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7.4.2绘制平面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7.4.2绘制平面图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12: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绘制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了解一些常用的实地测量工具,了解绘制平面图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前期准备工作。
2.使学生经历绘制平面图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测量、平面图形和比例尺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测量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绘制具体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建筑物或场所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地测量学校校园内哪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每一小组完成一张测量数据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幅图的()和()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
2.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为了便于比较,通常把要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的比。
3.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也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
5.我们学过的表示方向的词有:( )、( )、( )、( )、( )、( )、( )、( )。
二、观察分析,明确任务
谈话: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清楚地呈现某块地面以及相关建筑物占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常常需要绘制平面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校园平面图的魅力吧。
1.看图体悟,分享发现
⑴课件出示东港小学校园平面图,引入问题:认真观察这幅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⑵选择一两个建筑物或场所,量一量平面图上的尺寸,根据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大小。
2.引导思考,讨论交流
⑴想一想:绘制学校校园某个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⑵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课件出示)
三、充分准备,领悟方法
1.说一说:你们打算绘制我们学校校园内哪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2.绘制校园平面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联系你们小组选择的场所或建筑物,讨论下面3个问题,再进行准备。
⑴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选择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
⑵如果场地或建筑物的形状比较复杂,应该怎么办?
⑶怎样确定活动场所、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哪些工具?
3.交流反馈,相机小结:
⑴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测绳,也可以走一走估计长度。但有时会遇到相隔较远的距离,用卷尺、测绳都不能直接测量,这时可以先在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再想办法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
⑵形状复杂的,可以把它们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再测量它们的实际大小。
⑶确定位置关系时,要选定观测点(中心点),使用指南针和卷尺。
⑷对于测量工具,应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灵活选择。
四、根据数据,合理绘制
1.汇报:课前,我们已经分组对我们学校的建筑物或场所进行了实际测量,现在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地测量数据吧。
2.绘制平面图。
强调绘制平面图的要求:
⑴选定比例尺,讨论其合理性;
⑵计算出图上距离;
⑶明确所选择建筑物或场所的平面形状、位置关系;
⑷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的数据,合理地绘制在课本111页上。
3.展示交流,互动点评。
请各小组展示绘制的平面图,说说绘制的场所或建筑物,以及绘制过程,并介绍选用的比例尺,为什么选这个比例尺。
让学生从方向、位置及比例尺的选用等方面互动点评。
4.交流测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5.补充、修正平面图。
五、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谈话:同学们正确绘制出了学校某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那我们要绘制出学校完整的平面图,可以怎么做?
要求:课后各小组互相合作,绘制出我们学校完整的平面图。
六、回顾总结,提升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说一说。
2.小结: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