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上的疫病有哪些
了解中医的成就有哪些
简述西医的传播过程
知识记忆
历史上的疫病
种类
天花: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许多君主死于天花。
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流行,被称为“黑死病”,欧洲人口死亡过半。
防控设施
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中国
①古代不少官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并渠河道,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预防疾病。
②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③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后来传到欧洲。
救治机构
西汉时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罗马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中医药成就
理论著作与临床诊治经验
战国时,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晚期医学家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针灸法:北宋时期出现的针灸铜人代表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的发展水平。
本草典籍:唐代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进入21世纪,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麻醉术、放射技术等相继被引入中国。西医院校随后建立起来,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症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多家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指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出巨大效力。”
——摘自《人民日报》及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答案】(1)变化: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由控疫到防疫;由经验总结转为医学成果;防疫法制化;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
(2)疫情防控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任务;影响疫情防控的因素是多元的;应当采用科学手段抗疫;国际社会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抗疫;防控疫情要加强立法,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意识;注重舆论宣传,及时发布防控信息;注意协调防控与生产生活的矛盾;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上体现大国担当和制度优势;个人增强卫生健康意识。
【详解】
(1)变化:根据“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得出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根据“取媚神祇”“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得出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根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得出由控疫到防疫;根据“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得出由经验总结转为医学成果;根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得出防疫法制化;根据“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症接种法”得出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
(2)根据“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得出疫情防控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任务;根据“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出巨大效力”得出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上体现大国担当和制度优势;根据“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得出国际社会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抗疫;还可从采用科学手段抗疫;加强立法,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意识;注重舆论宣传;增强个人卫生健康意识等角度分析总结。
探究二
在近代,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中医与西医的论战成为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缩影。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理想状态。《黄帝内经》说:“阴阳匀平……命日平人”,所谓“匀平”、“平”,相当于儒学“中和”、“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狀当的决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素,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儒者把医药学的产生归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的创造,医学经典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仿寒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枢架。
——摘编自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近代发生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论战,其背景是复杂多样的。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响中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医论战的背景。
【答案】(1)表现:阴阳学说、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医的病理判断;程朱理学的“理气论”不利于中医实证科学的发展;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影响了中医医德的发展;儒学尊经崇古的传统阻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2)背景:近代西医东渐,影响日益扩大;近代中医的弊端日益暴露(或应对疫病方面的落后;近代中医的不足);近代科学发展,影响不断扩大;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西方文化的论争(或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
【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阴阳匀平……命日平人’,所谓‘匀平’、‘平’,相当于儒学‘中和’、‘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种病理狀当的决定因素”可知,阴阳学说、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医的病理判断;根据材料“宋以后,受‘理先气后’的唯心论影响,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取代了对人体本身内部结构的探素,架空了医学的实证科学内涵”可知,程朱理学的“理气论”不利于中医实证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古代中医医德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医学乃仁术”可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影响了中医医德的发展;根据材料“儒学学风以尊经崇古为传统……致使中医学的发展始终不能突破《黄帝内经》、《仿寒论》等古代医学经典的枢架”可知,儒学尊经崇古的传统阻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2)背景:根据材料“西医东渐,影响日大”可知,近代西医东渐,影响日益扩大;根据材料“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可知,近代中医的弊端日益暴露(或应对疫病方面的落后;近代中医的不足);根据材料“近代知识分子认为,科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真理体系,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可知,近代科学发展,影响不断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材料“中西医的冲突与论争也是近代两种不同文化斗争的缩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是与列强侵华同步进行的,因此文化冲突与中西医论战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关系”可知,近代中西方文化的论争(或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
探究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 1499—1665 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
务。为防控疫情,1518 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 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 1580 年、1639 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个月时间,就造成了 20 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防疫观念产生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1)特点: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 背景: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观念落后、愚昧。影响: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可以得出,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根据材料“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可知,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根据材料“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可知,防疫工作制度化;根据材料“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可知,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 背景: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是明朝后期,此时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社会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在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这种经济的封闭性,导致对瘟疫没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材料“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可知,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影响:根据材料“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个月时间,就造成了 20 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可知,明朝防疫观念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进而导致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练习
1.针对伤寒横行的严峻局面,东汉南阳太守张仲景发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的感慨,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这反映出当时
A.医生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B.医药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C.官吏掌握较高的医学常识 D.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详解】
受儒学影响,东汉儒土崇尚节义,忠君爱民,张仲景所言“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D项正确;医生的社会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题干未提及医药学的发展,排除B;张仲景只能代表个案,不能得出整个官吏群体对医学的掌握程度,排除C。
2.《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史书中关于隔离区并派遣医官发放药物己是对抗疫情的常规手段。这说明当时
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救助 B.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
C.中医药开始应用于防疫 D.官员普遍重视防疫工作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面对疫情,将设置隔离区并派遣医官发放药物作为对抗疫情的常规手段,体现了政府对于抗疫的重视以及对民众救助的重视,A正确;B错在“完善”,排除;C错在“开始”,排除;D错在“普遍”,表述绝对,排除。
3.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曾亲至刑场,观察人体脏器,发现古书所绘与实际不符之处,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他还在医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新说。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医学的经验性特征 B.西学东渐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医学的近代化趋向 D.经世致用成为时代精神
【答案】C
【详解】
科学近代化,不仅指科学发现和科学成果,更是指科学研究方法。近代科学是实验科学、理论科学,王清任的医学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实验和观察,A项排除;材料未能体现受到西方影响,B项排除;经世致用是为学求务实、以济世安民为己任,D项排除。
4.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答案】A
【详解】
宋代根据病人轻重进行采用不同的救治方法,由此体现了当时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故选A;这些防疫机构都是朝廷设立的,没有体现民间医家的作用,排除B;“全民建立”和“有效遏制”的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CD。
5.“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本书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答案】D
【详解】
由“《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乃敢僭纂述之权”可知此人要在古书基础上编纂,可得此人为宋之后的人,《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所著,符合题干时间,D项正确。《黄帝内经》为西汉编定,时间不符,A项错误。《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作,时间不符,B项错误。《齐民要术》为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作的农书,时间不符,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