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人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下列属于南宋抗金名将的是
A.杜如晦 B.霍去病 C.岳飞 D.唐太宗
2.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南北政权对峙 C.繁荣与开放 D.战乱长期不息
3.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B.繁荣与开放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4.“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5.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宋朝的两位皇帝,后来又被称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王”和“公”是分封的爵位)。此变化是由于( )
A.南宋偏安 B.金灭亡辽 C.宋金和议 D.靖康之变
6.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7.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1.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时称北京为中都 2.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1115年称帝 3.保持了女真族特有的猛安谋克制
A.辽朝 B.金朝 C.元朝 D.清朝
8.“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9.下面是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0.以下表格内容涉及的朝代是
年代 主要事件
1132年 赵伯琮被选为赵构养子
1134年 岳飞第一次北伐,收复襄阳地区
1137年 金朝释放王伦,宋金开始和谈
1140年 金再次进攻;岳飞北伐成功,却被朝廷勒令回朝;辛弃疾出生历城
A.北宋 B.辽 C.南宋 D.西夏
11.下列表格中的②③分别是哪个朝代( )
A.唐、南宋 B.辽、蒙古 C.辽、南宋 D.北周、南宋
12.“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签订和议互送岁币
B.南宋与金和议中,金割让领土给宋
C.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
D.南宋与金和议,以淮水为界双方休战
13.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岳飞 B.杨业 C.元昊 D.寇准
14.去年春天疫情严重期间,妈妈在家闲着没事总爱给你炸油条吃吧。其实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秦桧的极大愤恨,同时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张骞
15.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
A.北宋灭亡 B.岳飞遇害 C.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D.南宋灭亡
二、综合题
16.“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请你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一: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
(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文帝有哪些治国策略促进了“开皇之治”这一局面的形成?
材料二: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给唐人带来了自信、宽容、好奇、开放的时代精神……据统计,唐朝政府共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唐朝的国子学、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先后接纳了多达三万余名外国留学生……唐朝多姿多彩的对外关系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CCTV-6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并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至少两点)。
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叫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材料四:见下图。
(4)图1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雕塑《运河的开凿者》,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在当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请你列举其中两点。
(5)图2是1130年岳飞牛首山伏击金军的遗迹,即所谓“故垒”。岳飞还在哪次战役中大败金军?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上述探究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材料二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两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和和战战。请说出宋朝时期两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
(2)材料一反映事件在历史上称什么?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3)最能说明材料二这句话的一次战役是哪次?
(4)在那战战和和的年代,你认为是战好还是和好?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南宋抗金名将”判断是岳飞抗金。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里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C项正确;杜如晦是唐朝宰相,排除A项;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将军,排除B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A项正确;辽宋时期没有南北政权对峙,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辽、宋、西夏、金时期有战有和,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
古代辽、宋、夏、金时期,出现的政权并立的局面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西夏和北宋并立;金、西夏和南宋并立。各民族之间交融,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C项正确;民族政权并立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岳飞是抗金名将,但被冤杀,对后世民间说唱艺术影响深远,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武将,寇准、 文天祥、 陆秀夫均是文臣影响战事,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材料“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宋朝的两位皇帝,后来又被称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王’和‘公’是分封的爵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徽宗和宋钦宗由皇帝变成郡王的主要原因是靖康之变,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事件史称“靖康之变”,D项正确;宋徽宗是北宋的皇帝,排除A项;金灭亡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宋金和议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使得北宋与辽之间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使得南宋与金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产生的相同影响是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C项正确;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开发历史悠久,而材料所述两次和议对黄河流域开发意义不大,排除A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都规定宋朝给对方大量“岁币”,因此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均反映的是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依据笔记中“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等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时期是金朝,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金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金迁都北京并称为中都,B项正确;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项;清朝的建立虽然与女真族有关,但建立者是皇太极,也不是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精忠报国》,结合课本所学,岳飞精忠报国,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以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本题中的歌词就是对岳飞的赞美。B项符合题意;寇准是北宋抗战派宰相,排除A项;文天祥是南宋灭亡后坚持抗元的大臣。排除C项;戚继光是明代将军,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排除D项;故选择B。
【点睛】
《精忠报国》是解题的关键,有岳飞母亲在岳飞后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典故。故“精忠报国”指代的是岳飞。
9.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图表提供的主要信息是“赵构”“岳飞”等,据此可定为南宋时期发生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C项符合题意。北宋、辽、 西夏,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都城在上京。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故②③分别是辽、南宋,C项正确;①是唐,排除A项;蒙古族建立元,排除B项;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同时,岳飞被冤杀,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金,排除A项;南宋割领土给金,排除B项;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将领岳飞抗金,他的“精忠报国”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A项正确;杨业是北宋初期名将,排除B项;元昊是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排除C项;寇准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可知与秦桧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因此这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奸臣秦桧的痛恨,对英雄岳飞的同情与肯定。A项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A项;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排除C项;张骞,开拓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材料“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并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A项正确;岳飞遇害是在南宋,排除B项;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排除C项;赵构于1127年建立南宋,南宋灭亡是在12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6.(1)进行改革,提倡节俭。
(2)接待外国使节,接待留学生,派高僧出国学习先进的佛教文化,并传播佛教文化;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开放的时代精神。
(3)讲信用,重义气,说话算话,童叟无欺;交子。
(4)大运河的开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统治者为个人巡游及攻打高丽而滥用民力,是暴政的表现,导致了农民起义,从而加速了隋的灭亡。
(5)郾城战役。
(6)要注重民族融合,友好相处,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进行改革,提倡节俭的治国策略促进了“开皇之治”这一局面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唐朝政府共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唐朝的国子学、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先后接纳了多达三万余名外国留学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是接待外国使节,接待留学生,派高僧出国学习先进的佛教文化,并传播佛教文化;依据材料“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给唐人带来了自信、宽容、好奇、开放的时代精神”的信息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开放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三“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的信息可知,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是讲信用,重义气,说话算话,童叟无欺;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叫交子。
(4)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雕塑《运河的开凿者》,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在当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大运河的开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统治者为个人巡游及攻打高丽而滥用民力,是暴政的表现,导致了农民起义,从而加速了隋的灭亡。
(5)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1130年岳飞牛首山伏击金军的遗迹,岳飞还在郾城战役中大败金军,收回了南宋的失地。
(6)依据材料核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探究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要注重民族融合,友好相处,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17.(1)契丹族一一辽;党项族一一西夏;女真族金。(任意两个即可)
(2)澶渊之盟;西夏。
(3)郾城大战。(收复建康也可以)
(4)和好。因为和平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统一。(意思相近即可,如认为战好,理由不错也可酌情给分。)
【详解】
(1)少数民族及政权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到南宋时期,有与之对峙的有女真族建立的金。
(2)历史事件:由材料中的“1005年,宋辽双方订立和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战役:由材料中的“撼岳家军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4)本题答题要符合主流的思想价值,肯定“和”好,然后可以从“和”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作答,如因为和平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统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