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答案(修改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D D C B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A C D D B B D
一、选择题
1. 选B 解析: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并不都需要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B错误;
2. 选C 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 选D 解析:缺水会引起下丘脑合成经由垂体后叶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A错误;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C错误。
4.选D 解析:最适浓度在两种效果较好且等效的浓度之间。
5. 选D 解析:植物激素属于信息分子,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发挥作用,A错误;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二者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B错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赤霉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C错误。
6. 选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桩之间的距离为200m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
7. 选C 解析: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增长速率最大。
8. 选B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9. 选B 解析: 图中生物最多可形成4条食物链,A错误;该水域受轻度污染后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恢复原貌,体现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力稳定性较强,C错误;如果水域N、P含量超标,可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体溶氧量减少,D错误。
10. 选D 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1. 选B 解析:图中A可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可代表生产者、E代表初级消费者、F代表次级消费者、B代表三级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所以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中共包含了4个营养级。
12. 选B 解析: 图1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1(D1= A2+B2+C2 +D2),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2,A错误;鲢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C表示,C错误;乌鳢捕食鲢鱼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B表示。
13. 选D 解析: 在害虫繁殖季节施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田间的
稻草人飘带随风摆动可以给害虫提供物理信息,B错误;采用黑光灯对诱捕雌雄害虫无差异
性,C错误。
14. 选A 解析: 三种藻的竞争力是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 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
峰值后下降的主要是捕食者增加,C错误。
15. 选C 解析: 水稻、杂草、害虫和鸭子等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鱼的粪便中的有机物不可以直接被水稻吸收利用,B错误;水稻植株内调节生长发育的植物
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错误。
16. 选D 解析:葡萄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对葡萄和发酵装置进行灭菌,那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是酸性,而酸性条件适合酵母菌生长,从而抑制其它杂菌的生长。
17.选D 解析: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主要是因为果酒产生果醋时需要氧气,且果醋制作过程中一般不产生二氧化碳。
18. 选B 解析: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很多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此培养基中能生长多种微生物,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C错误;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D错误。
19.选B 解析: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B错误。
20.选D 解析:该实验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要求压力100KPa,温度121℃,灭菌时间15-30min,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二 防疫/免疫防御(任意一点均给分)
(2) S/刺突(任意一点均给分) 抗原 浆细胞和记忆/记忆细胞(任意一点均给分) 主动
(3) 抗体和记忆细胞(2分)
(4) 能 能/不能(能或不能都给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5) 戴口罩
解析:感染该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因此可在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体内检测到抗体,其无症状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量小,未出现明显症状。所以既可检测到核酸有可检测到抗体。
22.(14分,每空2分)
(1)全球性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其他类似答案也可得分)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其他类似答案也可得分)
(3)含碳有机物 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4)火灾后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23.(20分,每空2分)
(1)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组分多少(生物的种类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捕食和种间竞争 10
(3)因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与小型食肉鱼相比,鸟的营养级较高,可利用的能量较少,生物数量也就越少。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不可逆转。
整体
间接 引入适合红树林的物种尤其是本地物种;引入红树品种不能太单一;引入物种期间注意避免引入外来入侵物种;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等。
24.(14分,每空2分)
(1)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偏低
(4)纤维素酶和果胶 脱分化(2分) 再分化(2分)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兰花的叶肉细胞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能培养为新个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兰花,不仅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产实践中一般采取兰花的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活动新个体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因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可能是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偏低。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自然状况下的杂交育种相比,前者的主要意义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 缺水会引起垂体后叶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B.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 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血
糖浓度下降, 此过程属千激素调节。
C. 受到寒冷刺激时, 下丘脑仅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 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甲状腺, 提高细
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昼
D.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调节
4. 下图甲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 后的生长状况,
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促 f 根芽
进
。
抑 l : : , : : 尸
10-10 1 o-s 1 o-6
制 生长素浓度(mol/L) 乙 丙
甲
A. 乙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大千10 8-mol L-1, b处的生长素浓度小千10-8mol L-1
B. 丙图 A段产生生长素, 既能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也能进行横向运输
C. 图甲和图乙中根的生长情况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D. 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 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5. 植物激素甲、 乙、 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 图中
"+"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 乙、 丙是通过传递信息, 通过参与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
B. 乙、 丙激素之间具有拈抗作用
C. 乙、 丙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D.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具有容易合成, 原料广泛, 效果稳定
等优点
6.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为防治虫
菜25
计 亡]空白对照-
害, 研究人员选择面积为一公顷的开放的棉田若 -R20 曰每隔100米设桩
阱 每隔200米设桩
千,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 并 $15
定期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结果如图所 !]:
品
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0 60 90 120 150 180设桩后的
A . 棉铃虫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千该种群的出生 时间(天)
率和死亡率
B. 棉铃虫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为食虫鸟提供栖息场所
D. 从图中可以看出, 树桩之间的距离为100m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
7.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 种群数晕呈 "s" 型增长。 右
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 19 .
°
8 C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
B.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该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晕不变 .
C. 24. °8 C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6 8 JO 12 14 (天)
D. 在达到K值之前出生率与死亡率都越来越小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生物试卷(共6页)第2页
14. 草鱼可以捕食多种藻类植物, 但捕食喜好不同。 L、 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同数量的甲、 乙、 丙三种藻,
L中不放草鱼, M中放入20条草鱼。 一段
芍 一一,环
时间后, 将 M 中的草鱼全部移入 _诏 乙 冶L 中, 并
宁
开始统计 、 LL M 中的藻类数量, 结果如图所 作
。
I。
示, 实验期间草鱼数量不变。 下列叙述正 X
确的是( )
A. 草鱼最喜食的藻类植物是甲藻
B. 三种藻的竞争力是乙藻>丙藻>甲藻
。叶间佚) 麟 时间沃)
C.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 i三 三
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D. 图示 M 中0 10天内甲藻的数量呈"J"型增长
15. 稻田养鸭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是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
系统养殖方式。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
害虫, 疏松土壤, 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 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 杂草、 害虫和鸭子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鱼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水稻吸收利用, 可以体现能量的单向流动的特点
C . 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通常不能提高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但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D. 水稻植株内调节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属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16. 家庭自制葡萄酒的一般流程:挑选葡萄一冲洗、沥千水一去除枝梗一用手捏碎葡萄一将葡萄皮、葡萄籽、
果肉、 白糖搅拌均匀装瓶密封发酵一滤渣。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 “ “冲洗葡萄时, 不能将表层的 白霜 冲掉, 白霜 很可能是酵母菌
B. 用手捏碎葡萄进行发酵的目的是为了让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充分接触营养物质, 缩短发
酵时间
C . 装瓶发酵时一般要留出1/3 的空间, 以防止发酵液溢出, 并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D. 葡萄酒制作过程中, 一定需要对葡萄和发酵装置进行灭菌, 防止其他杂菌对发酵产生影响
17. 红梨醋饮属千绿色健康饮品, 其制作流程如下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 新鲜红梨汁 _JQ_分果酒 1 三巹』果醋三翌今 红梨醋饮 I
A. 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铭酸钾与发酵产物反应, 检测句过程是否成功
B. 在心过程进行旺盛时, @过程往往不能进行, 原因是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 而醋酸菌属
千好氧菌, 无法生存
C. ° °CD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 30C为宜, @过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 35C
D. 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主要是因为果酒产生果酣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18.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成分 1 牛肉膏 1 葡萄糖 I K2HP04 I 琼脂 1 蒸馆水
含量 lOg lOg 2g 适量 1 定容至lOOOmL
A. 从物理性质行该培养基属千液体培养基
B. 该培养基中属千碳源的物质有葡萄糖、 牛肉膏, 属千氮源的物质是牛肉膏
C. 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杅菌
D. 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19.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 酶及菌体本身
B.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 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D. 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生物试卷(共6页)第4页
22 . (14分)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与士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CO2
“ " “ “
浓度的过程。碳汇造林是实现 碳中和 的重要举措,推进 碳中和 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碳汇造林一
“ “ “ “
定程度上可以 抵消 全球的碳排放, 实现 碳中和 , 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
特点。 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一 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 形式散失, 另外 一 部分用千
等生命活动。
" “ ” “ "
(2) "碳中和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 零排放 ,实现 碳中和 的两个决定因素是碳减排(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和碳增汇,碳减排的核心是 ;而在碳增汇的方面, 可以采取的
措施有
(3)碳在生物群落中以 形式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写出 3点即可)。
(4)若管理不善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 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轻度林火千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差异不显著,
但是林火千扰能 提高草本植物的碳密度, 其主要原因是
23 . (20分)深圳红树林位千深圳湾畔,是我国唯一位千市区, 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自然生长植物
有海漆、 木榄、 秋茄等珍稀树种, 每年有白琵鹭、 黑嘴鸥、 小青脚鹅等 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千此歇
脚或过冬。 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 下图是深圳红树林生态系统
简图, 请据图回答:
(1)自然状态下,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较长时 间保持相对稳定, 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 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2)图中 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小型食肉鱼与虾蟹之间的关系是
若小型食肉鱼从虾蟹中获得的能量与从水圣中获得的能量之比为1: 3, 则要使小型食肉鱼增加1kg , 至少需
要消耗水蛋 kg。
(3)通常情况下,鸟的数晕少千小型食肉鱼,主要原因是 , 鸟与大型食肉鱼的之间
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
(4)对红树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 既能防风固堤、 改善海湾生态环境, 又能给当地居民
带来经济收入, 这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5)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
的物种多样性,在引入物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回答两点即可)。
24. 04 “ ” “ "分)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通常以 兰章 喻诗文之美,以 兰交 喻友谊之
“ ” “
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 若兰兮终不移 、 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
"
潇湘 。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人工繁殖兰花的方法是分株繁殖和用种子播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
人们开始采用 植物组织培养繁殖兰花 。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与 传统的人工繁殖相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显著优势: 能保持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
特性、 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不受季节、 气候和地域的限制等。
(2)生产实践中一般采取兰花的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活动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
原因是细胞中含有
(3)有研究员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原因
可能是培养基中
(4)有人想到利用韭菜和兰花植物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弱的问题, 可取
韭菜和兰花植株的叶片, 先用 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再用化学诱导剂诱
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经过 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 形成完整的韭菜—兰
花植株体。 与自然状况下的杂交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主要意义是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生物试卷(共6 页)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