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课件】考前冲刺—高中生物 必修2 易错判断 长句问答(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课件】考前冲刺—高中生物 必修2 易错判断 长句问答(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5 01: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索的叙述,说法正确的画“√”,错的画“×”。
(1) 型细菌与 型细菌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
×
(2)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培养等技术。( )

(3) 将 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
×
(4) 分别用含 、 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
×
(5)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分开。( )
×
2.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画“√”,错的画“×”。
(1)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
(2)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 )
×
(3)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
×
(4) DNA复制合成的子代DNA一条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相等。( )
×
(5) 复制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和目的都不同。( )

3.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正确的画“√”,错的画“×”。
(1) ①②链之间和②③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
×
(2) ③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碱基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

(3)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③链传递到⑤需要RNA参与。( )

(4) 一个核糖体通常可结合多条③链以提高⑤的合成速率。( )
×
(5) 一个③链中有多个密码子,一个 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

(6)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 )

1.实验中选择 和 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选择 和 进行标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 和 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 和 ,因此无法判断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
2.简述获得 标记的噬菌体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噬菌体,得到含有 标记的噬菌体
3.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分子之间, 的值是否相同?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因为所有DNA双链中, 与 的数目相同, 与 的数目相同
4.DNA分子的结构具有稳定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相间排列方式稳定不变,内侧碱基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5.从DNA分子的结构角度分析,DNA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越高,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DNA碱基序列发生的变化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7.多聚核糖体可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8.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苯丙酮尿症是由编码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线粒体)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方)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7讲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
1.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相关叙述中,说法正确的画“√”,错的画“×”。
(1)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 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 )

(2) 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
( )
×
(3) 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出 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
×
(4)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只有一种性状,说明两亲本均为纯合子。( )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 黄色圆粒豌豆 自交产生 ,说法正确的画“√”,错的画“×”。
(1) 产生基因组成为 的雌配子和基因组成为 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 。( )
×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 产生的各种雌配子和各种雄配子可以自由组合。 ( )
×
(3) 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组成为 和基因组成为 的比例为 。
( )

(4) 中重组个体所占比例为 。( )
×
3.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画“√”,错的画“×”。
(1) 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2) 或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不全都与性别相关联。
( )
×
(3) 调查红绿色盲,班级调查数据计算:男(女)患者总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 )
×
(4) 人类基因组中包含23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中包含12条染色体。( )
×
4.下列有关图示四个家系的叙述,说法正确的画“√”,错的画“×”。
(1) 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男性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

(2) 家系丙、丁可能患抗维生素 佝偻病,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是患者。
( )

(3) 家系甲、乙、丙可能患白化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
×
(4) 色盲和白化病的遗传都会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现象。( )

1.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 进行测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隐性基因,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通过观察 的表现型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后代会同时出现两种表现型,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3.针对完全显性遗传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 中 的结果必须是统计大量子代个体,若子代个体数目少,不一定符合预期性状分离比;二是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4.基因型为 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 、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部分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四种配子,其比例为
5.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请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做亲本,设计实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 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则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6.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型,某同学利用纯合的圆叶 和尖叶 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型均为圆叶,则等位基因 、 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 、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时,正反交后代表现型均为圆叶
7.禁止近亲结婚只能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亲男女之间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概率比较大,近亲结婚能使后代隐性的致病基因得以纯合的概率增加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2 易错判断 长句问答
1.下列为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模型,说法正确的画“√” ,错的画“×”。
(1) ①中 的变异类型分别是染色体缺失、染色体倒位、染色体重复、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 ( )

(2) ①中 变异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变异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改变。( )
×
(3) ②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③变异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 )
×
(4) ⑤⑥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不育的。( )
×
(5) ⑦的变异类型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

(6) ④与⑧的变异类型不能发生在酵母菌、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中。( )
×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画“√”,错的画“×”。
(1) 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
×
(2)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3) 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物种。
( )
×
(4)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 )
×
(5) 共同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6) 自交与自由交配都不会引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7)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

1.某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自交子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基因突变发生在植株的体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2.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用什么方法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让其自交,其子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3.设计怎样的简单实验方案,可判断突变型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多株突变型植株自花传粉,若后代出现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若后代全为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而多倍体的配子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其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表现为可育
5.描述单倍体的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块高秆(纯合)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出现该性状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全是高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秆、矮秆两种性状,或者全为矮秆,则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7.简述用基因型为 (抗病卵形叶)的植株作材料,获得基因型为 的抗病卵形叶植株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 植株的花粉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卵形叶植株,保留抗病植株
如果 和 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那么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8.什么具体方法可以帮助你确定 和 不是一个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能代表产生了新的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9.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是否代表产生了新的物种,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