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24、大自然的文字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2、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难点)
教
学
资
源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ppt,视频)。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电视屏幕。
预
习
设
计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问题。
2.划出文章中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课后题目中的词语在必划之列),查字典弄明白含义,并分别造一个句子。
3.给文章列出详细的提纲,并图示段落之间关系,每段不超过一句话。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导学策略
课 堂 调 整
一课时
一、由“文字”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课件展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问题呢?(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怎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大自然的文字中我们能读懂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从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做简单评价。
3、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指正学生读音中的错误,并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做简单交流,疏通文本。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即使、立即、耸立、预兆、铁砧、花岗石
(2)指导生字写法:熊、耸、兆
(3) 理解下列词语:罗盘、星座、铁砧云、石灰石、花岗石(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三、品读段落,感悟重点。
1、提问导向: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2、详细讲解第二自然段:
(1)自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主要描写了哪一种文字?认识这种文字有什么作用?
(2)抓住重点句子“即使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体会认识这种大自然文字的作用。
(3)交流概括:星星——辨别方向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其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完成表格。
大自然的文字
从中了解的信息
星星
辨别方向
云
石灰石
花岗石
? 4.请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5、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交流发言)
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大自然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有趣,认识它的文字,我们会收获意想不道的财富。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浅谈认识,归纳总结:观察 寻找 请教
3、课堂小结,结束全文: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小诗。(课件展示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在音乐伴奏下齐读。)
板
书
设
计
星星——辨别方向
24大自然的文字 云 ——预兆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多去走走、学会观察、不懂就问)
花岗石——地质迁移
分
层
检
测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教
学
反
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应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我以“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