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之《项脊轩志》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之《项脊轩志》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7 10: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项脊轩志》
[学习目的]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二. 解决字音
渗漉( ) 修葺( ) 垣墙( ) 栏楯( )
冥然( ) 老妪( ) 先妣( ) 呱呱( )
象笏( ) 长号( ) 扃牖( ) 凭几( )
偃仰( ) 瞻顾( )
三. 重要实词 虚词 词语
逾:越过 而:你 乳:名作动 用乳汁喂养 兹:这里 若:你 竟:全 、整 类:像 比:及、等到 效:用作动词,得到效果 禁:忍住 得:能够 大母:祖母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呱呱:gū小儿哭泣guā象声词,形容鸭子 、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
先妣:已死的母亲,《礼记》:“生曰父、 曰母、 曰妻,死曰考、 曰妣 、曰嫔。”
四. 整体把握课文
1. 把握全文思路
1)第一段,主要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修缮前,小轩小、破、暗;修缮后,小轩亮、雅、静;作者“偃仰”其中,轩前小鸟、月影相伴,充满诗情画意。
2)第二段承上启下,“多可喜”承上,“多可悲”启下。
3)第三段重点写悲,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诸父异爨,家中一片衰败景象;继写老妪对母亲的回忆,以及我对祖母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思念、悼亡之情。
4)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是“悲”的进一步补充。
5)五、六两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室坏不修”的悲凉相对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怀念之情。
2. 体味作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脊轩志》一文,作者表达了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
喜: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主人则偃仰啸歌,怡然自得,喜自然而生。
悲:祖母去世,慈母隔逝,爱妻早亡,岂不悲哉?悲是本文的主要基调。作者的悲又是比较复杂的,南阁子明亮、清静、雅致,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曾经慈母“一致”,问寒问暖;曾经大母言辞爱怜,喃喃自语,以手阖门及持象笏至,殷勤期望;曾经爱妻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何等亲爱、缠绵。而如今枇杷亭亭如盖,物是人非,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伤心处,作者是“长号不自禁”。美好的往事都已化作云烟,成为幻影,作者对此如何不泪垂!悲,在所难免。
3. 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风景这边独好,小鸟时来啄食,更添生活气息。
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了了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
再如,对祖母的描写,通过言辞、喃喃自语、持象笏至等细节,把祖母对孙儿的关心、疼爱、期待之情,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此外,还有妻来轩中的往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都很感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