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4: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习目标
简述城市化的缩进历程
简述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
3.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记忆
城市化的缩进
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国的城市化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中国的城市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大量乡村人口逐渐进城,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逐步提高。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基础设施的发展
居民住宅的变化
(1)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9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生活哦服务的改善
很多购物中心功能越来越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公共设施
西方城市设施:自来水与排水系统、煤气灯、电报、电话及电车的发明与普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设施改进
①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领域。
②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天然气户户通,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污水、垃圾处理等逐步标准化、环保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市中工厂林立,大气与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
城市居住区与工作区的分隔,造成人们对私人汽车的依赖,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大的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与人口拥挤。贫富差距相伴的是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美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样,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并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也是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邵小通《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陈亮《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答案】
(1)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政局长期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
(2)影响: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
【详解】
(1)原因:根据“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得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根据“这一时期的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得出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根据“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并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得出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综合所学内容得出政局长期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
(2)影响:根据“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得出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得出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
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而自由放任大背景下,市政当局的无为而治成为“城市病”蔓延的重要原因。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截至1939 年二战爆发前,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英国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以礼制、宗法和王权为导向的传统空间布局,被以现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为主体的现代空间布局所取代。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国民政府的空间策略促进了城市发展,并在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住宅分异,强化了社会分层,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
——摘编自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相比,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近代中英城市治理的认识。
【答案】(1)特点:与工业化发展密切相关;重视规划;历经多个阶段;效果明显。
(2)不同之处:治理动力源于政府;呈现国家意志与党的意识;社会分层被强化;成效不大。
原因:西学东渐.受西方城市治理的影响;受制于国情,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南京国民政府是党政合一的独裁政权,城市治理服务于政权需要;民族工业发展不足,导致城市治理资金、技术等缺乏。
(3)认识:城市治理有助于城市化;城市治理应重视规划,注重循序渐进;城市治理要兼顾公平。
【详解】
(1)特点:根据“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可得出与工业化发展密切相关;根据“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得出重视规划,历经多个阶段;根据“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得出效果明显。
(2)不同之处:根据“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得出治理动力源于政府;根据“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得出呈现国家意志与党的意识;根据“强化了社会分层”得出社会分层被强化;根据“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得出成效不大。原因:根据“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结合近代的背景可得出西学东渐,受西方城市治理的影响;根据“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可得出受制于国情,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根据所学可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是党政合一的独裁政权,城市治理服务于政权需要;根据所学可从经济角度概括得出民族工业发展不足,导致城市治理资金、技术等缺乏。
(3)认识:结合前两问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城市治理有助于城市化、城市治理应重视规划,注重循序渐进、城市治理要兼顾公平等。
探究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启示。
【答案】(1)差异:时间:英国比中国起步早;历史阶段: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是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工业革命交叉促进;社会性质:英国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为社会主义社会。
(2)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政府立法推动;工业革命推动;就业观念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思想解放,传统观念的变化。
(3)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化良性推进。
【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历史阶段、社会性质等方面概括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时间上,英国比中国起步早;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和“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阶段方面,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是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工业革命交叉促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性质方面,英国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为社会主义社会。
(2)原因: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的城市化奠定了政治前提;根据材料“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可知,政府立法推动;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变化。
中国:根据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根据材料“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传统观念的变化。
(3)根据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可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根据材料“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可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是党和人民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化良性发展。
课堂练习
1.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收地方税;这说明,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相当高”,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娱乐地法》,无法说明法制建设日趋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比对,无法说明英国的城市建设世界领先,故D项错误。
2.诞生于上海租界中的近代先进的公用设施,例如电灯在华人区“初设仅有路灯,继即行栈、铺面、茶酒戏馆,以及住屋无不用之”。自来水起初供外国人使用,后来华人居民也可用上“激浊扬清,人皆称便”的洁净自来水。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近代西方的影响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社会思想的解放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受近代西方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外力因素的影响,电灯、自来水等近代先进的公用设施在上海租界中诞生,故B项正确;“近代工业的发展”、“政治运动的影响”、“社会思想的解放”均属于内部因素,故排除A、C、D项。
3.《西洋史》中写道:“十八世纪末年时,欧洲大多数的人民,已因这个革命之故,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这些做工的男子与许多妇孺,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所以当十九世纪初年时,一般工人的生活情形,是极不卫生,极不合理,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③工厂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级对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
材料“ 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反映了工业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说明工业革命加剧工人阶级对立,故①③④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同工同酬,实现了男女平等,排除②。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 B。
4.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时间,中国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答案】D
【详解】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战争年代城市化率下降说明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空间,排除A;材料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城市人口控制的信息,故排除C项。
5.下表所示是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建设的四项指标,由此可知
① 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公治安和社会风气最好的城市
② 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一流城市
③ 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流城市
④ 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方便安定
A.城市规划应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性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必要性
C.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D.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深化政府行政职能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公治安和社会风气最好的城市”“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一流城市”“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流城市”等信息可知,1984年在北京城市工作和城市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占据着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性”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必要性,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体现政府行政职能的深化,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