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下数学 1.1认识负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下数学 1.1认识负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10: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与负数,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并且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能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感受符号化的探究过程的优越性。
3、结合负数的历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正负数,会正确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并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过程:
一、趣味提问,引入新知
1、趣味提问。
师:同学们,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你们出去游玩了吗?那大家去哪里完了那?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特色的的城市,那有哪个同学知道中国最热和最冷的地方是哪里吗?
生1:黑龙江的漠河......
生2:新疆的吐鲁番......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吐鲁番被称为中国的热极,那大家知道在新疆的吐鲁番有一个著名的山叫什么名字吗?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唐僧师徒四人曾经到过那里。
生:火焰山。
师: 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师徒四人一起去过的火焰山看一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火焰山有一句有名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谁来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师:你解释的非常好,就是温差很大,我们一起看看吐鲁番的温差有多大。(出示吐鲁番盆地图片)。
【评析利用“趣味问答”和“直观演示法”,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谁来将你看到的信息给大家读出来。
生:最高气温零上13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3摄氏度。
师:同学们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解释的很棒。那么科学家把结冰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在0度以上的温度被称为零上,在0度以下的温度被称为零下。0摄氏度正好是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
三、动手实践,加深认知。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中的温度计,跟同桌之间指一指,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分别在哪里。
(先学生之间互指,然后学生代表上台)。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在温度计上如何表示出正确的温度了,如果我想表示多个温度,用温度计表示温度有什么缺陷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创造一种符号将它表示出来吗,并可以清晰地区分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吗?
(学生讨论,班级展示,引导学生统一符号。)
【评析:本环节设置小组讨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学生经交流探索,对于认知正数和负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认识正负号,学习正负号的读法和写法。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运用了各种符号,那么同学们观察图片上的三种符号,哪一种更简便,同学真是了不起,这种符号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统一用的数学符号。
师小结:这里的“+”和“-”号跟我们以前接触的加减号虽然模样一样,但是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加减号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在这里它们是为了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读作“正号”,“-”读作“负号”。
师指着+13℃和-3℃问:怎么读?用正负号代替文字有什么好处?
师:那比海平面低155.31米怎样表示?请学生自己解决。
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55.31米通常表示为“-155.31米”。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我们知道了像+13、+831.7这样的数是正数,分别读作:正十三、正八百三十一点七,“+”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55.31这样的数,是负数,分别读作:负三、负一百五十五点三一,“-”是负号。
【评析:本环节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性的知识构建过程。通过个性符号:文字符号、表情符号、箭头符号等等到正、负号的引出,充分体现了数学符号化的思想,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性。】(2)突破“O的意义”难关。
师: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请大家抢读下面的数。
-100、+6.8、-1.8、36、+18、-5、0、100
学生分别读出相应的数字,教师在此指出“+”号可以省略,点出来0是属于哪一种。
师:想一想:所有的正数和O相比有什么关系?所有的负数和O相比有什么关系?下面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准确!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我们认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O上的温度就用正数表示,O下的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所以我们觉得O是正数!
师:你的理由呢?
生: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O前面没有正、负号,我觉得O是正数。
师:你说得也有道理,其他同学对此有什么看法?
生:老师,我觉得O前面虽然没有负号,但是我们说刚才说了O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O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而O既不能说是O上也不能说是O下,所以说它是正数或是负数都不太合适。
师:对,O是一个特殊的数。
师:现在我们来想,通过刚才的学习,正数都比O(生续:大),O比O大吗?
生:相等。
师:那O是正数吗?
生:不是。
师:负数都比O(生续:小),O比O小吗?
生:不小。
师:不小,那O是负数吗?
生:不是。
师:那可以下结论了吗?O既不是(生续: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生续:分界点)。比0大的数叫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负数<0<正数。
【评析:学生借助温度计,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正、负数与O的比较,得出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从而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3)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符号表示正、负数,知道了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正负数现象
生1:温度计。
生2:电梯上面的数字。
…………
师:同学们用正、负数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你能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评析: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孩子们通过举出一些身边存在的关于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而且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5、自主练习
6、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七、课内总结、整理延伸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