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6: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邓世昌
3.近代史上,英国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国门,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炮舰-鸦片-商品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鸦片-炮舰 D.商品-炮舰-鸦片
4.如图为鸦片战争形势图.图中反映了《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东南沿海
5.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民族英雄人物是( )
A.邓世昌 B.关天培 C.陈化成 D.林则徐
6.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左宗棠 C.魏源 D.林则徐
7.下图为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图中②处领土是通过哪一条约被割占的(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条约》
8.太平天国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主张的纲领性文件是
A.《劝世良言》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明定国是”诏书
9.读图,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十一处通商。通商口岸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C.中国开始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事务 D.列强瓜分了中国大量文物
10.下图内容属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如图描绘的历史事件说明了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C.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12.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13.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14.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该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二、综合题
16.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者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门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 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是谁?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分别是指谁?“果园的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5)12月4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用怎样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资政新篇》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其性质如何?
(2)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该目标能否实现?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及书本知识回答,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选D,排除ABC。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虎门销烟有关,排除;B项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是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故选C。
3.C
【详解】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成为头号世界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形成抵制作用,严重滞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牟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1840年,英国军舰进入广东封锁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C正确;AB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根据鸦片战争形势图可判断通商口岸分布于东南沿海,D项正确;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5.D
【详解】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D项正确;ABC项与“虎门销烟”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考查点: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虎门销烟”“国际禁毒日”等可知,该题干反映的事件与鸦片(毒品)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我国近代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邓世昌是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参与洋务运动有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魏源著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7.B
【详解】
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北京条约》 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改订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协议书割占中国西北部的七万多平方公里,图中②处领土属于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因此相关的条约是《北京条约》,B正确;据此分析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劝世良言》其实就是基督教,在中国进行传教的时候,印刷的传教手册,与宗教相关;选项C《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写成的;选项D“明定国是”诏书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
五口通商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十一处通商涉及整个沿海,而且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可见通商口岸变化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清朝后期专门办理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C项;材料无关列强瓜分中国大量文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由材料中的“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所以A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等地,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1.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太平军痛打洋枪队”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结合课本所学,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洋枪了的头目华尔。C正确;ABD都是太平天国的相关知识点,但与图片中的洋枪队无关,排除;故选C。
12.A
【详解】
依据题干“高擎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结合所学,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林则徐是近代历史上的禁毒英雄、民族英雄,这一事件也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A正确;关天培、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BC排除;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殉国的北洋水师将领,D排除。故选A。
1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史称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事件不是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详解】
依据题干“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可知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关,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以及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等,B正确;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等地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以及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A排除;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等,C排除;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4.5亿两、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但没有涉及割让领土的条款,D排除。故选B。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保护鸦片贸易、割占中国领土——香港,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C两项;争取外交礼仪平等是借口,排除D项。选B项。
16.(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俄国和美国;中国;帮凶
(3)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5)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1)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 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因此材料一、二共同反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因此“两个强盗”分别是英国、法国。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并结合所学知识,“树上的伙伴”是俄国和美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和美国是英法帮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果园的人”指中国;美国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帮凶。
(3)
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化程度。
(4)
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得到好处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5)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看到火烧圆明园的遗址,警示我们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点睛】
17.(1)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理想社会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不会实现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不可能实现。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
根据材料一“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出自《资政新篇》”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
根据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目标。根据所学知识,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不可能实现。
(3)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