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映潮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映潮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21 10: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映潮说课
《最后一课》的四种教学创意
教学创意之一:
第一步:说说课文中的“我”。
设计意图: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让课文中的“我”也成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线索,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什么是“我”的“最后一课”。教师讲解“文章线索”的浅近
知识。
第二步:说说课文中的“我的教室”。
设计意图:将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向“教室”,通过“教室中的故事”更加真切地感受“最后一课”的背景和小说中的人物。教师讲解“场景设置”的浅近知识。
第三步:说说“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再次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感受、分析、体味小说中的韩麦尔先生,欣赏小说描写、表现人物的手法,体会小说通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教师讲析“作品视角,的浅近知识。
教学创意之二:
经过一定的铺垫之后,突出对“韩麦尔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分析与讨论。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1.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2.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
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3.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l”
在讨论中将重点放在第三种“见解”上。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教学创意之三:
16个字的教学创意: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祟高主肠‘
第一节课:
在课文中体味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
在课文中感受故事发生的徽小场景
第二节课:
在课文中关注故事之中的平凡人物
在课文中领会故事表达的崇高主题
教学创意之四:
设计理念: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文意把握
主要环节一:教师指导学生自读故事的开端.自读故事的发展,自读课文的高潮与结局。
主要环节二:教师指导学生概说课文:第一组从小弗郎士的角度说“最后一课”,第二组从“韩麦尔先生”的角度说最后一课,第三组从读者简介的角度说“最后一课”。
主要环节三:教师指导学生从下面话题中自选其一,对课文内容进行要点概括。
话题:①按时间的顺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②根据小说要素的知识,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情节。
③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的经历。
④根据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概括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说和做。
⑤突现课文的重点内容,概说小说中的上课和下课。
⑥按课文的顺序,概括介绍这篇小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设计说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多角度”“整体式”地了解课文情节、人物与表现人物的手法。此中的难度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备课上,也就是要求教师做好本节
课三个教学环节中所有话题展开的准备工作,一是用于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用于与学生对话—是另一层面意义上的指导学生。所以,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磨炼作用。)
第二节课:片段欣赏
片段欣赏之一:课文第16段。
朗读。
讨论:从课文的这一部分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参见下面“助读资料,第一则)
片段欣赏之二:课文第17一20段。
朗读。
话题讨论:假如小说中没有写到韩麦尔先生的“演讲”……(参见下面“助读资料”第二则)
片段欣赏之三:课文第24一29段。
反复朗读。
话题讨论:这一部分的描写好在哪里?(参见上文《极具魅力的精彩片段》和下面“助读资料”第三则)
(设计说明:这一节课立足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深深带人课文。片段欣赏一主要理解故事的大背景,片段欣赏二主要理解故事主题的深度,片段欣赏三主要理解人物的高度和作品表达的美点。此中的教学难点同样在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师的多
角度欣赏课文细节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助读资料】
《最后一课》在情节的开端部分写了两处场景。一处是锯木场后边的草地上,一处是镇公所旁的布告牌前。这里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构成了产生《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路过镇公所,“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边”。这是作品中通过小弗郎士的眼睛对这一小镇社会景象的第二次描绘。从事态发展的过程看,它是“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的第一处场景的继续和必然。“镇公所”现在是占领者政权的所在地,在它前边的“布告牌”.是占领者颁布命令的地方。而“许多人”挤在那里看布告,更预示了事件关系之重大,涉及之广泛,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分析的文章够多了,然而至关重要的一点,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这就是韩麦尔讲的关于“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的两段话。或不理解都德为什么让韩麦尔说这样的话,或视而不见,干脆不提它,甚或以为韩麦尔的见解“相当迁腐”。他们不知道作者把亡国的悲剧与教育的落后联系起来,实在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一个民族在亡国的悲痛之中深刻地反思自己,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深沉表现,正是这个民族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希望所在。
为什么他最后“头靠着墙壁,呢?那得明白他为了上这最后一课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认真地教学,终于以“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而现在,钟声与号声结束了这一切,此刻终于完成了这精心准备的最后一课,可以说全身的力气耗尽了。他不忍心去看马上就要与之分手的学生,又因力气耗尽而两腿疲软,为了支持住身体不至于倒下,自然而然地将头靠在墙壁上。要讲的话在“法兰西万岁”的大字里已全部表达了,所以“话也不说,’;但学生还在课堂上等着老师,因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