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2.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氢气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5.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6.小龙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8.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9.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10.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1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
C.山间形成“白雾” D.草叶上的白霜
14.注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已达四种,据了解疫苗需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打开保存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冰箱周围有“白雾”,“白雾”是冰熔化形成的
D.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15.科学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不可能达到该值或比它更低。若把定义为0“度”,每上升1度与上升是相同的(1“度”大小等于大小),则用这种新方法表示的“200度”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______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7.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进出校园时,同学们应佩戴口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要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8.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又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如图所示。这一实验说明了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9.2020年5月27日,我国完成了珠峰测量任务。小明观看了登山运动员登山过程的视频后,立志今后加强锻炼身体,长大后参与珠峰测量。小明登顶珠峰后测量气温应选用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示数为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117)
20.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三、综合题
2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_℃;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_____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_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22.汽车发动机防冻液主要由水和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液体积的比例)变化,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见图1和图2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以上。
(1)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因为当水结冰时,体积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依据是______。
(2)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下列选项)
A.原液含量越高,其沸点越高
B.原液含量越高,其凝固点越高
C.原液含量低于时,其凝固点一直随原液含量增大而升高
(3)发动机工作温度为,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一,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的防冻冷却液______(选填“”、“”、“”或“”)。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严寒的冬天,水箱里注入防冻液。这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高”或“低”,下同)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_____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_____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_____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_____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25.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在热水器的室外机的______中汽化,在储水箱的冷凝器中放热并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热水器中的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在室外机处将______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______中;
(3)空调的室内机能将室内空气中的热“搬运”到室外机处,于是你就能感觉到室外机处总是吹出______风;为了降低能耗,室内开空调时应该把门窗______。
空调与空气能热水器
空调是吸收室内的空气的热能,并把热在室外排放,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的装置。
空气能热水器(如图甲)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
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空调和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室外机的蒸发器中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储水箱的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不断的把空气中的热“搬运”到储水箱中,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图乙是空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也是利用制冷剂的不断循环流动,实现搬运热能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______(选填“好”或者“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______。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电风扇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人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快,故A正确;
B.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快,故B错误;
C.熔化要吸热,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热,故C错误;
D.小水珠是液体,是液化所致,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A.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故A错误;
B.金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故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B正确;
C.在-265℃时氢气是固态,故C错误;
D.-40℃气温下水银已凝固,故不可用作温度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地面上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凝华成冰下降,冰在地面上吸收太阳光的热量熔化成水,以此循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
B.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食物处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中,熟的越快,故C正确;
D.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由于杯子的外壁温度高,不会有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
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11.D
【详解】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
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故A错误;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蒸气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用酒精对皮肤消毒,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所以皮肤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由题意知,摄氏温度的,是这种新定义温度方法的零度,所以摄氏温度的是这种新方法表示的273.15度,它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所以当T=200度时
解得
由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b 水蒸气 液化
【详解】
[1]当液体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b。
[2]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3]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17. 液化 放热
【详解】
[1][2]佩戴口罩时,戴着的眼镜容易起雾,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8.压缩体积##加压
【详解】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往里推活塞,对乙醚气体进行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又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表明气态的乙醚变成了液态,即发生了液化,故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或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9. 酒精 热胀冷缩 35~42 36.5
【详解】
[1][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采用了转换法。珠峰上温度约﹣50左右,此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在此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而酒精是液态的,所以采用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最小数值是35,最大数值是42,所以它的量程是35~42。
[4]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6.5。
20. 56 B
【详解】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56℃。
[2]如图乙所示,A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21. 48 ③ 温度 吸收
【详解】
(1)[1]由图乙知,该物质的熔点为48℃。
(2)[2]①可以增加海波的质量,可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增加水的质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上升得较缓,从而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只能使加热的时间延长,不能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③符合题意;
④撤去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可以减少水吸收的热量,从而使的温度上升得较缓,可以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3)[3][4]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22. 变大 质量不变,冰的密度比水小 A ##
【详解】
(1)[1][2]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质量一定的水结冰时,由知道,体积增大。所以,当水结冰时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
(2)[3]由图1图2知道,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先随原液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原液含量超过后,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随原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防冻冷却液的沸点随原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故选A。
(3)[4]由图1、图2知道,原液含量、都不符合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以上的标准。
23. 低 高 C B 120 升高 水容易汽化,使得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增加
(1)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和沸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但沸点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防冻液含量增加过程中,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4)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
(5)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详解】
(1)[1][2]在严寒的冬天,水箱里注入防冻剂,这是因为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2)[3]由表中数据可见: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过程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降低的;但是从6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混合液的凝固点是逐渐升高的。
故选C。
(3)[4]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 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 30 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
故选B。
(4)[5]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6]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5)[7][8]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24. 高 液化 汽化 乙
【详解】
(1)[1][2]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水蒸气,而壶嘴附近温度较高,水蒸气仍保持气态,在上升离开壶嘴一段距离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白气。
[3]“白气”再上升到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
(2)[4]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25. 蒸发器 液化 空气 储水箱 热 关闭
【详解】
(1)[1][2]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在储水箱的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2)[3][4]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吸收空气的热能,并传给储水箱从而来制造热水。
(3)[5][6]将室内空气中的热“搬运”到室外机处,所以外机吹热风,为了降低能耗,室内开空调时应该把门窗关闭,防止外界的热进入屋内。
26. 差 不变 汽化 D B
【详解】
(1)[1]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更慢,说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差。
(2)[2]水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发生莱氏效应时大气压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变。
(3)[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液氮从人体吸热,使液氮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4)[4]A.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故A错误;
B.由于莱顿弗罗斯特现象,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故B错误;
C.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摄氏度,并不是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故C错误;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使水汽化的更慢,故D正确。
故选D。
[5]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时,手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铁水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A正确;
B.冰块放入铁锅中,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却没有变化,是因为冰块与锅接触的部分吸热较快,熔化较快,不属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故B错误;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手指表面的水急剧汽化,在手和火焰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手指,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C正确;
D.烧红的普通铁锅打入鸡蛋,鸡蛋中的水分急剧汽化,在鸡蛋和铁锅之间形成一层蒸汽膜,从而保护鸡蛋,可以用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解释,故D正确。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