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06:5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B.农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全民所有制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使新中国(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
C.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
3.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4.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实现了工业化
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抗美援朝胜利③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6.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这反映出( )
A.新中国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两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完成
C.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D.解放战争 西藏和平解放
8.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祝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 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10.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应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12.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让毛泽东高兴的事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综合题
1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上下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回首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什么作用?
材料二 2019年9月30日晚,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李克强总理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诗篇。
(2)材料二中,70年前的哪一事件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该片分为《决策出兵》《首战告捷》《声威大震》等,首次全景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从出兵朝鲜到凯旋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我国又有何影响?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4)为了改变材料四反映的土地不合理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其推行对刚刚成立的人民政权起到什么作用?
(5)归纳上述材料共同体现的主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材料三 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哪一项政治制度 并说明图二中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士地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综上所述,请拟一个主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觉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姜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牛、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据材料二,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人民的斗争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三大改造之后确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土地改革之后建立的制度不是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我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巩固政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3.A
【详解】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因此,题干中农民张大爷分到的土地与土改有关,A项正确;粉碎了“四人帮”是1976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展,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结束了封建土地制度,抗美援朝维护了国家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两者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举措,D项正确;A项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排除;B项与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无关,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B项;C项是三大改造的作用,排除。故选D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于1949年,抗美援朝胜利是1953年10月,土地改革完成是1952年。①③②正确。C项正确;ABD项与事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根据题干“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改革促使农村大丰收,反映了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土地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新政权的巩固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50年到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国家工业化体系,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西藏和平解放使大陆实现了统一,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1952年土改改革完成,A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C项;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
【点睛】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0-1952年,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改改革完成,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关键词“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排除A项;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开始抗美援朝,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B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1949年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农民烧毁地主的地契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图二民众进行抗美援朝游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可见,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都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抗美援朝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国共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A项符合题意;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时,农民已经翻身,排除B项;C项是1958年开,D项是1978年,此时农民都已经翻身,不符合题意。
13.(1)《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事件:开国大典。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4)事件:土地改革。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意思相近即可)
(1)
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材料四反映的土地不合理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这一举措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粮食的地租。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5)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故学习主题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4.(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任一点即可)
(2)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言之有理。任意一点即可)
(3)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出任一点,言之有理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政协第一届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召开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图二,可知新中国的诞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0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都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因此拟一个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5.(1)国内:经济凋敝(经济近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事件:土地改革;两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作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创设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姜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内面临的严峻形势:经济凋敝;根据材料“新……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外面临的严峻形势: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根据材料二“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牛、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来消灭地主阶级;
(3)根据材料“……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