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神州十三号”发射时的情境,关于飞船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发射火箭用液体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密度小
C.返回舱返回时,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做功将外壳烧黑
D.燃料燃烧过程中,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大地、陶瓷都是导体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电荷
C.导体比绝缘体用处更大
D.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界限,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为导体
3、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食用油
B.氯化钠注射液
C.玻璃杯
D. 塑料尺
4、如图是胡老师做的“静电章鱼”实验,已知毛皮比塑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散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负电
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像章鱼状
C.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D.塑料丝与毛皮摩擦时发生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5、下列一组全是导体的是( )
A.金属、人体、塑料 B.大地、食盐水溶液、橡胶
C.石墨、人体、玻璃 D.金属、人体、大地
6、水汽包子是云梦胡金店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在水汽包子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柴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水汽包子“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汽包子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7、如图所示,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也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碳纳米管可以制作( )
A.电线的外皮 B.潜艇外壳 C.高铁的减震装置 D.消防外套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
C.酒精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小
9、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我国天津、广州、长沙等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范丝毫不能放松。如图所示,是该变异株结构,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恒定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C.温度降低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降低
D.制作口罩的中间吸附层材料——熔喷布是导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随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B.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若燃料燃烧不完全,热值仍不变
C.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该热机的效率越高
D.从高处落下的篮球,接触地面反复跳起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低,是由于能量在不断消失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是发光二极管,当电流从较长的引脚流入时,发光二极管中有电流通过且发光;如果将较短的引脚连接电源的正极,电路处于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状态,这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导电性.
2、清洁能源——氢气公交已在很多城市投入运营,它将氢气压缩后存储在钢瓶中作为车载燃料。氢气燃烧时,可以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已知氢的热值为,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3、炒菜的锅体一般是铁质材料构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铁的___________性能很好,方便加热食物。导线芯一般是用铜质的材料构成,主要原因是铜的___________性能很好。
4、如图是小峰自制的调光小台灯,物体a应选择________(选填“铅笔芯”或“塑料细棒”)。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夹子,小灯泡变亮,说明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有关。
5、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小晨对它很感兴趣,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中,她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乙图中,她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发现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而且树叶完好。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______的特性。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现在许多家庭浴室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来加热水。某同学家安装了天然气热水器,在一次使用时,进入热水器前水的温度是10℃,流出热水器热水的温度为40℃,所用水的质量为20kg。求:
(1)分析天然气燃烧加热水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
(2)水从热水器中吸收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若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0%被水吸收,需要消耗多少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q=4×107J/m3)
2、有种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该热水器用电加热时的额定功率为2000w,晴天时在西宁地区,这种热水器一天内吸收的太阳别能为2.8×107J,能将水箱内8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70℃ c水=4.2×103J/(kg℃).求
(1)80kg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该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是多少?
(3)如果遇到阴雨天改用电加热,热水器在正常工作时,将上述同样质量、初温的水加热到同样的温度需要多长时间(假设所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4)用电高峰期,家中只有液晶电视机和热水器工作时,热水器将上述同样质量、初温的水加热到同样的温度,实际用时1×104s,通过电能表测得此过程共耗电1.8×107J,此时热水器和液晶电视机的实际电功率分别为多大(假设热水器所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3、学校淋浴用的简易太阳晒水箱内装20℃的水60kg,水箱玻璃盖的面积为0.84m2,从有关资料查得,地球上与光线垂直的表面接收太阳辐射能为7.56×104J/(min m2).这类水箱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且水散热损失约为20%,若太阳光总能垂直射入玻璃盖,试计算4h后箱中的水的温度.[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
4、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40℃.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η;
(4)若改用煤气来加热这些水,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q=4.2×107J/kg,假设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80%被水吸收)
5、2010年11月5日,在新疆召开的“引渤入疆”(指引渤海水进入新疆)研讨会,引起了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方案是:从天津取水,由黄旗海—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走河西走廊,经疏勒河自行流入罗布泊。此路经中最高海拔约为h1=1200m,从罗布泊到下游的艾丁湖,又有近h2=1000m 的落差。此方案是否可行,涉及到环境、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仅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方案。取g=10N/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
(1)若通过管道提升海水,电能效率η=60%,将1t海水提升到海拔1200m处,需要电能E1至少为多少?
(2)若每年调4×109m3海水入疆,即使把从罗布泊到下游的艾丁湖落差发的电全部用来提升海水,也还需要额外提供电能;
①若利用水的落差发电,发电效率也为η=60%,将1t海水输送到艾丁湖,额外需要电能为多少?
②已知三峡水电站年平均流量Q=5.0×1011m3,水库水面与发电机的水轮机所在位置的平均高度差h=100m,发电站的发电效率η=60%。若“引渤入疆”工程额外需要的电能可以从三峡水电站输送,求在一年中“引渤入疆”工程额外需要的电能占三峡电站发电量的比例。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请阅读《核电技术》并回答题。
核电技术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核电比火电“经济”,核能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诚然,核能发电会产生废料,具有放射性,如果在事故中发生泄漏,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我国核电事业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近70年的发展已经跻身核电强国之列,自主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核电运营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至2019年6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有的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个数比较少,像氦(读hai)原子核,其结构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像这样的原子核我们称之为轻核;而有的原子核是由比较多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像某种钍(读tu)核,它有90个质子和144个中子,我们把这样的原子核叫作重核。重核在其它粒子的责击下分裂成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核反应,叫作重核裂变。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是重核),发生了重核裂变。裂变不但可以释放出能量,同时还发射出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的核,继续发生裂变,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测算1kg铀全部变时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8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为了控制反应堆中重核裂变的速度,人们用容易吸收中子的某种材料做成足够长的控制棒插入反应中心,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的中子就多一些,而去轰击核的中子就会少ー些,发生裂变的轴核就会减少,产生的能量就会减少。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变为内能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转变为电能。
在高铁成为“中国创造”代表的同时,中国核电依靠其领先国际的技术和安全水准,也成为与高铁并驾齐驱的一张“中国创造”的新名片。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利间题
(1)核能发电的优点___________(出一条即可)
(2)从核能到我们用到的电能,其中经历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
(3)若想使反应堆中裂变产生的能量增加,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重核裂变过程的截面示意图(中子用●表示,质子用Ο表示)其中合理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小刚在电了元件店发现有热敏电阻卖,他想探究热敏电阻阻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就买了一个热敏电阻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个热敏电阻阻值大小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这个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猜想二:这个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刚计划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小刚组装好装置后,点燃酒精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不变,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70
电流I/A 0.13 0.16 0.21 0.27 0.34 0.43 0.55
(分析论证)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评估)
(1)烧杯中的液体应该选择________;
A.自来水 B.煤油 C.食盐水
(2)这个热敏电阻可能是_______制成的;
A.金属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3)不用液体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个热敏电阻能完成这个实验吗?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4)如果想知道这个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具体阻值,还需要增加一个__________;
(拓展应用)
小刚想用这个热敏电阻和一个电压表改装成一个指针式温度计,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要能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的温度,若要使电压表的示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图中的选填____(“ab” “bc”或“ac”)两端接入电压表。
3、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与伟大同行
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
仔细观察后回答:
(1)装置中的两个配重的重量不等,释放后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______(填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中科学家某次测得了的数据如下:小配重G小=100N,大配重G大=5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1m,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g,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上述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请你帮他补出计算、判断过程_______(只需分析一次实验):
(3)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火箭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
B.发射火箭用液体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故B错误;
C.返回舱返回时,由于空气阻力,返回舱与大气层摩擦做功,外壳内能增大,外壳被烧黑,故C正确;
D.燃料燃烧过程中,将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金属、大地是导体,陶瓷是绝缘体,故A错误;
B.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故B错误;
C.导体是有用的,绝缘体也是有用的,故C错误;
D.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导体,如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在红炽状态下是导体,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食用油不容易导电,食用油是绝缘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注射液是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杯不容易导电,玻璃杯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塑料尺不容易导电,塑料尺是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在与塑料管摩擦后,塑料管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塑料丝之间由于摩擦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塑料丝和塑料管所带电荷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发生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玻璃、橡胶、油等。
A.金属、人体、塑料中,金属和人体属于导体,塑料属于绝缘体,故A错误;
B.大地、食盐水溶液、橡胶中,大地和食盐水溶液属于导体,橡胶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石墨、人体、玻璃中,石墨和人体属于导体,玻璃属于绝缘体,故C错误;
D.金属、人体、大地均易导电,都属于导体,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水煎包“香气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而不是低,故C错误;
D.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而制作电线的外皮必须是绝缘体,故A错误;
BC.碳纳米管被巨大的压力压扁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其弹性很好,所以可以制作高铁的减震装置,潜艇外壳需要硬度大的材料,不能具有弹性,所以不能制作潜艇外壳,故B错误,C正确;
D.碳纳米管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消防外套的材料的隔热性很好,所以不能制作消防外套,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A正确;
B.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可利用的能源会越用越少,所以需要节约能源,故B错误;
C.酒精灯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飞沫是宏观的物体,用肉眼能看到,不是单个分子,分子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所以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在温度恒定时,分子具有各种各样的速度,大部分分子的速度基本相等,少数分子有较大和较小的速率,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温度降低,大多数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分子无规则运动程度较低,故C正确;
D.熔喷布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等因素无关,故A错误;
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燃烧是否完全等因素无关,故B正确;
C.热机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当有效利用的能量一定时,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热机的效率越高,但选项中没有说明有效利用的能量一定,故C错误;
D.篮球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但在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断路 单向
【详解】
[1][2]在电路中,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较长的引脚)流入,负极(较短的引脚)流出。当电流从较长的引脚流入时,发光二极管中有电流通过,使其发光,如果电流从较短接线脚流入,二极管将不发光,处于断路状态,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化学 内 1k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详解】
[1][2]氢气燃烧时,消耗化学能,产生内能,故氢气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
[3]氢的热值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导热 导电
【详解】
[1]炒菜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对食物进行加热,锅体一般是铁质材料构成,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铁的导性热好。
[2]铜的电阻率低,即导线芯一般是用铜质的材料构成,主要原因是铜的导电性好。
4、铅笔芯 长度
【详解】
[1]因为铅笔芯是导体,塑料棒是绝缘体,所以应该将铅笔芯接入电路,灯泡才能发光。
[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小夹子,小灯泡变亮,铅笔芯接入的长度变短,连入的铅笔芯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说明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
5、隔热且耐高温
【详解】
普通酒精灯燃烧时的外焰温度为400℃~500℃,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而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树叶完好,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说明气凝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
三、计算题
1、 (1)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给水加热时,属于内能的转移,即热传递。(2)2.52×106J。(3)0.09m3。
【解析】
【详解】
解答:(1)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给水加热时,属于内能的转移,即热传递;(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 ℃)×20kg×(40℃ 10℃)=2.52×106J;(3)由题知,Q放×70%=Q吸,Q放==3.6×106J, Q放=vq,需要天然气的体积:v==0.09m3
答:(1)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给水加热时,属于内能的转移,即热传递;(2)水从热水器中吸收了2.52×106J的热量;(3)若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0%被水吸收,需要消耗0.09m3的天然气。
【点睛】
(1)分析天然气燃烧加热水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3)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由题知,Q放×70%=Q吸,再利用Q放=vq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天然气.
2、(1)1.68×107J;(2)60%;(3)8400s;(4)1680W和120W
【详解】
(1)根据Q吸=cm△t知道, 80kg水吸收的热量是:
Q吸=cm△t=4.2×4.2×103 J/(kg ℃)×80kg×(70-20)℃=1.68×107 J;
(2)这种热水器一天内吸收的太阳能是:Q总=2.8×107J,所以,该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是:
η=Q吸/Q总×100%=1.68×107J/2.8×107J×100%=60%;
(3)假设热水器所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W电=Q吸=1.68×107 J;
因为W电=Q吸=Pt,所以
t=W电/P额=1.68×107J/2000W=8400s;
(4)根据题意知道,热水器实际吸收的热量是=1.68×107 J,实际用时1×104s,所以,热水器的实际功率是:
P热=W热/t=1.68×107J/1×104s=1680W,
故液晶电视机消耗的电能是:
W液=W总-W热=1.8×107 J-1.68×107 J=1.2×106 J;
所以,液晶电视机的实际功率是:
P液=W液/t=1.2×106J/1×104s=120W.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的计算,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应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3、44.2℃
【分析】
太阳向地球辐射热量,辐射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吸收了50%,又损失了20%,也就是水吸收了太阳辐射热的50%的80%,列出等式求出水的温度变化量.
【详解】
7.56J/(min m2)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分钟太阳辐射的热量为7.56所以0.84m2的面积上,4h太阳辐射到水箱处的能量:E=7.56J/(min m2)240min0.84m2,
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60kg4.2J/(kg ℃),
Q吸=E=E,所以60kg×4.2×J/(kg ℃)× t=7.56×J/(min m2)×240min×0.84m220),所以=24.2.4h后水箱中水的温度是t=2024.2=44.2.
4、(1)1.68×107J;(2)2.1×107J;(3)80%;(4)0.4kg.
【解析】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cm(t t0)=4.2×103J/(kg ℃)×100kg×40℃=1.68×107J,(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4.2×106J/h×5h=2.1×107J;(3)热水器的效率:η==80%(4))∵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80%被水吸收,∴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2.1×107J,∵Q=mq∴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即Q放=Q=1.68×107J,由Q=mq可知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
m′= ==0.4kg.
5、 (1) 2×107J;(2)1.4×107J,18.7%
【分析】
能量是守恒的,只是形式的转换,解题时考虑能量转换的占比问题;利用公式E=mgh得到水的重力势能,通过能量的利用得到需要消耗的电能。
【详解】
(1)将一吨海水提升到海波1200m,重力势能增加
由于电能的利用率为60%,所以需要耗电
(2)①利用1000m落差,根据能量的利用率可知1t水可以发电
将1t海水输送到艾丁湖,需要额外耗电
②1t海水的体积为1m3,则每年从渤海湾调4×109m3海水入疆需要额外用电
已知年平均流量
Q=V=5.0×1011m3
由以及可得这些水的重力
已知平均高度差h=100m,则水的重力做功
已知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为60%,可得,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
“引渤入疆”工程额外需要的电能占三峡电站发电量的比例为
答:(1)若通过管道提升海水,电能效率η=60%,将1t海水提升到海拔1200m处,需要电能E1至少为2×107J;
(2)①若利用水的落差发电,发电效率也为η=60%,将1t海水输送到艾丁湖,额外需要电能为1.4×107J;
②在一年中“引渤入疆”工程额外需要的电能占三峡电站发电量的比例18.7%。
四、实验探究
1、能量巨大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让控制棒插入的浅一些 D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核电比火电“经济”,核能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核裂变不但可以释放出能量,同时还发射出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的核,继续发生裂变,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2)[2]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变为内能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转变为电能。故从核能到我们用到的电能,其中经历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3]为了控制反应堆中重核裂变的速度,人们用容易吸收中子的某种材料做成足够长的控制棒插入反应中心,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的中子就多一些,而去轰击核的中子就会少ー些,发生裂变的轴核就会减少,产生的能量就会减少。故若想使反应堆中裂变产生的能量增加,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让控制棒插入的浅一些;
(4)[4]由于重核在其它粒子的责击下不仅分裂成中等质量原子核,同时还发射出几个中子,故应选D。
2、二 B C 不能 不能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 电压表 ab
【详解】
[1]由实验数据可知,温度越高,通过电路的电流越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可以验证猜想二。
(1)[2]因为导线和电阻组成了电路,因此烧杯中的液体应该为绝缘体,因此应该选择煤油,故选B。
(2)[3]热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选C。
(3)[4][5]不用液体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个热敏电阻,不能完成实验,因为不能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
(4)[6]想知道这个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具体阻值,由欧姆定律可知需要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需要增加一个电压表。
[7]因为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电压表应该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即ab两端。
3、升高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见解析,解得,说明能量守恒 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
【分析】
(1)动叶轮不停的转动,叶轮对水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水的温度升高。
(2)利用计算消耗的机械能,来计算转化为的内能。
(3)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包括水的内能和摩擦生热产生的内能。
【详解】
(1)[1][2]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升高,因为对水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3]小配重重力G小=100N,大配重重力G大=520N,合力为4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为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对水做的功为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水吸收的热量是
可见:,故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3)[4]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时,转化为水的内能的同时,要克服摩擦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即要摩擦生热消耗一部分能量,是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