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工业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能够盈利的区位设立工厂,是一切厂商的唯一选择
B.随着工业原料品种的增多,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C.交通运输是一切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厂址的重要因素
D.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生产具有一定季节性的工业部门是:
A.甜菜制糖工业
B.造纸工业
C.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
3.如图A、B、C、D为四个城市,下列关于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规模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大
B.B城市规模最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
C.C城市规模最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大
D.D城市规模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5.读图,图示为昼半球,此日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回答问题。
6.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6月4日7时 B.1月4日7时
C.7月4日19时 D.2月4日19时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
9.图为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其中与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是( )
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2年1月在秘鲁、智利和阿根廷三国举行。读图完成问题。
10.选手沿途遇到的最多“险境”是
A.繁密雨林 B.干热荒漠
C.泥泞沼泽 D.冰天雪地
11.关于图中西海岸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由低纬到高纬
B.增加了沿岸冷湿程度
C.使表层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D.使沿岸地区水循环更加活跃
下图为某山区地形图,读图回答:
单位为:m
12.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A.100—300 B.200—400 C.300—500 D.400—600
13.A山顶位于B山顶的方位为: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14.若P-P′两点之间建有一座桥,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地区
A.甲 B.乙 C.丙 D.丁
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分布,右图示意 左图中P点及其周边的地质剖面图,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完成下题。
16.左图中河流流向和所在半球分别是
A.自南向北 南半球 B.自南向北 北半球
C.自北向南 南半球 D.自北向南 北半球
17.右图中岩石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Ⅰ、沉积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B.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Ⅰ、岩浆岩Ⅱ
C.岩浆岩Ⅱ、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D.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
18.若左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
A. 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 B.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C. 福建沿海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D. 厦门盛行东南季风
读右图,回答题。
19.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正确叙述是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20.若此图为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则
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②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二、双选题
如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完成问题
21.关于图中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可能为14℃ B、气温可能为18℃
C、可能为山丘 D、可能为洼地
22.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地:全年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D.洋流对沿岸气候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图24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2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B、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24.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读我国某地区重要产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12),完成问题。
25.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资源指向型和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 B.土地资源开发过度,农业开发潜力小
C.加工工业水平高,精细产品比重大 D.农业生产效率高,产品商品率高
26.有关解决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困境的举措正确的是
A.利用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保护本地资源
读图(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7.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新疆 B.海南 C.云南 D.湖南
28.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在该产业园
A.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
B.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C.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D.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C 、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
①现代混合农业 ②大牧场畜牧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水稻种植业
A__________ , B___________ , C _________ ,D __________
⑵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商品率高 ②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机械化水平高 ⑤生产规模大
⑶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洲,_____________ 气候区。
⑷B地区从事该农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大面积肥沃的土地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人们食米的习惯
⑸不属于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产高,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小农经营
⑹B地区的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工业污水灌溉 ②大气污染物沉降
③固体废弃物的分解 ④化肥、农药的施用
30.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共8分)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5所示。
监测项目
SO2
(mg/m3)
NO2
(mg/m3)
总悬浮微粒(TSP)
(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6。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霾
无
无
有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7。
调查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升
不明显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分)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4分)
31.该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共15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是晋煤外运,②是 ,③是 ,④是 。(3分)
(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 、 。(2分)
(3)②的主体工程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 盆地和陕甘宁地区,铺设管线到 市。(2分)
(4)简述②工程建设的战略意义。(8分)
32.读世界某区域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简述甲河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6分)
(2)说明乙处沙漠形成的原因。(6分)
(3)简析图中丙区生产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甜菜生产具有一定季节性,所以,甜菜制糖工业也就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根据城市的服务范围判断B城市服务范围最大,表示城市等级规模最高,数目最少;D城市服务范围最小,表示城市等级规模最低,数目最多。
4.C
5.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是二分日;根据地球公转的位置可知,二分日中全部是昼半球的是3月21日。选择A项。
6.B
7.B
【解析】
6.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是每年的1月初。所以正确的是B项。
7.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项南北二侧递减。所以其大小排序是③②④①;根据地理经纬度的分布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选择B项。
8.B
【解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夏季暖空气的主要源地,来自这里的夏季风使我国东部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9.B
10.B
11.C
【解析】
10.根据地理位置可知,沿线主要在中低纬大陆的西岸,其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
11.西海岸的洋流是秘鲁寒流,流向是自南向北,降温减湿作用。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所以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弯曲。选择C项。
12.C
13.A
14.B
15.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于对外开放程度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理解程度。地域开放程度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地区的开放一方面可以有条件利用别国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本国资源共享。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开放程度越高,合理人口容量必然越高。?
16.B
17.C
18.A
19.C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乙处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③代表径流输送,注入海洋;④代表水汽输送。
20.若此图为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则该图表示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代表秘鲁寒流,不对,因为秘鲁寒流在南半球。丙处有大渔场,正确,因为丙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考点:本题考查水圈、水循环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涉及的知识点有水循环的环节、副热带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渔场的分布等知识点,题目较为基础,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不难作答。
21.AC
22.A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判断。
21.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P处的气温低于16°C;中心气温较低,判断可能因地势高,为山丘。
22.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则N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M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陆地等温线“凸低为高”,即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较高,故判断为当地的夏季,故A、C项正确。
23.AC
24.BC
【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23.结合图示a位于东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正确;C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森林覆盖率较低;错误;b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D项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位于东北,而非d地区;错误。
24.e地区位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故岩石破碎;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植被破坏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问题。
25.AD
26.AC
【解析】
25.该地是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重工业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26.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27.BC
28.BD
29.
⑴ A③ B④ C① D②
⑵①④⑤
⑶亚洲,季风气候区;
⑷②③④
⑸①
⑹④
30.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
(3)不可以。
理由:
①NO2 (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31.(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3分)
(2)煤炭 水能(2分)
(3)塔里木盆地 上海(2分)
(4)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每点2分,8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图示②为从新疆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③为从西南到珠三角的西电东送工程(南线);④为从长江流域到北方的南水北调工程。(2)晋煤外运主要输送煤炭;西电东送南线主要开发西南地区的水能送到珠三角。(3)西气东输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来自塔里木盆地,送到上海。(4)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主要从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分别阐述;
32.
(1)特点: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 原因: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一定降水(2分);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2分)。
(2)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2分);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2分);人类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地面缺乏植物保护(2分)。
(3)地面起伏平缓(2分);土地肥沃(2分);晴天多,光照强(2分);纬度低,热量充足(2分);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南亚的巴基斯坦区域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塔尔沙漠的形成及在这个区域内发展棉花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分析能力。此题可以通过图上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南亚的巴基斯坦的东北部。第(1)题 印度河的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其补给方式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同时夏季的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川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川径流量小。故其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第(2)题 图示区域的塔尔沙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一定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同时还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干燥少雨有关。人为因素主要因为这时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 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也有关系。第(3)题 丙区域发展棉花生产可以借助其晴天多,光照强、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印度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等优势条件。
考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随后抓住区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分析印度河的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特点、塔尔沙漠的形成及印度河流域棉花种植的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