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4: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简述陆海交通的发展历程
简述航空的发展历程
知识记忆
陆海交通的发展
汽车的发展
美国: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
高速公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
中国: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
(1)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2)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4.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
(1)突出表现: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系统的发展。
(2)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3)中国造船业: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二、航空的发展
1.外国
(1)飞机: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2)航线:1914年,美国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3)国际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
(4)宽体客机: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国: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的进步使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治驰道”,全国逐步形成以驰道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络。秦汉驰道中央三丈之地,“惟皇帝得行,树之以为界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在秦汉帝国的交通生活中,因为“道路相高”往往导致“喧竞”“冲突”,“贱避贵”就成为维护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则,违者将处罚金甚至笞刑。以后历代皆沿袭这一规制,并进一步发展为“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的传统。汉代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汉顺帝延光四年(126年)“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路”。而诸如交通道路的修筑、管理和养护,则由地方行政长官直接负责。《史记》记载:“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居延汉简也可见“戍卒”兼任“车父”的情形,这里的“车父”当大致与主要以转输为职任的“漕卒”“委输棹卒”身份相近。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一五”计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3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解决交通建设人才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明确指示铁道部等“自己要办学校”,并亲自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
——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交通建设思想
【答案】
(1)特征:交通使用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军事化特征。
(2)思想:从战略高度强调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要政治保障;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发挥地方和群众积极性是加快交通建设的重要途径;兴办交通教育、培养人才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详解】
(1)根据材料“惟皇帝得行,树之以为界也”,可以得出交通使用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根据材料“‘贱避贵’”就成为维护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则”,可以得出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根据材料“汉代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可以得出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根据材料汉武帝和汉顺帝的基本措施,可以看出古代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军事化特征。
(2)根据材料二“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前提”,可以得出从战略高度强调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要性;根据材料“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可以得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要政治保障;根据材料“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可以得出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发挥地方和群众积极性是加快交通建设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自己要办学校”“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可以得出兴办交通教育、培养人才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探究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答案】(1)原因: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法规扶持;新技术法发明与应用。特点:具有阶段性;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
(2)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发展特征: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改善了交通落后的状况;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平等意识增长;有利于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可知,德国的统一;根据材料“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新技术法发明与应用;根据材料“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可知,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法规扶持。特点:根据“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得出具有阶段性;根据“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得出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根据“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 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得出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2)主要特点:发展阶段:根据“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可得出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根据“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可得出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根据“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可得出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根据“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可得出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同时可得出发展特征为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世界联系加强、近代化发展等角度概括。同时也可以从环境污染、加剧西方殖民掠夺等方面概括其消极影响。
探究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67年之后,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在曾国藩看来,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那么,运行数百年、基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轶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大陆有3万英里铁路线,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请回答:
(1)火车的出现,是利用哪一动力机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清朝铁路建设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六十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交通建设的认识。
【答案】(1)机器:蒸汽机。状况:铁路建设缓慢。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3)认识:观念的更新是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
【详解】
(1)机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的出现是蒸汽机发明后的产物。状况:根据材料“到1891年,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零落建设,总共才只有360余公里而已”可知,清政府铁路建设缓慢。
(2)原因:根据材料“从I865年—1916年,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美国铁路建设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南北战争后,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可知,南北战争的结束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可知,政府支持也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推动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助于铁路建设的发展。
(3)认识:根据清政府铁路建设的滞后可以得出观念的更新是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美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总结,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相辅相成、国家政策支持有助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
课堂练习
1.《民国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略论》一书中指出,南京政府完善交通法规,健全交通设施,对车辆进行登记检验,形成严密化、程序化的规范体系;南京政府制定价格标准,确定行车速度,针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该举措旨在
A.保障交通秩序的规范 B.推动大中城市的发展
C.加强交通安全的立法 D.保障首都的交通安全
【答案】A
【详解】
据题意“完善交通法规”、“制定价格标准”、“形成法制、规范、管控和惩治等管理路径”可知南京政府采取较为全面的措施,规范交通秩序,故A正确;题意没有体现对大中城市的推动,故B排除;C只是一个方面措施,对材料归纳不够全面,故排除C;题意重在强调交通规范,而不是保障安全,故D排除。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答案】C
【详解】
轿车生产滞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3.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这一成就说明了
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A
【详解】
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铁路事业的迅速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①②③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已经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④排除;故A项正确,排除BCD。
4.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答案】C
【详解】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T型车的生产成本下降,因此T型车的价格下降,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飞机在当时还不足以对汽车造成冲击,排除B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苏联刚刚建立,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排除。
5.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汽车 881条 24131辆 19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条 5210辆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