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朝为一劳永逸的解决“君相争权”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2.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这些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
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明朝,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你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梦溪笔谈》
4.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答卷的文体格式, 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明朝这一制度称作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
5.《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
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 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
6.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A.朱元璋 B.李自成 C.李世民 D.洪秀全
7.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8.如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 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 C.①辽②南宋③元 D.①辽②东晋③元
9.在没有摄像头的年代,能助朱元璋掌握官员一举一动的是
A.设立锦衣卫 B.废中书省,权分六部
C.废除丞相制度 D.大兴文字狱
1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欺朕。’”《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监视大臣 D.饮酒之风盛行
1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2.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朱元璋自己也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废除丞相制度
13.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沿用集权体制的同时,也有各自的创新。将下列古代官制示意图与朝代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①-a②-c③-b B.①-b②-c③-a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4.“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这种中央机构设置始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5.“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根据材料,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厂卫制度 C.设三司 D.废除丞相
二、综合题
16.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1)据材料一,为改变世家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2)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的措施是什么?
(4)有人说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有了“新的变化”,你认为主要是指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唐中期以后,还从明经科中派生出学究一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一史等科目。制科又包括文学科、儒学科、韬略科、理人科等等。
材料二 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
材料三 明代的科举取士,给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八股取士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封建统治阶级收到了加强统治的一定效果,但却给社会带来了满身疮痍,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当清军入京时,城门上有人写道:“八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朝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取士人数增多的原因?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危害有哪些 并说说有何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中国的高考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A正确;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目的是加强对官民控制,B错误;八股取士是明代的选官方式,与材料无关,C排除;大兴文字狱是加强对人民的思想,与题意不符,D排除。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社会文化氛围宽松,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影响了社会文化活跃,而明代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导致明代书法艺术中规中矩,缺乏活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也高度发展,所以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C项正确;明初中规中矩的风格不符合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A项;这些变化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引起的,而不是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排除B项;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分成八个部分,不得违背,A项正确;BCD项不是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八股取士,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唐朝中央行政官制,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统治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B
【详解】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因此,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B项正确;朱元璋为了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他尊孔崇儒的内容,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排除C项;东厂不是朱元璋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了起义。他率领起义军攻占应天。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当年秋天,明朝攻占了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A项正确;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C项;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量上减少,并且不再拘泥于语境的限制,反映了皇权地位的进一步加强,A项正确;血缘宗亲观念是指宗法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君主自谦词的使用,不能体现出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排除C项;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是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图中①所给的时间“916年——1125年”结合所学知识,916年契丹解除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过,后该国号为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1125年金灭辽。可知①是辽;根据②的起止时间“1127年——1276年”结合所学知识,金灭辽后,在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的弟弟赵构于同年在临安建立南宋,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故②是南宋;根据时间“1206年——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1206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秋天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根据③的政权存在的时间可知是元。综上所述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①辽②南宋③元。故选C。
9.A
【详解】
依据题干“朱元璋掌握官员一举一动”就是要对官员进行监督。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A正确;为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废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向皇帝负责。BC排除;为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D排除;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欺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C正项确;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没有体现“君臣关系融洽”,排除A项;反对铺张浪费、饮酒之风等都与材料主题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依据题干“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大意是:我朝废除了丞相,设立五府,六部机构,相互牵制,稳定朝廷的统治,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明太祖继位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直接对皇帝负责,C项正确;ABD项与废除丞相无关,排除。故选C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处理的政事增多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制,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D项正确;AB项是清朝时期,排除;设厂卫特务机构与处理批阅奏章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D
【详解】
a是元朝的中央官制,b是明太祖废丞相后,明成祖设立内阁,c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故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c②-a③一b,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对应关系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4.C
【详解】
依据材料“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设立内阁,明朝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C项正确;秦朝、唐朝时期丞相均位高权重,排除AB项;清朝不是这种中央机构设置开始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选项D符合题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A排除;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B排除;明朝,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C排除。故选D。
16.(1)隋文帝;设置进士科
(2)殿试和武举
(3)重文轻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在“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对答卷的格式、段落有严格的划分,答卷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开创了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在发展科举制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有利于国家对人才选拔的多种需要,进一步减少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这是由于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了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在“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对答卷的格式、段落有严格的划分,必须由八个部分。
17.(1)特点:考试科目种类繁多。措施: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或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等。(符合史实即可)
(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增加考试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原因:任答二点,举出一例)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者只有识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任答二点)
影响:禁锢人民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一点)
(4)优点: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利于公开、公平的选拔人才。
不足:对考核实践能力,创造性重视不够,考试形式还有些单一。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制科又包括文学科、儒学科、韬略科、理人科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但是科目有许多种,因此唐朝科举制的特点考试科目种类繁多。唐朝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如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学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土地位,进土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因此宋代科举取士人数增多的原因是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根据材料三“八股取士是一种十分严酷的制度,封建统治阶级收到了加强统治的一定效果,但却给社会带来了满身疮痍,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策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八股取士”的危害有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者只有识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中国的高考考试制度,其优点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利于公开、公平的选拔人才。不足之处在于对考核实践能力,创造性重视不够,考试形式还有些单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