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这是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加受油机编队,则(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2、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1年8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记录(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进行中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比赛结束时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裁判的方法相同
D.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4、下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13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神舟13号”
C.“天宫二号” D.太阳
7、体育课后,小亮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跑步时的步幅约为 B.跑完后心跳30次用时约
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 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
8、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可进行航拍、监控等工作,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航拍中,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地面上的建筑
C.无人机 D.树干
9、如图所示,是志愿者在野外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可以判断这棵小树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10、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带着吊篮一起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
A.以人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吊篮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图中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图中是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常用的方法,读数为______mm。
2、小红同学先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进行四次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测量数据,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_。
3、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4、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得某圆形物体的直径为______dm。
5、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____m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人乘坐出租车的发票如表所示。根据发票提供的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多少小时?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车费发票
车牌号 渝F9K899
日期 21-12—3
上车 11:32
下车 11:56
单价 2元
里程 12km
金额 30.00
2、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时间?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4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3、我国铁路交通高速发展,已经数次提速,小明的爸爸因要出差,于是去火车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左面是小明的爸爸从火车站带回家的最新时刻表;右面是小明的爸爸找出了1年前同一车次的时刻表:
XX次列车时间表(今年)
始发点 发车时间 终点站 到站时间
A站 下午20∶20 B站 次日6∶20
XX次列车时间表(1年前)
始发点 发车时间 终点站 到站时间
A站 上午6∶00 B站 下午22∶00
比较两张时刻表后,小明的爸爸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请你帮小明解答:
(1)现在该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多少小时?
(2)若该次列车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那么,该次列车1年前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4、一列火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以72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了36千米路程。求:
(1)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2)若列车长为300米,当它以相同速度直线通过一山洞时,共用时3分钟,求山洞的长s洞。
5、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宁同学为测定物理课本每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的步骤:
a.选用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检查了零刻度线没有磨损;
b.取物理课本第1页到第120页并压紧;
c.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量出总厚度为4.8 ___________;
d.计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___________m。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斜面的作用是 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测出小车的距离s1后,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再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为s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受油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刻度尺在测量物体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而A图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紧靠铁块,B图刻度尺放置歪斜,C图零刻度线没对准铁块的一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终点裁判是根据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即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在物理学中,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BC.由图示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完好,那么测量时物体应与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故AC错误,B正确;
D.测量时,物体应靠近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B不符合题意;
C.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一般不选择自身作为参照物;由于“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对接后,“神舟13号”与“天宫二号”一起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神舟13号”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地球和太阳都是运动的。综上所述,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A.跑步时的速度大约4m/s,步频大约4步/秒,因此步幅约为1m,故A符合题意;
B.跑完100m后心跳1min可超过8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750g,故C不符合题意;
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一个物体相如果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无人机在空中拍摄时,树梢相对于无人机上的照相机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是以无人机为参照物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普通成年人的身高基本在1.7m左右,图中扶树的志愿者的身高比小树要低一些,故小树的高度大约为2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以人为参照物,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地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吊篮为参照物,人和吊篮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气球为参照物时,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人和气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6.0
【详解】
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硬币左端对应示数是3.00cm,右端对应示数是4.60cm,故硬币的直径为
2、14.73cm
【详解】
观察题中数据可以发现,数据14.82cm与其它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较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只有14.72cm,14.73cm,14.73cm三次测量数据为有效数据,所以求平均值得
3、1.10
【详解】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图中的刻度尺最小一格是1mm,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长度度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要将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所以纽扣的直径为
3.10cm﹣2.00cm=1.10cm
4、0.120
【详解】
由图中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形物体的直径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3.20cm对齐,故可知该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l=3.20cm-2.00cm=1.20cm=0.120dm
5、1.87
【详解】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漆包线两端对应的示数分别是6.00cm和9.74cm,则漆包线的直径为
三、计算题
1、(1)0.4h;(2)30km/h
【详解】
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1:56-11:32=24min=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2、(1)6s;(2)160m;(3)2s
【详解】
解:(1)已知空载列车行驶速度
v=72km/h=20m/s
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
(2)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vt′=20m/s×14s=280m
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楼=s′﹣s车=280m﹣120m=160m
(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
s″=s楼﹣s车=160m﹣120m=40m
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6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60m;
(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3、(1)6h;(2)
【详解】
解:(1)由左表可知,现在该次列车运行时间为10h,由右表可知1年前该次列车运行时间为16h,所以,现在该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比1年前缩短了
(2)由于该次列车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那么AB两站之间距离为
那么该次列车1年前的平均速度为
答:(1)现在该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比以前缩短了6h;
(2)若该次列车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那么,该次列车1年前的平均速度为125km/h。
4、(1)0.5h;(2)3300m。
【详解】
解:(1)火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火车的速度
v=72km/h=20m/s
通过山洞行驶的路程
s′=vt′=20m/s×3×60s=3600m
山洞长
s洞=s′-l车=3600m-300m=3300m
答:(1)列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h;
(2)山洞的长是3300m。
5、(1)48分钟;(2)153分钟
【详解】
解:(1)由 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的时间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
节省的时间为
答:(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四、实验探究
1、mm 8×10﹣5
【详解】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厚度在4mm~5mm之间,所以量出的总厚度为4.8mm。
[2]120页纸的张数为60(张),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2、使小车运动 小 大于
【详解】
(1)[1]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初速度运动起来。
(2)[2] 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这样便于准确计时。
(3)[3]由题意可知
s1=2s2
由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在后半段中所用的时间少于前半段所用时间,根据公式可知,全程路程s1是s2的两倍,但时间小于t2的两倍,因此
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