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09:45:22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春季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原文说“有可能”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而非选项中的“可以”。)
2.D(A.原文表述为“并不必然会”,选项表述成“并不会”,绝对化了。B.材料一第1自然段,以“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论述了理由,选项仅仅给出了一个方面的理由。C.材料一原文是“将”,是“未然”,而此处为“已经”,变成了“已然”)
3.C(C项论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自然的关系。)
4.①先提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观点;②接着分析问题,指出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进行消极批判的片面性,并从时代特征出发,得出对科学技术采取积极批判模式的结论。③最后解决问题,从发挥科技自身对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的角度论述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答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5.①优化科技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自身的生态价值,以绿色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发挥制度引导作用,通过制度来引导和规范科技的发展与运用;③深化理论研究,吸收和发扬中西方自然观和伦理观念,为科技治理制定新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每点2分,3点即可得6分。学生依据文本的其它建设性意见亦可得分)
6.A(B.“前一处展现他被病魔折磨得彻夜难眠”错,此处不靠窗口病人是因“嫉妒”而彻夜难眠;C.“病情出现好转”错,从下文他“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可看出;D.“没有照顾别人的感受”错,靠窗病人的描述是为了行动不便的病友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希望;“根本原因”是不靠窗病人因嫉妒而变得冷酷残忍。)
7.B(“意在突出医护人员的冷漠”错。)
8.①从情节结构上来看,“窗”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是围绕“窗”来写的;②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窗”既是病房里的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③从主旨表达来看,“窗”是一个展示平台,展示了作者激浊扬清、斥恶扬善的思想倾向。(每点1分,答3点4分。)
9.①从文章内容来看,靠窗口病人实际上是看不到外面的情形的,他只能看到一堵墙,所以他看到的情景都是他虚构或想象的;②他通过想象,为他们枯燥和单调的病房生活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③靠窗病人希望借此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生存下去。④具体而生动地刻画出靠窗病人的热爱生活、关心别人、意志坚强的品性。(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10.D
11.B(文中“刺史”实为地方行政长官。)
12.D(人物“李昉”和“邓洵美”弄错,周行逢杀害的实际上是邓洵美。)
13.(1)官员是用来管理百姓的,你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官职,我哪里敢因偏爱你授给你官职呢?(得分点:“所以”、“私”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
(2)恰逢李昉出使到周行逢处,叫邓洵美到自己的住处,与邓洵美说了一整天话。(得分点:“会”、省略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
14.①刚强。周行逢当了大官,潘氏却不屈从周行逢。②勤劳俭朴。不进入周行逢官衙居住,仍然带领奴仆耕织养活自己。③深明大义、率先垂范。每年应交的赋税,一定早早的交上去,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拖交或不交(意近即可,每点1分共3分。)
D(“已经彻底变得淡泊超然”错,此为诗人无奈之举。)
①雄奇奔放”指写景雄伟壮阔,想象自由奇特;“沉郁悲凉”指感情深沉、忧思满怀
②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以抗击金人、收复中原为己任,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但严酷的现实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诗风又展现出沉郁悲凉的一面;③诗中“山栖”“笔茶”“剡溪云”具有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而“气吞云梦泽”也展现了诗人雄奇奔放的特色;同样,“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流露出沉郁悲凉的人生感慨。(每点2分,3点共6分。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亦可酌情给分)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8.C (新颖:新而别致;新意:新的意思、新的意境。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尺度:标准。维度: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深邃:深奥。 深重:罪孽、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
19.D(此病句有二处错误:第一处是“随着……相遇”,搭配不当,可改为为“随着……的相遇”,据此排除A、C,第二处是成分残缺,缺主语,应该去掉“让“字,据此排除B。)
20.放牧海上,持节孤守,英名颂万年。(符合对仗格式2分;概括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精神3分。学生有符合要求的对句亦应给分。)
21.B(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的逻辑。A项“粉红”和“清香”与上文顺序不照应;C项原文中“粉红”与“清香”并无轻重主次之分,不存在递进关系;D项递进错误,“亭亭玉立”是“表”,“高贵品质”是“里”,应该由表及里递进。)
22.①风停了②有的荷花半开着③湖水清澈见底(湖水非常清澈)(第①处要依据上一句“一阵清风吹来”对应的补充下一句的前半句,而横线句后面的句子是“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所以此处应填“风停了”;第②处上一句“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此处后面的句子“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可知此处应补写“有的荷花半开着”;第③处结合后句“水中红鲤历历可见”,可知是写湖水的清澈,故填“湖水清澈见底”或“湖水非常清澈”。)
23.作文
①材料分析:综观4则材料,阐释了两个主要问题:1.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作用;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学生可以就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立意,或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立意。
②参考立意:激发活力,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③给分要点:立意、行文结构、语言表达、文体(演讲稿)、卷面、篇幅完整。
④评分标准:45分切入;一类46 60;二类40 45;三类35 39;四类0 34
附:文言翻译
周行逢,是朗州武陵人。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务正业。曾经因犯法被判进入镇兵营当差,因为作战勇敢多次升迁为裨校官。朗州发生叛乱,大家推举牙将刘言担任朗州留后,刘言任命周行逢为都指挥使。周行逢把朗州百姓的想法上奏给南唐皇帝李璟,请求授给刘言节钺(任命刘言为朗州主帅),李璟没有答应。李璟召刘言到都城金陵去,刘言害怕,派副将王进逵、行军何景真与周行逢率水师攻下潭州,周行逢占据了潭州城。刘言派使者上奏后周太祖,称长沙发生兵变,乱兵焚烧官府衙门,请求把自己的治所移到朗州。后周太祖就任命刘言为朗州主帅,王进逵为潭州主帅,周行逢为潭州行军司马、兼任集州刺史。没过多久,王进逵进犯朗州,杀害刘言。后周太祖就任命王进逵为朗州节度使,任命周行逢兼任鄂州节度使、掌管潭州军府事务。
后周显德年间,周世宗在淮河流域开展军事行动,下诏让王进逵进军鄂州,王进逵派遣部将潘叔嗣带兵五千作为先锋。潘叔嗣行军到鄂州地界,回军袭击王进逵,王进逵听到这个消息,快速赶路进入武陵。潘叔嗣进攻武陵城,王进逵作战失利,弃城逃走,为潘叔嗣所杀,潘叔嗣迎接周行逢作朗州节度使。周行逢到任,立即斩杀潘叔嗣示众。后周世宗于是授予周行逢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掌管武安静江等州军事并兼任侍中之职,统领整个湖南之地。
周行逢镇守湖南期间,尽心尽力治理湖南,征召任命下属官员,一定选取廉洁正直的人。他的女婿请求补任官职,周行逢没有答应,反而给他女婿农具,他对女婿说:“官员是用来管理百姓的,你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官职,我怎么敢因偏爱你而授予你官职呢?你暂且回去种田养活自己。”他的公正大多像这样。他施政法律条文简约,百姓都觉得好。但生性喜欢猜忌,身边的人稍微忤逆他一定被用律法惩处,他的部下(因此)战战兢兢。有一个叫何景山的人,是王进逵的记室(秘书),经常轻视侮慢周行逢。周行逢担任主帅后,就让何景山代理益阳县令,过了几个月,把何景山绑起来沉到江里去了。馆驿巡官邓洵美与翰林学士李昉是同一年的进士,恰逢李昉出使周行逢处,就叫邓洵美到他住的地方,和邓洵美说了一整天的话。周行逢怀疑邓洵美向李昉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将邓洵美贬职为易俗场官,并暗中派人杀掉邓洵美,因此士人不再依附周行逢。
虽然周行逢担任主帅,但他的妻子潘氏,不肯屈从周行逢,不愿进入周行逢的官邸生活,自己带着仆人耕地织布养活自己,该缴纳赋税时一定在期限以前交上去。周行逢阻止她,她不听从,说:“赋税,是官府的,如果主帅自己免除自己家的赋税,拿什么作下属的榜样?”
建隆三年十月,周行逢去世,被朝廷追封为汝南郡王。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春季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4月12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以劳动工具的要素进入社会生产之中的,其价值内涵本应由劳动者所引导。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必然会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直接原因。但是,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长,其本身形成了一种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工具
理性意识。工具理性内在与价值理性的天然对抗,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失范,使科学技
术成为一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力量。另一方面,以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常为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所掌握。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式运用,带来了人们对于工具理性的认可,造成
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偏狭理解。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实现对科学技
术的正确价值引导和合理应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视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恩格斯认为,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
的自然观,体现了社会关系在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基础地位,体现了社会价值在塑造
人与自然关系价值方面的引导作用,为当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如果说,造成人与自然
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工业文明背景下人对自然的片面挖据、改造和利用,在于现代科学
技术体系对于人的改造活动的支撑。那么,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消极批判,就将成为
走向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要的现实和理论进路。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科学技术时代,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而生,成为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新型模式,解决全球性问题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时代问题,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对科学技术采取积极的批判模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塑造生态文明方面的作用,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体高二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