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4: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习目标
了解美洲物种外传的主要作物
了解其他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简述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知识记忆
美洲物种的外传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以后。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
传播路线: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
(1)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2)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3)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4)清代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遍布全国。
5.番茄的传播
(1)18世纪中叶,番茄开始作食用栽培。
(2)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新品种传回美洲。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6.辣椒的传播
(1)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一带,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2)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农作物
小麦: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最初只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由面粉做成的食物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动物
种类:欧洲移民还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
影响:这些禽畜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世界人口
玉米适应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美洲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不同物种的交流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美洲地表植被的破坏:欧洲的马牛羊被带到欧洲以后,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原始森林被滥伐。
中国水土流失:明清时期引进的玉米、甘薯等推广,使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近代洋务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其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
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2)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迷梦,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举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讯近代化。所以,洋务运动虽然是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可归纳出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根据材料“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可归纳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作用:根据材料“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增加食物种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物种交流、规范餐饮礼节、加强世界饮食文化交流及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小问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洋务运动其主观动机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可拟定论题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关于阐释可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及新式教育;对社会转型的助推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概括其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案】
(1)表现: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
影响:打破了各个大州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核心:人文主义。
(3)趋势:法治逐渐取代人治。
说明:如《权利法案》的核心是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其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详解】
(1)表现一问,根据材料“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等信息,可以概括出表现: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影响一问,根据材料“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打破各个大州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回答。
(2)根据材料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的三次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主张以人为中心,其共同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3)根据材料三图示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图示主要是英、法、美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此制度的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了法治逐渐取代人治的基本趋势。举例可以任选其中一个国家,如: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875年宪法》、美国的《1787年宪法》、德国的《1871年宪法》等其中一个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即可。
探究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材料二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弗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有历史学家在评述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说明历史学家说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的原因。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大豆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备荒物资。
(2)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原因: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详解】
(1)特点:由材料一“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一“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一“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一“《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一“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一“‘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得出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由材料一“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得出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材料一“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材料一“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大豆是重要的备荒物资。
(2)历史背景:根据“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得出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等方面分析作答。原因:根据材料“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得出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根据“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得出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课堂练习
1.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启蒙运动促进价值观的变化 B.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C.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 D.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答案】B
【详解】
材料“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体现的是14世纪中叶后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饮食及生存状况上与贵族没有太大的不同,B正确;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故选B。
2.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B.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C.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D.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茶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茶叶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所以A正确;根据材料“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其他阶级,不能体现“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地域间分布不平衡的结论,所以C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所以D错误。
3.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提高,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这一现象反映了
A.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B.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C.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欧洲农作物的广泛传播
【答案】A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马铃薯、豆类以及番茄等作物传播至欧亚,丰富了亚欧人的饮食内容和结构,A正确;机械化是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事情,排除B;价格革命表现为物价上升,排除C;玉米、马铃薯等是美洲作物,排除D。
4.某事件明确推翻了“天圆地方”的推测,也预示着任何陆地只要不封冻,便可驾船前往。该事件
A.开启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 B.促进了美洲蛮荒之地的开发
C.得到了英国王室的经费支持 D.打通了欧洲与亚洲的新商路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全球航行首次证实了海包陆的假设和“海洋相通”的推测”,这次航行的完成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A正确;B项是哥伦布船队航行的成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经费支持,排除C项;欧洲与亚洲的新商路在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前就已开通,排除D项。
5.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的选项正确的是
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B.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增长
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
D.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答案】D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人口数量的额增加,D正确;非洲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黑奴贸易,一定时期内人口减少,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B; 美洲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尤其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及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各大洲人口,尤其是非洲人口和欧洲人迁移至该地区,因此不能认定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