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0: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进程和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意义,进而探究二战胜利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0年6月14日,德国军队占领法国巴黎,法国政府投降。希特勒命令德军将福煦车厢从巴黎博物馆破墙而出,运送至贡比涅森林。经过短暂的谈判,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在福煦车厢内签订停战协定,德国占领法国2/3的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法西斯国家最终又是如何被打败的?
(二)、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战争的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材料:1939年8 月 31 日晚,一群穿着波兰军服的德国党卫队员“袭击”了德国边境城市格利维策(今格莱维茨)的电台,并用波兰语作“反德”广播,在离开现场时,还丢下身穿波兰军服 但实际上是德国囚犯的尸体,充作被“侵犯”的证据,以此制造借口,混淆视听。希特勒宣称德国遭到“侵略”,随即下令以“武力对付武力”,进行 “反攻”。9 月 1 日拂晓前,事先停泊在港口城市但泽(今格但斯克)进行 “友好访问”的德国军舰,首先向当地的波军基地开炮轰击,约半小时后,德军以160 万兵力,2 000 多架飞机和 2 800 辆坦克,陆空配合,从西南、 西北和北部三路侵入波兰。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 到拒绝,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根据以前同波兰签订的条约,于 9 月 3 日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德国的实力虽然因为战败而被严重地削弱了,但它还是个欧洲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而且德国科学技术仍然高度发展,其经济潜力仍然巨大——姚丽《二战全史》
材料二:大萧条……(使得)为裁军所做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因为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③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相关史事: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协定。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后来常说的“轴心国”一词,即来源于此。11月25日,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加入,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欧洲西线战场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行了猛烈的轰炸。
材料:“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丘吉尔演说
材料:8-10月三个月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弹量约6万吨。最多一昼夜达1786架次。英国居民死伤8.6万多人,建筑物被毁100多万栋,但德国始终未能达到摧毁英国或迫使英求和的目的。
5月10日,德军入侵法国等国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3、苏德战场------战争的扩大: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约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接受检阅的部队阅兵式后立即开赴战场
材料: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的阅兵式,斯大林等领导人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增强了苏联军民 争取胜利的信心。苏军抓住战机,乘德军预备队用尽不得不转入防御而又立足未稳之时,于12月6日开始大举反 攻,战场主动权易手。尽管希特勒撤换前线指挥官,并亲自接任陆军总司令,到1942年1月7日,中路德军仍被击退100—150 公里。莫斯科之战是德国 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了闪击战的破产, 摆在希特勒面前的只能是一场持久的两线作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4、太平洋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相关史事:
1941年12月7日清晨,位于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此时,6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日本攻击舰队已悄然接近珍珠港。7时55分,日军飞机向珍珠港发起发动了攻击。日军在两个小时内出动350架飞机。炸弹象暴雨般倾斜到珍珠港。美军仓促应战。日本以很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炸沉为炸伤美军舰艇20余艘,炸毁美军飞机300多架,美军损失惨重。“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家行列。
材料: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停泊在距离珍珠港320千米处,在历时1小时50分的空袭中,日本共出动350余架飞机,进行了两波次的空袭,共投抛了50多枚鱼雷,扔掷了556颗炸弹,美国停在港内的8般战列舰,4艘当即沉没,4艘被重创,4艘巡洋舰一沉三伤,3艘驱逐艘2沉一伤,8艘辅助舰全部被毁,驻岛的370架作战飞机仅剩下7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珍珠港胧罩在一片浓烈的销烟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一个早晨几乎全军覆没。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得多。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2)时间:1942年1月
(3)标志: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材料: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1942年1月1日签字于华盛顿。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8月23日,德军进行了侵苏以来第二次规模最大的空中攻击,一昼夜出动了 2000 架次飞机狂轰滥炸,全市成为一片火海。9月13日,17万德军在近500辆坦克和1700门火炮的掩护下攻入市区双方短兵相接,逐街逐屋反复争夺。例如在马马耶夫高地和一号火车站附近展开激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又如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德国转而集中150万以上兵力,向南线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一昼夜出动2000架飞机狂炸,满城大火,将斯大林格勒大片土地变成废墟和烧成断垣残壁。苏军守住每条街道、每幢房屋,打到冬天,由于天气问题,损失惨重,被苏军反攻。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
材料:1944年6月6日6时30分,以英美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来自11个国家近300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成功登陆诺曼底。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相关史事
1942年,为了压制美国海军力量,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军事地位,日本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中途岛。美军事先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伺机反击。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2月,雅尔塔
(3)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相关史事:
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2、波斯坦会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在波茨坦会晤。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相关史事: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条件,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3、德国投降:
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投降书第一条
       
1945年春,苏军与美、英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4、日本投降: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相关史事:
苏军包围柏林以后,希特勒在柏林集中兵力,企图做垂死挣扎。苏军则调集了数倍于德军的军队、飞机和坦克。4月16日凌晨,苏军万炮齐发,对德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接着,在100多个巨型探照灯的照耀下,数千辆坦克引导苏军战士向德军阵地发动了进攻。经过10多天的激烈战斗,苏军逐渐攻入柏林市中心。希特勒见大势已去,在地下室饮弹自尽。
5、二战的影响:
材料一: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材料二: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史·现代史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为了战胜对手,东西方各国的军事科学技术及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在战时得到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先进武器,如原子弹、喷气战斗机、雷达、V1.V2.飞弹(导弹的雏形)、新型的潜艇、航空母舰、坦克等。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蓬勃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军事科技和军事工业大批转入民用,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应运而生,从而在东西方一系列国家中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远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金永华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课堂小结:
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法西斯国家为此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全世界人民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我们中国,用14年的时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值得我们深思。
(四)、课堂练习:
1、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至少是促进部分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该学者旨在说明( A )
A.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 B.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
C.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 D.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
2、历史表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台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B )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三国协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3、“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则材料应出自( D )
A.三国协约 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最初是用于空袭英国的武器。”上述材料说明了( B ) A.科技进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B.战争的需要推动了科技发展
C.军事与民用科技能相互转化 D.科技水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欧洲西线战场
4、苏德战场
5、太平洋战场
6、中国战场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二战的转折
3、意大利投降
4、诺曼底登陆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2、波茨坦会议
3、德国投降
4、日本投降
5、二战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