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高考生物冲刺提分训练及解析
1.[2021辽宁丹东二模]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C.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不会改变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
B
[解析] 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可能上升,B错误;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生男生女的概率一样,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样方法只能大致估算种群密度的大小,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D正确。
2.[2021山西临汾考前适应性训练] 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直到1860年绵羊种群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绵羊引入一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可能出现“ ”型增长
B.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绵羊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在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
D.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会加快
C
[解析] 将绵羊引入一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食物、空间充足,种群可能出现“ ”型增长,A正确;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绵羊增长到一定数量时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呈现“ ”型增长,B正确;在“ ”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C错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D正确。
3.[202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四模]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更适合用于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而很难用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要待酵母菌全部沉淀到计数室底部
C.标志重捕法中将标记好的动物放回原来的环境后需要马上进行重捕
D.五点取样法只适合对植物进行取样,动物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B
[解析] 单子叶草本植物一般为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故很难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要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才可计数,B正确;标志重捕法中,对捕获被调查物种的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重捕,C错误;五点取样法是样方法的取样方法之一,该方法可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D错误。
4.[2021湖南师大附中二模] 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图1
图2
A.图1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2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 点和图2的 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Ⅰ为培养早期,曲线Ⅱ的 段下降可能为酒精大量积累所致
D.图1中曲线Ⅱ的 点与图2曲线的 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C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图1中曲线Ⅰ为理想条件下的“ ”型增长,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制约,不能用图2表示种群存活率,A错误;图1的 点对应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2的 点对应种群存活率最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要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该选择在 值进行,B错误;酵母菌培养早期,空间、食物等资源充足,种群增长曲线近似于“ ”型,如曲线Ⅰ,曲线Ⅱ为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后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物质酒精的积累,出现 段衰亡期,C正确;种群数量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如图1中曲线Ⅱ的 时期,图2的 点后比 点时的种内斗争要激烈,D错误。
5.[2021河北高考预测] 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内一种留鸟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在14年间统计其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A.第8年之前由于增长速率逐年增大,其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B.第8~14年间由于增长速率逐年减小,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第4年和第12年增长速率相同,说明这两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D.该种留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第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
D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这14年间该种留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A错误;第8~14年间虽然增长速率逐年减小,但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B错误;第4年和第12年增长速率相同,说明这两年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相同,但出生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表格中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能是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第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
6.[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模] 如图表示某草原 、 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地区为草原, 为羊,则 不可能是牛,也不可能是
狼
B. 、 两种群可能为捕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
C. 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
D. 、 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均为“ ”型增长,增长速率受环境影响
A
[解析] 牛和羊之间的竞争实力相差不大,应该出现的是此消彼长,而不是一方被彻底淘汰,由图分析可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刚开始比值大于1,说明 种群数量大于 种群,后来比值逐渐下降,直至为0,说明 种群数量最终为0,两者之间关系为竞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任何一种数量一般不为0, 也不可能是狼,A正确,B错误;第二年比值比第一年大, 种群数量可能增长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 种群数量最终降为0,说明 种群在这段时间内并不是一直增长的,D错误。
7.[2021内蒙古包头二模] 将自然环境中的家蝇和丽蝇共同培养在多个小种群笼中,部分小种群笼经过约13周后只剩下家蝇,部分小种群笼经过约12周后只剩下丽蝇。如果将两种蝇共同培养在一个大种群笼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小种群笼培养的实验结果说明家蝇和丽蝇的竞争能力大致相当
B.将两种蝇共同培养在一个大种群笼中,在培养初期两种蝇的竞争强度不大
C.在大种群笼培养过程中,丽蝇种群在第45周时通过进化获得了竞争优势
D.在自然环境中家蝇和丽蝇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只有一种蝇可以存活
D
[解析] 根据题意“将自然环境中的家蝇和丽蝇共同培养在多个小种群笼中,部分小种群笼经过约13周后只剩下家蝇,部分小种群笼经过约12周后只剩下丽蝇”。说明在小种群笼培养时家蝇和丽蝇的竞争能力大致相当,A正确;将两种蝇共同培养在一个大种群笼中,由于培养初期两种蝇的数量均较少,故在培养初期两种蝇的竞争强度不大,B正确;在培养的最初45周内,家蝇的种群数量先是快速增加,然后保持较多的数量,而丽蝇的数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家蝇在竞争上占有优势,但约45周后,丽蝇的数量快速增加,而家蝇的数量迅速减少,说明丽蝇种群中出现了竞争能力更强的,即丽蝇种群在第45周时通过进化获得了竞争优势,C正确;自然环境中空间和食物资源较充裕,不会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只有一种蝇可以存活,D错误。
8.[2021江西宜春模拟]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B.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C.分层现象是植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植物地下部分的分层影响了土壤小动物的分布
C
[解析] 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条件,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B正确;分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C错误;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植物地下部分的分层影响了土壤小动物的分布,D正确。
9.[2021山东教科所二轮复习模拟] 水生演替系列是湖泊填平的过程,该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的顺序发生的,一般经历以下阶段:自由漂浮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生根阶段→直立水生阶段→湿生草本阶段→木本植物阶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所有湖泊最终都会演替到木本植物阶段
B.浮叶根生植物的出现,会导致沉水植物向更深的湖泊中央转移
C.湖泊周围和湖泊中央出现了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B
[解析] 受气候、降水量的影响,有些湖泊的演替可能只到草本阶段,不一定最终都会演替到木本植物阶段,A错误;浮叶根生植物叶子漂浮在水面,遮住了阳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为了获得光照会导致沉水植物向更深的湖泊中央转移,B正确;湖泊周围和湖泊中央出现了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错误。
10.[2020甘肃兰州西北师大附中诊断]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 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 若图示种群每年以 倍“ ”型增长, 为种群起始数量, 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 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实质上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 )产生新物种。
基因频率
不一定
[解析] 若图示种群每年以 倍“ ”型增长, 为种群起始数量, 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环境阻力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能够产生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2) 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 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 ,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_______保护。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增加
竞争
易地
[解析] 图中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 时,表示该种群环境阻力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各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扬子鳄数量减少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同营养级内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若扬子鳄种群数量低于 ,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则应采取易地保护。
(3) 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填“ ”“ ”或“ ” ),这样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东亚飞蝗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 点变化为干旱,则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
Ⅰ
信息传递
[解析] 种群数量在 时增长速率最大,而 小于 ,将东亚飞蝗种群数量控制在 ,能够抑制其恢复到 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能量给以其为食的生物,控制在 和 ,则数量过高,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据题意可知,干旱有利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若 点变化为干旱,东亚飞蝗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Ⅰ,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绿色是物理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1.[2021安徽马鞍山第三次质量检测] 某地区对退化红壤区采用两种生态修复模式(Ⅰ和Ⅱ):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和退耕还林(人工种植乔木和灌木)。修复后,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修复模式 昆虫种类 昆虫个体数 植被覆盖面
Ⅰ 12 90
Ⅱ 88 2 420
(1) 调查各种昆虫种群密度时,为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需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随机取样、扩大调查范围
[解析] 在调查各种昆虫种群密度时,为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需做到随机取样、扩大调查范围。
(2) 退耕封育一年后,杂草丛生,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几年后,一些小灌木生长成为灌木丛,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生态修复模式_____(填“Ⅰ”或“Ⅱ”)代表退耕封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Ⅰ
修复后,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少,植被覆盖面低,自然演替速度慢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所以,退耕封育一年后,杂草丛生,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几年后,一些小灌木生长成为灌木丛,这一过程称为群落演替(次生演替)。据表格数据可知,与生态修复模式Ⅱ相比,生态修复模式Ⅰ修复后,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少,植被覆盖面低,自然演替速度慢,故题表中生态修复模式Ⅰ代表退耕封育。
(3) 调查发现草本植物种类生态修复模式Ⅱ低于模式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昆虫分布在不同植物上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木和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
昆虫可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等环境资源
[解析] 生态修复模式Ⅱ的措施是退耕还林(人工种植乔木和灌木),因为乔木和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所以草本植物种类生态修复模式Ⅱ低于模式Ⅰ;在群落中,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昆虫分布在不同植物上的意义是昆虫可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等环境资源。
12.[2021山东淄博二模] 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如图甲、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 为对照, 为年)。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优势种
(1) 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_________。
[解析] 据图甲可知,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盖度为 多,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
(2) 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 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
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 据题图可知,草本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据题图可知,人工替代种植在3年后使灌木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了,说明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 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_______(填“种间”或“种内”)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
种间
群落演替
[解析] 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的飞机草的过程是发生了优势种的取代,该过程为群落演替。
(4)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灌木与乔木在垂直方向上能更好地利用阳光,使飞机草受阳光照射的面积变小
[解析] 据图乙分析,由于灌木和乔木的逐渐出现,图甲表现出飞机草的盖度逐渐降低,可知飞机草被抑制是因为出现了更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灌木和乔木,它们在垂直方向上能更好地利用阳光,使飞机草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变小,在空间竞争中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