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该行星带中小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属于天体 B.属于太阳系
C.属于地月系 D.轨道近圆性
2.有关图中M、N、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地球 B.N为火星
C.P为土星 D.N为水星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中的地月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4.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2020年4月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在开普勒历史数据中发现了一颗隐藏的类地行星(Kepler-1649c),它距离地球约300光年,接受的光照约为地球的75%,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完成下列小题。
5.行星(Kepler-1649c)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依据材料信息推测,行星(Kepler-1649c)( )
A.运行的轨道环境不安全 B.可能存在固态和液态水
C.公转轨道半径一定大于日地距离 D.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
7.某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2020年夏至日,发生了被称为“金指环”的天象奇观(如下图所示),即日环食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左图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月球的夜晚能观察到( )
A.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 B.流星在天空一闪而逝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土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稳定的太阳光照
11.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B.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12.读下图,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②④⑤对应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2020年9月,国际流星观测站观测到一颗冲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在距地面90km处折回宇宙空间。经追踪发现,这颗流星是来自木星附近的彗星碎片。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把约10000个微生物菌落带离地球。在地球有生命存在的37亿年中,有约60亿个微生物菌落被带离,这可能是宇宙生命传播的一种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的特点是( )
A.由冰物质组成 B.轨道呈扁长状 C.体积、质量大 D.运行速度快
14.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挟带菌群到达其他行星没能演化出生命是因为( )
A.菌群缺氧窒息 B.行星温度不适宜 C.流星亮度高 D.行星水源短缺
15.
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有卫星绕转 ④宇宙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最基本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天体系统
①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宇宙中的天体的不断运动,天体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一般分四级。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下图),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________、太阳系、________和可观测宇宙。
17.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同学们进行了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实践活动。即将太阳系主要成员按比例缩小,为其选择大小比例适当的模型球,并在地图上为行星模型球设置安放点。图为北京市局部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步骤一:认识太阳系成员,计算各成员大小比例和距离比例(表)
太阳系成员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成员直径比例 109 0.38 0.95 1 0.53 11.2 9.45 4.01 3.88
距日远近比例 0 0.39 0.72 1 1.52 5.20 9.58 19.2 30.05
(1)太阳系主要成员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距离地球最近的是____。活动步骤二:寻找大小比例合适的实物模型
(2)根据表数据,为八大行星选模型(选择填空):太阳直径6米,水星—小玻璃球(直径2厘米);金星—____;地球—____;火星—自制粘土球(直径3厘米);木星、土星—充气羊角球(直径50~60厘米)天王星—____;海王星—排球(直径21厘米)
A.足球(直径22厘米)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C.网球(直径6.6厘米)
D.实心球(直径15厘米)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
活动步骤三:为八大行星模型选择适宜的位置摆放
(3)将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台设定为太阳,在八大行星中(示例除外)任选其一,在适宜的图中绘出其运行轨迹,并选择适当位置摆放。(选点以知名度高者优先)
活动步骤四:感受太阳系
(4)想象一下,若某同学站在该模型中太阳的位置,____(能/不能)看到距其最近的水星模型(不考虑地物等遮挡);若某同学身处真实的海王星上,____(能/不能)看到太阳。通过该模型的制作,简单谈一谈你对所认识的太阳系的感受。____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3月12日凌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捕捉到一个巨大的X2.2级的太阳耀斑,这个太阳耀斑来自一个太阳黑子(AR12297)活跃区,这是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5年捕捉到的第一个X级别的太阳耀斑。
材料二 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三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大约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除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5)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 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1.小行星属于天体,A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属于太阳系,但不属于地月系,B正确,C错误;小行星体积较小,受其他行星的影响,运行轨道不稳定,D错误。
2.M位于中心,为太阳,N、P分别位于小行星带两侧,分别为火星和木星,B正确。
【点睛】
本题考察太阳系的概况,难度中等,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答案】3.B
4.D
【解析】
3.
由材料信息可知,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意味着地球停止自转,但此时地球还在原来轨道绕太阳公转,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适中的日地距离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同时由于地球停止了自转,就会存在某一地区长时间受到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某一地区长时间接受不到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即适宜的温度范围得不到保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从图中可以看到,流浪地球经过4.2光年到达比邻星,逃离了太阳系。而银河系的直径远远大于4.2光年,因此比邻星依旧在银河系之内,故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天体系统。
【答案】5.C
6.B
【解析】
5.从材料可知,类地行星(Kepler-1649c)距离地球约30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但位于银河系的范围,C正确,故选C。
6.依据材料可知,“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是类地行星,说明这颗类地行星运行轨道是安全的,A错误。是类地行星,因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可能有固态和液态水,B正确。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公转轨道半径有可能大于日地距离,C错误。无法判断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根据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寻找答案。
7、【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意表明,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要保证该人造天体始终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该人造天体只能与地球以同一角速度绕太阳运行,不可能绕地球运行,因此A、C错误;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比地球距太阳更近,太阳风应先到达该人造天体,因此可以比地球提前获知太阳活动的强度,B正确;该人造天体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而火星绕日运动的轨道位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可能监测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D错误。故选B。
【点睛】
【答案】8.A
9.C
【解析】
8.
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太阳中心部分而形成的现象,故选A。
9.
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月球的夜晚看不到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A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流星现象,B错误;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不会在小行星中穿梭,D错误;月球为地球的卫星,位于银河系中,因此会看到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正确。故选C。
【点睛】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答案】10.C
11.A
【解析】
【分析】
10.
“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B、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C正确。故选C。
11.
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A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D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2)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
12【答案】B
【解析】
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对天体系统之间的关键的掌握情况,掌握各种天体系统之间的包含关系是解题关键。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⑤级别最高,应为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④应为河外星系,③为银河系;②为太阳系,①为地月系,结合选项可知,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
【答案】13.D
14.B
【解析】
【分析】
13.
据材料可知,这颗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在距地面90km处折回宇宙空间,说明体积质量小,运行速度快,逃离地球的引力束缚,如果体积质量大,运行速度慢就会落在地面上,D正确,C错,和物质组成关系不大,“打水漂”运行轨迹应该呈弧状,故AB错。故选D。
14.
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而首要的条件是温度适宜,可推出在地球“打水漂”的流星挟带菌群到达其他行星没能演化出生命是因为行星温度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无法演化出生命,B正确。故选B。
【点睛】
生命存在的条件:1,水 2,温度适宜 3,气温变化不大 4,要有足够的光 5,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成熟(不会经常性的有其它物质撞击) 6,星球的旋转速度不能太快 7,南北极比较固定。
15【答案】B
【解析】
【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条件,存在液态水。因此,①②④正确。而是否有卫星绕转与是否存在生命无关,③错误。故选B。
16、
【答案】(1) 恒星 星云
(2) 吸引 绕转 地月系 银河系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识记为主,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填写即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
(1)
天体是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物质,天体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依附于其他天体,是否属于宇宙中的物质。宇宙中的天体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最基本的天体。
(2)
①天体之间要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才能形成天体系统,主要是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宇宙中的天体的不断运动,所有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所以需要同时满足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才能形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一般分四级,最高等级的为可观测宇宙,可见宇宙又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太阳系又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所以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点睛】
17.
【答案】(1) 太阳 金星
(2) E B A
(3)六条轨道选其一;地点在轨道或附近,合理即可
(4) 不能 能 从宇宙浩瀚广阔等角度描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制作太阳系模型实践活动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的组成、运动规律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动手实践等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所学,天体直径越大,天体体积也就越大。读表可知,表中以地球直径为1,太阳系其他成员直径与地球直径相比较,这样直径比例越大,体积就越大。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因此太阳体积最大。表中以日地距离为1,其他各成员的距日距离与之相比,若这个比例越接近数字1,则可以得出结论:该天体离地球越近。从表中可看出距日远近比例最接近数字1的是金星,所以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
(2)
根据表中成员直径比例越大,体积越大的结论,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是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并列表选模型。(见下表)
按体积大小排序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成员直径比例 109 11.2 9.45 4.01 3.88 1 0.95 0.53 0.38
模型名称 充气羊角球 待 选 排球 待 选 待 选 自制粘土球 小玻璃球
模型直径 6米 50 ~ 60厘米 21厘米 3厘米 2厘米
根据5个备选模型:
(A.足球(直径22厘米) 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 C.网球(直径6.6厘米)
D.实心球(直径15厘米) 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并结合表中天体大小关系,进行选择:
首先,确定天王星模型应该是A.足球(直径22厘米)。因为天王星体积比海王星大、比土星小;
其次,排除C.网球(直径6.6厘米)、D.实心球(直径15厘米),因为地球和金星的体积比较接近,地球稍大一些,而这两个模型与其他模型大小差别较大,若选择其中一个做地球模型,就没法选择体积与地球接近的金星模型了。
第三,结合剩下的两个模型,可以确定直径稍大一些的B.花式台球(直径5.7厘米)为地球模型,而稍小一些的E.斯诺克台球(直径5.3厘米)为金星模型。
(3)
此题综合分析考查较强,要灵活运用比例尺来为八大行星模型选择适宜的位置摆放。首先需要我们掌握和灵活应用太阳系各成员距日远近比例关系,(见下表)
太阳系成员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日远近比例 0 0.39 0.72 1 1.52 5.20 9.58 19.2 30.05
左图比例尺较大,最外圈运行轨道是火星,因此在此图可以画出水星、金星、地球三颗行星运行轨道(见下面左图)。操作如下:首先,量出火星到太阳(中心国旗台)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其次,由上表知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约是日地距离的1.5倍,因此在图中距中心国旗台2厘米处放置地球,具体选在国家大剧院;第三,由于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距中心国旗台的图上距离大约为0.5厘米,也就是火星到太阳图上距离的三分之一处。再分析上表知金星应该在这个距离之外,水星在这个距离之内。结合图中事物,最终水星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而金星选在中山公园处。
右图比例尺较小,最外圈运行轨道是海王星,因此只能表示海王星到火星轨道之间的天王星、土星、木星三大行星轨道,具体操作仿照上面关于左图的操作办法。
(4)
这一题比较简单,由于受人类视力所限,再加上茫茫宇宙浩瀚宽广、天体大小千差万别,观测起来就很困难。站在太阳位置看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也会由于水星体积太小而看不到;而站在海王星位置看太阳,由于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天体的视半径很大,远超过其他天体,因此会相对容易一些。
18、【答案】(1)色球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2)黑子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
(4)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5)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液态水;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及其成因,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生命存在的条件。
【详解】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它的形成原因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是太阳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黑子,因此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耀斑暴发产生的 “磁暴”现象,太阳风影响产生的“极光”现象,引起地球上的水旱灾害等。
(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可以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提高发电能力。可以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提高发电效率。
(5)木星和地球一样,是太阳系一颗普通行星,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条件是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且太阳光照稳定。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分析,木星不利于生物生存的条件是距太阳远,温度较低,不适宜生命生存。温度太低,缺少液态水。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点睛】
耀斑是太阳外部大气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暴发使地球上产生 “磁暴”现象,太阳风影响产生的“极光”现象,太阳活动能引起地球上的水旱灾害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