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21 17: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漳州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地理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图(图1),完成1~2题。
1.对图中规划公路叙述错误的是
A.最大高差可能为16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4千米
D.穿越鞍部地区
2.在某一个晴朗的夏日,关于图中①②③④
地该日日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地能看日出美景
B.②地上午日照时间比下午短
C.③地能看日落景观
D.④地该日日照时间最长
3. 下列剖面线图和沿图a—b绘制的地形剖面线图一致的是
读图2,回答4~5题。
4.①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低压
B.北半球、高压
C.南半球、低压
D.南半球、髙压
5.若此时②地出现降水天气,则
造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
B.气旋
C.暖锋
D.冷锋
图3为某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
7.图示期间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口出生率   C.地价 D.环境质量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9.68%,比2000年提高了13.46个百分点。完成8~9题。
8.对我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部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
C.西部地区人口机械增长高于东部 D.人口城市化大于土地城市化
9.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农民工向第一产业回流
③工业已转向资本密集型 ④第二、三产业较快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4,回答10~11题。

10.假设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话,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的为
A.东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1.若要建物流中心,则最适合选择在
A.甲 B.乙 C.丙 D.丁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一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讯技术。读3G产业链图(图5),回答12~13题。
12.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图中A最有可能是
A.应用服务 B.厂房设备 C.电子装配 D.软件开发
13.对运营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交通 B.技术 C.资金 D.市场
图6为福建省中北部山区管前镇区域图,20世纪60年代起在该镇及一些村落逐步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读图回答14~15题。
14.读图6,分析绿柳村与其周围村落相比,能成为集市点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
14.读图6分析绿柳村与其周围村落相比,能成为集市点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
15.公历每月逢3、8在马坪村赶集,到90年代以后逐步被西溪口村替代。90年代前后变化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马坪村的消费能力下降 B.政策的影响
C.西溪口村人口消费的等级更高 D.西溪口村的交通更便捷
图7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图7,回答16~17题。
16.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论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A.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C.开发内陆 D.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运输
17.由图中各国国界的划分和铁路的分布看,图示地区发展过程中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人口的分布 B.矿产的分布 C.殖民的背景 D.地势
读图8,完成18~19题。
18.两图反映出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只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图9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9,回答20~21题。

20.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AB曲线 B.K1曲线 C.AD曲线 D.K2曲线
21.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图10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
A.专业化 B.集约化
C.机械化 D.商业化
23.导致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农业机械的发展
B.新作物的引进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灌溉技术的提高
图11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11,完成第24~25题。
24.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石油 B.粮食
C.煤炭 D.铁矿石
25.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的建设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二、综合题(共5大题,50分)
26.(13分)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表1
月份
11~4月(冬半年)
5~10月(夏半年)
降水量
(毫米)
降水日数
(天)
相对湿度
(%)
降水量
(毫米)
降水日数
(天)
相对湿度
(%)
昆明
116.3
31.0
66
918.1
103.6
79
贵阳
278.5
80.9
77
849.8
95.0
76
(1)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势总体特征并说明理由。(3分)
(2)简要概括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特点,说明昆明四季分配特点产生的原因。(5分)
(3)比较冬半年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的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5分)
27.(9分)图14与图15分别反映闽东南沿海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比重分布,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并分析这些工业的主要竞争优势。(4分)
(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2分)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闽北和闽西转移的趋势,试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3分)
28.(10分)读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16),甲是历史悠久的城区,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别分析乙港发展的制约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3分)
(2)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7分)
2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7中甲、乙两国边境有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这些工业中心是甲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于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的边境工业区。

(1)试分析这些边境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4分)
(2)简要说明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对甲国产生的影响。(4分)
30.(10分)图18中甲乙两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粮仓、棉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优势气候条件的差异。(4分)
(2)甲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分析其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6分)
漳州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地理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B
D
B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A
C
A
C
D
A
A
21
22
23
24
25
A
A
C
C
C
二.综合题(共5大题,50分)
26.(13分)(1)地势总体特征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1分);等高线数值西部高东部低;河流流向大体自西向东流(答对一点给2分)。
(2) 昆明四季如春(或全年无夏,春秋相连,约有3个月的冬季)(1分);贵阳四季分明(1分)。昆明纬度低,冬季大都在暖空气控制(或冬季风影响小),气温不低(2分);夏季因海拔高,气温不高。(1分)。
(3) 冬半年贵阳气温日较差小于昆明(1分);贵阳降水日数较昆明多(1分),空气湿度大(1分),云量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1分);夜晚云层加强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1分)。
27.(9分) (1)电子  服装玩具 家用电器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4分)
(2)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条件好。(2分)
(3)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闽北和闽西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3分)。
28.(10分)(1)乙地泥沙淤积,航道变浅(1分),丙地有避风浪且水深的优良港湾,地形平坦(2分)
(2)有利条件:能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等(答对2点给2分)。不利影响:污染城市水源,产生酸雨危害等(答对2点给2分)。对策:发展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在炼铝厂附近建硫酸厂,变废为宝;在炼铝厂附近建污水处理厂,废水达标排放;将炼铝厂迁到适合地方等(答对3点给3分)。
29.(8分)(1)地处边境,对外联系便利,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2分);政府政策支持,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外市场广阔,2分)。(每点各1分)
(2)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居民就业率及收入;加快和提高了城镇化进程与水平;环境质量压力及管理难度加大等。(4分)(每点各1分)
30.(10分)
(1)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相比乙地具有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的优势;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甲地具有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4分)
(2)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