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B.内能和温度有关,0 ℃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有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如果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
A.10︰1 B.1︰10 C.2︰5 D.5︰2
3.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4.一端封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如图所示)甲中装水乙中装食用油。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从O处静止释放,下落到P处,小球在食用油中下落的时间更长。比较两小球从O处到P处的下落情况,则小球( )
A.重力势能变化量不相同 B.获得的动能相同
C.在食用油中重力做功慢 D.机械能不变
5.下列四个实例中,机械能正在减小的是( )
A.空中加速上升的飞艇 B.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
C.地面上蓄势待发的火箭 D.高空中匀速下降的热气球
6.小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出行代步的工具,其发动机大多数为汽油机,下列有关汽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的效率一般比柴油机的效率高
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成都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下列各个季节的事例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季荷香四溢
C.秋日银杏飘落 D.冬天雪花飘飘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热传递
B.冬天搓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液化吸热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凝华
9.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飞行的飞机 D.拉开的弹弓
10.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11.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如图甲图所示,小球向左以速度v1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乙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甲图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弹开过程物体速度一直在减慢
D.压缩过程中小球一直受到向右的弹力且弹力越来越大
二、填空题
13.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_____,小球到达运动轨迹最高点时_____动能(选填“有”或“没有”).
14.小明发现内燃机有四个工作冲程,如图是内燃机的在某工作冲程的情景,箭头所指为活塞运动方向和曲轴带动飞轮的转动方向,该冲程是_______冲程。小明想:汽缸内的燃料是_______(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15.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填“水比较多”“煤油比较多”或“一样多”);
(2)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16.人类发展史也是利用燃料的历史,干木柴、煤的放热本领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选填“热值”“热量”或“温度”)不同,完全燃烧0.28m2的天然气可放出_______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让_______kg的水温度升高20°C[已知天然气热值q=3.0×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kg.°C)]。
三、综合题
17.新冠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这种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直径大概在100nm左右,这种病毒的传染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且通过飞沫、空气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比较敏感,所以很多家庭购买了酒精消毒液,学校、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每天用消毒液进行多次消杀。为了充分做好开学前准备,学校配备了非接触式测量体温工具 额温枪,要求实行晨午检、日报告制度。并且学校通过定期对教室、门窗等进行消毒,定期通风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疫情期间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环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在___________ m左右。
(2)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为___________(选填:A或B)。
A.高于36℃
B.高于37℃
(3)人员密集处使用非接触式测量体温的工具体温枪和热成像仪,它们利用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4)在公共场所遇到工作人员使用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剂时,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一种是典型的___________现象。喷雾器的原理是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____ (选填“大”、“小”),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学校餐厅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接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 (选填“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18.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火车到火箭
生产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在钢炉里把水烧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气缸里推动活塞做功。原始的蒸汽机不便于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轻便的热机。于是,内燃机应运而生。内燃机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大类。汽油机是1876年发明的,柴油机是1892年发明的,内燃机行驶时不需要携带很多的水和煤,不但轻便,效率也提高了……
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上越来越多的使用喷气发动机,它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
喷气式发动机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叫火箭喷气发动机,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根据材料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的重力依次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在挑选汽车时,发动机、汽油机效率的高低是区分汽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司机可以通过闻尾气的气味而作出初步的判断,输出功率相同时,汽油味儿越浓,汽车发动机效率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转速是2400r/min,汽油机每秒完成______冲程,对外做功______次;
(4)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0.02kg汽油,已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40%,则该汽油机每分钟浪费的能量是______J(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5)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______。
A.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D.尽量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五代战斗机“歼﹣20”
“歼﹣20”作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融合了全球优秀战斗机的特点,具备了很强的隐形性能、机动性能等;“歼﹣20”表面平滑,机翼的外形做成流线型,它拥有良好的大仰角升力特性,较大的瞬时攻角与滚转率,并采用先进的光传操纵系统,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信号,可随时保证飞机与地面的联系;“歼20”配备了大功率雷达,为解决放热问题,采用了新一代液体冷却系统;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t,最大飞行高度达20km,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合3060km/h),最大油量为10t,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见表:(已知飞机发动机的效率是40%,航空燃油的热值为5×107J/kg,g取10N/kg)
速度v/(m/s) 100 200 300 400 500
阻力f/N 0.3×104 1.2×104 2.7×104 4.8×104 7.5×104
(1)“歼﹣20”飞机表面能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对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从面实现电磁隐身,飞机在水平匀速飞行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飞机的机翼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的阻力
B.为解决雷达的散热问题,采用比热容大的液体作为冷却剂
C.飞机与地面的联系采用光信号的形式传输信号
D.当飞机在做较大幅度的瞬时滚转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当飞机以400m/s的速度巡航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kW;若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并且以500m/s的速度巡航时,飞机的最大航程约为______km;
(4)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若该飞机的翼载为500kg/m2,则机翼面积为______m2飞机的推重比是指飞机以最大行速度巡航时的引力与最大起飞重力的比值,则该“歼﹣20”飞机的推重比约为______;
(5)飞机利用测距传感器来判断离地高度,若某测距传感器的阻值R1与离地高度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如图丙所示的检测电路采用了“稳流电源”(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要使高度表(实质是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能随飞行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则此高度表应安装在______(选填“1”、“2”或“3”)位置,该高度表示数刻度______。(选填“匀线“不均匀”)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逐渐降低 先升高后降低 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
(3)由表格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难以被压缩,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以下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详解】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要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虽然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但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两者的实质不一样.
4.C
【详解】
A.重力做功为W=Gh,所以重力做功相同,重力势能变化量相同,故A错误;
B.获得的动能不同,在煤油中阻力更大,动能小,故B错误;
C.根据可知,在水和食用油中重力做功相等,食用油中时间长,重力做功慢,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液体有阻力,机械能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空中加速上升的飞艇,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增高,重力势能变大,即飞艇的机械能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质量、速度和高度均不变,即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飞机的机械能也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地面上蓄势待发的火箭,即火箭是静止的,动能和势能都不变,故火箭此时的机械能也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高空中匀速下降的热气球,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热气球的机械能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柴油机是压燃式,一般是柴油机的效率高,故B错误;
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用火花塞点火,故C错误;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混合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柳絮飞扬,看得见的柳絮不是分子,因为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肉眼不可见,故A不符合题意;
B.荷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秋日银杏飘落,银杏叶看得见,不是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看得见的雪花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是因为人的体温较高,冰淇淋的温度较低,两者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人的体温降低,感觉很凉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冬天搓手取暖,双手互相摩擦,双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酒精是液体,容易汽化,在手上容易汽化,汽化要吸热,吸收手的热量,手温度降低,人感到凉快,所以这是汽化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是因为冰棍长时间在冰箱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即冰棍外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B不符合题意;
C.飞行的飞机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故C符合题意;
D.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
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小球对弹簧有压力作用,使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弹簧的弹性形变越来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开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的动能增大,则小球的速度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压缩过程中小球一直受到向右的弹力,且弹簧被压缩得越厉害,弹力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3. c 有
【详解】
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错误;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
小球在最高点时仍有向前的速度,故有动能.
14. 做功 不可再生
【详解】
[1]由图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此时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
[2]汽缸内的燃料是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 一样多 2.1×103
【详解】
[1]根据转换法,给水和煤油加热的时间相同,即酒精灯提供的热量一样多,所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2]由图知,加热4分钟,水升高的温度为
煤油升高的温度为
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煤油的比热容为
16. 热值 100
【详解】
[1] 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表示燃料的放热本领强弱,干木柴、煤的放热本领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热值不同。
[2]完全燃烧0.28m2的天然气可放出的热量
[3]水的质量
17. B 红外线 扩散 小 保持不变
【详解】
(1)[1]由于
所以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
(2)[2]人正常体温大约是37℃,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高于37℃,故选B。
(3)[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体温枪和热成像仪都是利用红外线。
(4)[4]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喷雾器的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当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外界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6]由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8.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详解】
解:把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是为了两个铅柱之间没有空气,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会对铅柱有向上托的力,这个力能否保证两个铅柱不被重物拉开。由公式得,铅柱横截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即对铅柱的托力为
由于所挂重物的重力为20N,铅块重力为2N,总重力
由于托力大于物体的总重力,所以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 减小 低 80 20 5.4×105 A
【详解】
(1)[1]根据材料中“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可知,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的重力依次减小。
(2)[2]输出功率相同的汽车,汽油味越浓,说明燃烧得越不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转化成的有用功越少,使得发动机的效率越低。
(3)[3][4]已知飞轮转速是
2400r/min=40r/s
则汽油机每秒完成2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20次功,完成80个冲程。
(4)[5]已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0.02kg汽油,则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m=4.5×107J/kg×0.02kg=9×105J
已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η=40%,则该汽油机每分钟浪费的能量为
Q=Q放(1﹣η)=9×105J×(1﹣40%)=5.4×105J
(5)[6]A.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小额外功,从而提高热机效率,故A符合题意;
BCD.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尽量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和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不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或减小热量损失,不能提高热机效率,故BCD错误。
故选A。
20. 吸收 不变 D 1.92×105 2.67×103 74 5.9:1 3 均匀
【详解】
(1)[1]具有隐形功能的战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主要是它表面有一种特殊材料,能够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
[2]匀速飞行的飞机其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动能不变,同时其高度不变,故其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2)[3]A.飞机的机翼做成流线型可以减小空气的阻力,故A正确;
B.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吸收热量多,为解决雷达的散热问题,采用比热容较大的液体作为冷却剂,故B正确;
C.“歼﹣20”采用先进的光传操纵系统,将获取的信息,通过光信号向地面传递,故C正确;
D.当飞机在做较大幅度的瞬时滚转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3)[4]当飞机以400m/s的速度巡航时,飞机发动机的牵引力等于飞机受到的阻力,为
F=f=4.8×104N
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得,输出功率为
[5]若在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可得,航空燃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Q放=qm=5×107J/kg×10×103kg=5×1011J
有用功为
W有=Q放η=5×1011J×40%=2×1011J
以500m/s的速度巡航时,飞机的牵引力为
F′=f′=7.5×104N
由
W=Fs
可得,飞机的最大航程约为
(4)[6]根据翼载的定义可得机翼面积
[7]从飞机航行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可知
飞机最大航行速度为
3060km/h=850m/s
可知此时的飞机牵引力
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37t,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得,该飞机最大起飞重力为
G=mg=37×103kg×10N/kg=3.7×104N
飞机的推重比是指飞机以最大航行速度匀速飞行时的牵引力与最大起飞重力的比值,则该“歼﹣20”飞机的推重比约为
(5)[8]由题意知,检测电路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高度表示数能随飞行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高度计应是电压表,由图丙说明R1高度h成一次函数关系,所以电压表应与R1并联,则此高度表应安装在3位置。
[9]由
U=IR1
可知,电压表(高度表)示数刻度均匀。
21. D B 120 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详解】
(1)[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防冻液含量由30%增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在降低,防冻液含量由60%增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在升高,所以可以看出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2]因为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结合表格数据可知混合液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题意,所以防冻液含量为40%。
(3)[3] 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的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
(4)[4][5]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会升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