子的体积,于是他先在底面积为20cm2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g;再用细线将粽子悬吊在水中,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天平的称量结果为_______g,据此算出该粽子的体积为_______cm3;水对烧杯底部增加的压强为________Pa。(g=10N/kg)
三、综合题
17.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取,则由图像可知:
(1)该液体内深处的压强为______;
(2)该液体内深处的压强为______;
(3)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18.工程砼(混凝土)泵车(图),助力中国建筑优质高效。砼泵车的核心部件是两个直径约250mm,长2m的活塞式压力缸(称为泵),两个压力缸交替吸进流质状的混凝土,在活塞巨大的压力下推送进输送管道,输送管道在输送臂的支撑下将混凝土输送至各浇筑点。下表是某工程砼泵车的部分技术参数。请解答下列问题:
型号 JH62-XR
项目 单位
最大理论输送量 m /h 180
混凝土最大出口压力 MPa 12/8.5
额定工作压力 MPa 32
泵送频率 min-1 29/19
混凝土缸径*行程 mm 260*2000
最大布料(高度/半径/深度) / 62/58.6/43
发动机功率 HP 420-550HP
混凝土容重 kN/ m 24
(1)由混凝土的容重可以求得泵车输送的混凝土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kg/m3;
(2)按照最大理论输送量计算,1小时可输送混凝土多少吨_____?
(3)若泵车取垂直输送状态,混凝土达最大高度时对底部输送口产生的压强是多少____?
(4)实际输送时泵车在底部输送口提供的压强比问题(3)的计算值大得多,其原因是什么______?(说出两条最主要的原因)
19.小明参观科技馆时,看到下面的资料: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蛟龙号”,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蛟龙号”深海通讯靠“声”不靠“电磁”,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如何与海面母船保持联系呢?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讯技术,采用声呐通讯。
根据以上资料和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力逐渐______;
(2)下潜到海面下7000m深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Pa;(g取10N/kg,海水密度按计算)
(3)潜入深水的“蛟龙号”工作室内的科学家是靠______与海面上的母船进行信号联系的。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1千克的薄壁柱形容器,另有一个质量为4千克的圆柱体甲,甲的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一半。容器中盛有水,将甲放入水中,分别测出甲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下表所示:
容器对桌面、水对容器底压强 甲放入前 甲放入后
p容 (帕) 2450 4410
p水 (帕) 1960 2450
①求圆柱体甲放入容器前水的深度;
②求容器的底面积;
③放入圆柱体甲后,通过计算判断柱形容器的水是否有溢出;
④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浸没、未浸没等);
⑤求圆柱体甲的密度。
21.(1)从液体压强角度考虑,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2)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米,当水位为100米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而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根据公式F=pS可知,三容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即
F甲=F乙=F丙
因甲容器上小下大,乙容器是柱体,丙容器上大下小,它们的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分别是
F甲>G甲,F乙=G乙,F丙由以上分析可得
G甲< G乙因为三个容器的质量相等,所以,三个容器与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即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关系是
F甲故AB错误;
C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由于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pS可知,三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因为三个容器自身质量相等,所以容器中装的液体的重力相等,即
G甲′=G乙′=G丙′
根据甲乙丙容器的形状可知,甲乙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它们的重力的关系为
F甲′>G甲′,F乙′=G乙′,F丙′由以上分析可得
F甲′> F乙′> F丙′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处的深度变小,由p=ρgh得,气泡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变小;体积会逐渐变大,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由公式F浮=ρ液gV排得,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故选B。
3.B
【详解】
A.由题意可知,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两液体的质量相等且深度相同,由图可知甲中液体的体积较小,由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两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相等、且两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
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由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
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且两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故C错误;
D.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较大,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由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即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三个容器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三种液体体积:V甲>V乙>V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桌面受压力相等,而F=G,三个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根据压强公式p=,所以三种液体重相同即质量相同,由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和质量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甲<乙<ρ丙;因为三种液体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h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gh可知,p甲故选B。
6.B
【详解】
AC.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hg,因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所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均等于原来各自对地面的压强),则两者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均为0,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所以,由F=pS可知,剩余部分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故A不符合题意;
B.因甲剩余部分的底面积小,但高度大,所以由V=S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故B符合题意
D.因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且由图知甲的底面积较大,所以,由F=pS可知,截取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又因截取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当跳水运动员完全入水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据F浮=ρ水V排g可知,运动员受浮力不变;又据 p=ρgh,身体由蜷曲变为打开蹬地,脚所处深度变大,所以水对他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C
“裂桶实验”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详解】
倒入几杯水后,水的质量虽然变化,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的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又因为受力面积一定,根据公式可知,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故选C。
9.C
【详解】
A.塑料管和酒精的总重力
G=(m管+m酒精)g=(0.002kg+0.01kg)×10N/kg=0.12N
由题知,装有酒精的塑料管在水中漂浮,则受到的浮力
F浮=G=0.12N
由F浮=ρ水gV排得塑料管排开水的体积
V排===1.2×10-5m3
故A错误;
B.橡皮膜受到酒精的压力
F=G酒精=m酒精g=0.01kg×10N/kg=0.1N
所以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
p====1000Pa
橡皮膜恰好变平,说明橡皮膜上下受到压强相等,则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也为1000Pa,故B错误;
C.根据p=ρgh可得,橡皮膜处水的深度
h水===0.1m=10cm
酒精的深度
h酒精===0.125m=12.5cm
则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
△h= h酒精- h水=125cm-10cm=2.5cm
故C正确;
D.将放入水中的塑料管继续向下压时,橡皮膜处水的深度增加,受到水向上的压强变大,而酒精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不变,故橡皮膜会向上凸(即向内凸),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由变形,得
F=pS
由题意可知,抽出液体后,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因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故甲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小于乙中液体产生压强,又液体深度相同,根据可知,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较小;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由变形公式和,得

而没有抽出液体前,因<,故有

抽出液体后,因液柱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故可得出
故可知甲中抽出的自力重力小于乙中抽出液体的重力,根据G=mg可知
m甲<m乙
没有抽出液体前,因<,根据
可知,抽出液体前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故可得出
p甲<p乙
综上,只有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A下表面在A图中所处的深度小于在B图中的深度,由p=ρgh可知
p1<p2
物体浸入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同时物体给液体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和液体的重力加上物体的浮力,在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所以
ΔF1<ΔF2
故选D。
12.C
【详解】
由题意:三容器中液面相平可知液面高度相同,则有
ha=hb=hc
容器中装入同种液体,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是
pa=pb=pc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在液面等高的情况下,三个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Va>Vb>Vc
由于容器中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m=ρV得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小关系
mA>mB>mC
三个容器的质量相等,则三个容器的质量为
ma=mb=mc

F=G总=(m液+m容)g
可得,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A>FB>FC
又因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即
Sa=Sb=Sc
由得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pA>pB>pC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1.96×104 变大 上窄下宽
【详解】
[1]微型探测器受到水的压强
[2]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由于所处的深度增加,根据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将变大。
[3]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为了使大坝能承受更大的压强,防止大坝被水压冲毁,拦河大坝应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14. 大于##> 大于##>
【详解】
[1]先采用整体法进行分析,将A、B看成一个整体,则左右两边物体都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即两边所受浮力相等,再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在浮力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对应液体的密度越小,而右边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所以ρ甲>ρ乙。再单独对A进行分析,左右两图中物体A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ρ甲>ρ乙,所以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F甲>F乙。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液体所受压强越大,而ρ甲>ρ乙,所以p甲>p乙。
15. 增大 不变
【详解】
[1][2]载人潜水器逐渐下潜,深度逐渐增加,由p=ρgh可得所受海水压强逐渐增大;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而海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不变。
[3]下潜深度每增加100米,压强的增加量
Δp=ρgh=1×103kg/m3×9.8N/kg×100m=9.8×105Pa
相当于1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增加
ΔF=ΔpS=9.8×105Pa×1m2=9.8×105N
16. 152.4 52.4 262
【详解】
[1]如图所示,天平标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在标尺的刻度值为2.4g,此时天平的称量结果为
m=100g+50g+2.4g=152.4g
[2]由题意得,增加的砝码质量即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m排=152.4g-100g=52.4g
根据密度公式,粽子排开水的体积为
即粽子的体积为52.4cm3。
[3]已得出粽子排开水的体积,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水对烧杯底部增加的压强为
17. 4×103 6.4×103
【详解】
(1)[1]由图可知该液体内深处的压强为4×103Pa。
(2)[2]根据50cm深度压强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该液体内深处的压强为
(3)[3]该液体的密度是。
18. 2.4×l03 432t 1.488×l06Pa 在管道中输送混凝土要克服较大的摩擦阻力;混凝土在终端出口还要保持一定的推送压力
【详解】
(1)[1]有题可知混凝土容重为24kN/m ,即表示1m 的混凝土的重力为24kN则混凝土的密度为
(2)[2]混凝土最大理论输送量为180m /h,按照最大理论输送量计算,1小时可输送混凝土为
(3)[3]若泵车取垂直输送状态,混凝土达最大高度时对底部输送口产生的压强为
(4)[4]实际输送时泵车在底部输送口提供的压强比问题(3)的计算值大得多是因为:在管道中输送混凝土要克服较大的摩擦阻力;混凝土在终端出口还要保持一定的推送压力。
19. 变大 声
【详解】
(1)[1]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再根据F=pS可知,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潜水器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2)[2]7000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3)[3]根据短文内容知,“蛟龙号”深海通讯靠“声”不靠“电磁”,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讯技术,采用声呐通讯,故可填声纳系统(或声、水声)。
20.①0.2m;②2×10 2m2 ;③无水溢出;④浸没;⑤4×103kg/m3.
【详解】
①放入前水的深度为
②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差为
所以容器的底面积为
③甲放入水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力
F容= p S容=(4410Pa-2450Pa)×2×10 2m2=39.2N
G甲=mg==39.2N
F容=G甲,所以无水溢出。
④因为 p容> p水,所以圆柱体甲在水中一定沉底,且S甲=,p水后<2p 水前,所以甲在水中一定浸没(若未浸没时,S甲=,后来水的深度h水后=2h水前,p水后=2p 水前)。
⑤因为 F容=G甲,所以无水溢出,所以水升高的高度为
甲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为
V甲=V排=S容 h水=2×10 2m2×0.05m=1×10 3m3
所以甲的密度为
答:①圆柱体甲放入容器前水的深度为0.2米;
②容器的底面积为2×10 2m2;
③放入圆柱体甲后,通过计算判断柱形容器的水没有溢出;
④甲在水中浸没并沉底;
⑤圆柱体甲的密度为4×103kg/m3。
21.(1) 见解析 (2) 1×106Pa
【详解】
(1)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河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为了使拦河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2)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100m=1×106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