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3: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的最根本动因是
A.市场的不断扩大 B.工场手工业的落后
C.蒸汽机的发明 D.机器的广泛使用
3.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早在数千年的时候,当时如果想要把热能转化成动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人类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把摄入体内的能量转换成肌肉的运动。……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工业革命哪一发明为我们解决能源转换问题
A.蒸汽机车 B.轮船 C.珍妮纺纱机 D.改良蒸汽机
4.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逐步萎缩,也使新的阶级和阶层形成并壮大起来。这里逐步萎缩的“落后生产方式的阶级”是
A.农业工人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自耕农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5.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近现代英国乡村经历了兴旺发展、持续衰落、逐渐恢复的历史过程。其“持续衰落”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殖民扩张 D.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6.观察如图,这是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景象的真实写照。这说明
汽船游览真时尚,黑烟滚滚罗缤纷河水浑浊七彩色,闻臭听噪怡然得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煤成为当时唯一的动力能源
C.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享受风 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7.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产业革命扩大了教育需求
B.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优势
C.政府极力调节劳资矛盾
D.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论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C.《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对人类的影响》
9.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从中可知“双元革命”之一指的是
A.商业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0.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11.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A.手工工场
B.垄断组织
C.工厂
D.贸易公司
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支持中国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B.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友好交流 D.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鼓励和支持
13.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14.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盛行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完成
15.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某一历史现象,该现象
A.引起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 B.使英国开始全球殖民扩张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二、材料分析题
16.10-12世纪前后,中西方封建社会的城市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两者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通过这条水路,周边广阔的内地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被运到了杭州。各地的造船工场给运河提供了船只,使运河成为高效的船运系统……(由于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市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京城,商贸的繁荣几乎是不受限制的。杭州城的作坊、市场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具有市民特权那种意义的西欧城市,确实是西方以外任何地方所未有的。在中世纪的西欧,市民意味着有--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西欧中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城墙,也不是钟楼,而是相对于庄园农奴制而言的自由劳动的特权。虽然中世纪城市仍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对于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贵族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离心力量。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切民族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杭州城的地位。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解释西欧城市对封建社会而言是一种“离心力量"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试以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依据。以1840年一1919年间的大事件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如何试图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而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终于超过了王权,成为英国政治中掌握最高权力的机构。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1870年以后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 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英国“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性文件?“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的结果使英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在该政体下,英国国家元首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两次动力革命分别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什么发展阶段?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18.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緶《非洲通史简编》
材料二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奴隶贸易的废止和发生都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工业革命中,部分社会中下层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资本家,说明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流动,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未涉及到工人条件的改善,排除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市场需求使得技术革新,促成了工业革命,A正确;工场手工业的落后是通过市场需求体现的,排除B;C、D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
3.D
【详解】
“把热能转化成动能”、“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能源转换是指从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结合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故选D;AB是交通方面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纺纱的机器,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详解】
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得到壮大,而且农业工人阶层也得到了发展,但自耕农阶层因此消失,C正确,排除A、B、D。
5.B
【详解】
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和比例下降,符合乡村“持续衰落”的过程,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对外开拓殖民地,与英国乡村发展不符,故A、C两项错误;政府政策是影响乡村兴衰的因素,但不是导致乡村“持续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D
【详解】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7.A
【详解】
根据材料“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 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便教授工作知识,因此体现了产业革命扩大了教育需求,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需求,没有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存在哪些优势,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教育的需求,没有体现政府极力调节劳资矛盾,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可知,体现了经济发展和教育扩大的问题,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即引起了社会变革,C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排除A;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排除B;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9.B
【详解】
根据材料“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并结合材料时间1789—184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双元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B正确;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晚于题干所列时间,排除C、D。
10.B
【详解】
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11.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及特征,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手工工场在18世纪以前就出现了,排除A;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世纪末),排除B;贸易公司在18世纪以前就出现了,排除D;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工厂大规模出现,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及特征
12.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于是,有的民办企业为寻求本国政府的支持和庇护,向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有的民办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所以依附于洋人。由此可知,这种奇怪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B项正确;列强侵华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它们千方百计地打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支持中国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排除A项;近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友好交流”说法错误,排除C项;“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鼓励和支持”的说法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据材料“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是题干现象,排除。
14.D
【详解】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因此D正确,ABC排除。
15.C
【详解】
根据地图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结合材料时间19世纪中后期可知,这是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就已经开始,排除A;B错在“开始”,排除;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
16.(1)中国的政治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重视工商业;京杭大运河交通的发展。
(2)特点:市民拥有自治特权;拥有自由劳动特权。内涵:西欧城市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加速封建农奴制的瓦解,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3)重大事件:开展工业革命、开拓世界市场。开展洋务运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追求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各阶层开展反侵略斗争,追求民族独立。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马可波罗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得出,当时杭州城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根据材料一“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通过这条水路,周边广阔的内地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被运到了杭州。各地的造船工场给运河提供了船只,使运河成为高效的船运系统……”,可得出,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京杭大运河交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由于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市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京城,商贸的繁荣几乎是不受限制的……”,可得出,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工商业。
(2)根据材料二“具有市民特权那种意义的西欧城市……在中世纪的西欧,市民意味着有--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可得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是:市民拥有自治特权;根据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城墙,也不是钟楼,而是相对于庄园农奴制而言的自由劳动的特权……”,可得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是:拥有自由劳动特权。根据材料二“……虽然中世纪城市仍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对于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贵族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离心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西欧城市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加速封建农奴制的瓦解,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到来,所以西欧城市对封建社会而言是一种“离心力量”。
(3)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因为资产阶级开展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根据材料三“……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试图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追求民主政治;激进派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各阶层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开展反侵略斗争,追求民族独立。
17.(1)《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统而不治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使用,将人类社会带入到“电气时代”。
(3)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使英国“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性文件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根据材料一“……是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而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终于超过了王权,成为英国政治中掌握最高权力的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的结果使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在这种体制下,国王成为虚君,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根据材料二“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因动力革新的需要,蒸汽机问世。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二“……1870年以后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使用,将人类社会带入到“电气时代”。
(3)根据材料三可知,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根据材料四“……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可得出,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
18.(1)理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需要资本积累,因此奴隶贸易兴起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需要把非洲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奴隶贸易随之被废止。
(2)变化: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原因:圈地运动;农村状况的恶化和城市生活的相对良好(或工资收入相对高)。
(3)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详解】
(1)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为了加速资本积累,黑奴贸易兴起,而工业革命后,为了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奴隶贸易被取消。
(2)变化:根据饼状图中农业人口比重的趋势可以看出,农业人口减少,同时期城市人口增加。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发生圈地运动,使得农业人口减少;从生活环境分析,农村状况的恶化和城市生活的相对良好;另外材料时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影响:根据材料三“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 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