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4 16:41: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品读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把握二人的论辩逻辑和机智巧妙之处。 3.学习惠子对事理本源寻根究底的精神和庄子悠然从容、浪漫洒脱的人生态度。
学 习 重 难 点 重点: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难点: 体味人物对话时的语气,欣赏《庄子》里机智巧妙的论辩。
智 趣 引 入 有一个成语叫做“庄周梦蝶”,讲述的是庄子在睡觉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在梦境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醒来后竟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人生变幻无常。在两千三百年前的濠水之滨,庄子与他的好朋友惠子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体会这场辩论的巧妙之处。
师生互动 整体感知 1.读课文,正字音。(听朗诵音频,把握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具体内容见课件) 二、精读细研 1、庄子与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辩论?他们的观点和依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的观点:我知道鱼的快乐。 依据:①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②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依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 品论辩之巧妙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情感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此句是无疑而问,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要读出惠子问中带着肯定,甚至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前半句是让步,后半句则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辩论拖回远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一击制胜,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从容) (2)你认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 看法一: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 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师 生 互 动 析人物之个性 从庄子与惠子对话的语气中,我们能推断出二人怎样的性格? 明确: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资料链接: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在《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放下自我,保持自我与万物平等的心态,使自我与万物融为一体。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名家:中国严谨逻辑思想之开创者)他精于逻辑、能言善辩,是典型的逻辑家思维。 解鱼乐之缘由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明确: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鱼“乐”。其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符合庄子的思想,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 拓展延伸:(庄子与惠子的友谊) 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对于这,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淮南子.齐俗训》)。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是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日:“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日:‘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日:‘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参考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鄄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虽然如此, 但是我(施技)的对象早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没有可以辨论的对象了,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了!” 短短的寓言,流露出庄子与惠子纯厚真挚之情。 二 次 备 课
课 堂 小 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二 次 备 课
当 堂 检 测 1.重点实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 (2)请循其本 循: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板 书 设 计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机智巧妙、轻松闲适
教 学 反 思 检 测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