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1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课导入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人才问题
1、通过阅读了解千里马的遭遇,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
2、认识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难点)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难点)
学习目标
23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之手,骈 死于槽 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 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先注音再朗读
pián
zh
cáo

shí

dàn


shí
xiàn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三个段落各表达了对马什么看法?
马 说
食马者的不知埋没了千里马。
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
执策者“不知马”却叹无千里马。
理清思路
(1)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怎样的命运(遭遇)?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研读,赏析形象,体会情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才能埋没,饿死
不被理解抑郁愤懑
屈死马厩
(2)千里马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研读,赏析形象,体会情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目光短浅、
愚蠢无知、
狂妄浅薄
你拿着鞭子却不用正确的方法赶我。你喂养我,不能使我施展才能,我鸣叫你却不懂我的意思。你拿着马鞭站在我的面前,却说天下没有好马。真是悲哀呀!难道天下真的没有好马吗?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他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岁中进士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三次参加吏选,又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后,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谗害,贬官阳山令。晚年,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理解寓意学习写法
(3)作者只是为了写愚蠢无知、狂妄浅薄的食马者和被食马者埋没抑郁而终的千里马吗?
作者想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识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被埋没。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
千里马——
寓指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的有人才。
食马者——
愚蠢浅薄无知的统治者。
伯乐——
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明君。
托物寓意
理解寓意学习写法
拓展迁移
(1)毛遂自荐。积极主动寻找伯乐,展示才能,获得赏识。
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踏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拥有真本领,自会获得赏识。
如果你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
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课堂小结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见”通“现”表现,出现。
②“食”通“饲”喂养。
③“材”通“才”才能,才华。
④“邪”通“耶”吗。
随堂练习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等同,一样
方法
怎么
B
随堂练习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C
随堂练习
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5.“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德才兼备的人。
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课后练习
①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②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③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第1段
马 说
第2段
第3段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人才常有识才者常无
怀才不遇
满腔悲愤
卒章显志
英雄无用武之地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意在谴责食马者无知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
残酷方式对待千里马
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
板书设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同“衹(只)”,只、仅
奴仆
(和普通马)一同死
马槽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疏通文意
受屈辱
第一段交代了伯乐与千里马是怎样的关系?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同“饲”,喂。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有时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第二段分析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才能、才干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和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2.“说”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题目解读
拓展迁移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1)如果你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毛遂自荐。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 乐
寓指识才的人。
艺术特色
(2)阅读课后短文,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拓展阅读
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能胜任其中某项工作并将其做好,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人才。
想拥有人才者应该找实用的对口人オ。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就是人才。用人单位也不能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去看某个人,因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综合以上,对用人公司来说,人才其实就在你身边,关键是看你怎么去用;对打工者来说,其实你就是人才,关键是看你怎么去找准位置,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