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4: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了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了解生产关系的变化
知识记忆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远古时期的生产情况
食物来源: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主要是植物果实和茎叶,鱼虾、动物等。
生活方式:采集、渔猎,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工具: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
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
时间:大约1万年前。
农耕的起源: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种植小麦、大麦。中美洲种植玉米等作物。
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农耕和定居生活而产生。距今9000-6000年前,山羊、猪、狗等都已被驯化。
农业出现的意义
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走向定居并形成聚落,部分人开始从事手工业劳动,出现了原始的音乐、文学、宗教等精神文化。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历法得到较快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地区 农业 畜牧业 其他
两河流域 主要种植大麦、小麦 饲养山羊、绵阳、牛等家畜 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可以出租给佃户,也可以合伙经营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河和长江流域 种植粟和水稻 猪、狗等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古希腊 从西亚传入的小麦和大麦;谷物与蔬菜轮作 —— 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奴隶进行农业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美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 —— 村社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都可获得一份土地
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主体的变化: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
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首领把一些集体财务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阶级的出现
战争中的俘虏成为奴隶,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
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强制机关国家产生。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伊朗的德黑兰平原以西的山前地带,经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到叙利亚以及约旦的北部和西部呈“新月形”地区。早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在这里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在墨西哥的坦马利帕斯地区,以及瓦哈卡河谷和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开始种植玉米,并驯养羊驼。公元前7500-公元前5000年,黄河及长江流域已开始种植小麦、谷子和水稻,并饲养猪、狗、羊等家畜。
材料二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原始农业缓慢地向前发展。据粗略估计,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大致已达5000万。……西亚地区在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公元前5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产生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500年,印度已普遍种植稻麦。
材料三 农业的形成概括地表现为以下过程:
——摘编自张同铸《世界农业地理总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起源的区域,并归纳其起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始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答案】(1)区域:西亚、中美洲和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特点:有几个起源中心;农作物种类和驯化的动物种类不同。
(2)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详解】
(1)区域:根据材料“从伊朗的德黑兰平原以西的山前地带,经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到叙利亚以及约旦的北部和西部呈‘新月形’地区。早在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该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农业”“在墨西哥的坦马利帕斯地区,以及瓦哈卡河谷和特瓦坎谷地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7000年已开始种植玉米”“公元前7500-公元前5000年,黄河及长江流域已开始种植小麦、谷子和水稻”可知,农业起源于西亚、中美洲和中国的黄河及长江流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农业起源的区域及各地区农作物种类和动物驯化情况可知,特点是有几个起源中心;农作物种类和驯化的动物种类不同。
(2)根据材料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原始农业缓慢地向前发展。”可知,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根据材料二“西亚地区在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出现了简陋的灌溉农业。公元前5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产生了灌溉农业。”可知,生产技术进步;根据材料三人们对狩猎和种植工具和经验的探索情况可知,长期采集和渔猎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探究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 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领域中,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摘编自董姘《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食品监管的影响。
【答案】(1)特征: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
(2)影响: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详解】
(1)特征:根据“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得出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根据“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得出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根据“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得出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得出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
(2)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可从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等角度概括。
探究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原始农业阶段,一块土地经开垦、种植若干年之后,就得放弃,让它在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以恢复土壤的肥力。……植物品种多样的农业扩大了食物来源,使食物来源更加可靠,于是,人口也相应地增多。当人口增长超过农业生产率水平所能支持的人口限度时,一个很自然的解决办法就是移居其他地方。因而,有了一个连续的发展,即“脱离”原来的农业居留地,进入食物采集者居住的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农业就是以这种方式从发源地向四面八方传布。……在亚非沙漠带和北极地区,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农业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非洲、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及整个澳大利亚,由于与世隔绝造成的愚昧闭塞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农业也是很缺乏的。在中欧和西欧等其他地区,由于那时还没进入铁器时代,没有造价低廉且有效的工具,茂密的森林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农业的出现也推迟到很久之后。……某些地区的农业之所以推迟很久的另一原因是,那里的动植物极其丰富,向人类提供的食物比原始农业所能提供的还要多。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业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在新石器时代,村庄里的大多数居民种植粮食或饲养家畜。某些人仍然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但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私有土地的制度化强化了财富积累的重要性。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学会了将太阳、月亮和星辰位置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联系在一起。最后,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世界古代原始农业洲际传播的表现(举一例即可)。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原始农业向外传播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答案】(1)表现:如西亚的大麦和小麦传入古希腊等。
因素:土壤肥力的保持;人口增长的速度;气候和土壤是否适宜;地区闭塞或开放程度;生产工具的革新;动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2)影响:人口膨胀;过上定居生活;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私有财产和城市出现;实用科技的发展和宗教神灵的崇拜。
【详解】
(1)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世界古代原始农业洲际传播的表现。然后再根据材料一从土壤、人口、气候、开放程度、生产工具、资源等角度来概括影响原始农业向外传播的主要因素。
(2)根据“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得出人口膨胀;根据“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得出过上定居生活;根据“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得出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根据“私有土地的制度化强化了财富积累的重要性。”得出私有财产和城市出现;根据“他们学会了将太阳、月亮和星辰位置的变化与季节的交替联系在一起。”得出实用科技的发展和宗教神灵的崇拜。
课堂练习
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古代各文明的小国寡民状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因此产生了亚非的大河文明和欧洲的海洋文明的区别;又由于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不同,各文明之间各具特色,所以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小国寡民状态只适用于古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无关,排除C项;政治动荡导对文明交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清诗铎》有诗云:“布谷屋檐唤早耕,农夫惊起多叹声。瓶储无粟谁负责,征税煎迫难逃生。”诗句反映的主旨是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耕文明的极端落后
C.沉重赋税下小农困境 D.小农经济的脆弱特征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布谷屋檐唤早耕,农夫惊起多叹声。瓶储无粟谁负责,征税煎迫难逃生”可知,农夫辛苦劳作,但家无余粮,还面临政府征税的煎熬,反映了中国古代沉重赋税下小农的困境,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瓶储无粟谁负责”看,农民的生活不富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小农的困境,未体现农耕文明的极端落后,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政府的盘剥,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历代中国帝王都非常关心农业生产,“劝农桑”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农神的祭祀祈祷是古代帝王们的重要大典。农神中有神农氏、后稷、先农、先蚕等。蚕桑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神是农业神中的重要神灵。这表明
A.中国原始农业发达 B.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C.中国农业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信仰多变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关心农业生产,而且农神众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封建国家的存亡,所以历代帝王都关心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并非强调原始农业发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状况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农神,未涉及其他神灵,无法说明信仰多变,故D项错误。
4.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比以前大幅提高。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正值农业形成与发展时期,与采集和渔猎相比,农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人口增长率提高较快,故选C项;手工业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不会对人口增长造成巨大影响,故排除B项;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不属于采集和渔猎的时期,故排除D项。
5.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
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 B.两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骆马
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
【答案】A
【详解】
画中描绘了有许多马和羊等家畜伴随着人们左右,这说明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故选A项;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及农民生活情况,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