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文档属性

名称 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21 10:47: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我国当代女作家,其成名作是《      》,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两部中篇小说《     》、《    》,标志着她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她还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
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硕士( ) 执著( )
深谙( ) 儒雅( )
精髓( ) 祈祷( )
迁徙( ) 箴言( )
杀lù( ) xián( )熟
华yì( ) xiáng( )和
充pèi(   ) nì(   )爱?
3.填写下列四字词语和成语。
( )有介事 ( )( )而谈
生致( )然 ( )而不舍
( )离失所 一丝不( )
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与句义不符的一项是( )
A.他坐在你的对面、毫无卖弄意味地与你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B.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聪明过人的天分。(充足而旺盛)
C.但老费尔斯汀先生却一丝不苟地将这“小说”打印出来,完好地保存至今。(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D.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精神)
5.根据课文内容,依照例句造句。
例句:诗人屈原,枉遭流放,仍心系楚国,写出了感天动地的《离骚》。


6.文中这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⑴他似乎很早就已明白他的才华所在,也知道如何最有效地运用并且发展这才华。

⑵当呢试图郑重了解和理解一个民族时,还有什么能够比深谙这民族的语言文字更为重要呢。

7.选出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戴维来了,一位深棕色头发、精干、灵活的高个子青年。
B.:《索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等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
C.当我到达戴维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当我访问他的家庭时……
D.在这里,正在休息的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学会用希伯来文说“生命”,说“和平”。
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本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二) 问题探究(请你就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犹太人受的“迫害”和“杀戳”说起?
2.戴维是怎样的一个年轻人,他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展示了戴维的语言才能?
4.你认为戴维优秀才能的根源是什么?
5. 作者为什么愿意相信戴维小时候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
6.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犹太民族精神的句子。
7.为什么说这篇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自我检测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命的和平奋斗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本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写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文段说:“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问??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猜想出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吗?请写下来。
3.文中连用五个问句,构成了什么修辞?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题中提到的句子向我们传递了戴维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个:
A
B
C
5.文中画线句对于全文,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在思想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2)在结构上的作用:

6.文章以“后来一切都好”结尾有什么好处?


7.?举出充满智慧的犹太民族中属于全人类的杰出人物。(至少三个)
 ? 8.你对犹太人的精神和文化有哪些了解?请谈谈你的认识。?



巩固练习
(课外链接,直击中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现代战争靠近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摄氏度以上,风总是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
一次,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个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没有人陪她谈天,更没有丁点好球的东西。她寂寞难耐,于是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出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我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是有星星的。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那些星星吧!”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出屋外,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沙漠中的日落日出,那些多姿多彩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了。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在改变。两年以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此书出版后非常畅销,一版再版。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弗兰克的心理学博士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被摧残致死,没剩下一个亲人。而他自己更是受尽折磨,情形惨不忍睹。在这种人生最不幸、最黑暗的环境中,弗兰克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他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难逃精神扮演的厄运。好在他在痛苦和煎熬中没有放弃对心灵的探索。他强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霉的事情,并用积极的心态感知难友,感化狱卒。
他把集中营当成了最难得的研究样本,最难得的人生课堂。当从集中营里被解救出来时,弗兰克还是精神抖擞。他因此而创立了对每个逆境中的人最有启发的学说——“人类终极自由”学说,弗兰克也因此成了无数人敬仰的伟大的心理学家。
一念之间,一种心态的选择,就会使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
厄运 ( ) 抖擞( )
2.塞尔玛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吗?她准备怎么办?

3.“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星星。”怎样理解父母信中的这两句话?


4.塞尔玛接到父母的信后是怎样做的?

5.她取得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



6.请写出几句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