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jcflt 四 七一九年级文言文重点词语句子检测八年级
一、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虽乘奔御风
(2)绝谳多生怪柏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属引凄异
(5)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极高
(3)甚,很
(4)接连不断
(5)共同,一起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快风。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句意:极高的山崖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高。(3)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4)句意: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属引:接连不断。(5)句意:(我和张怀民)一起走到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故答案为: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极高甚,很接连不断共同,一起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互相轩邈
(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人则无法家拂士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1)表示约数
(2)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3)真正,确实
(4)辅佐君王的贤士
(5)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许:表示约数。(2)句意: 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3)句意: 公孙衍、张仪难度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诚:真正、确实;(4)句意: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5)句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故答案为: 表示约数;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真正,确实;辅佐君王的贤士;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二、解释重点文言虛词
3.解释重点文言虛词
(1)不以疾也
(2)盖竹柏影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且焉置土石
(5)已而之细柳军
【答案】(1)介词,比
(2)大概是
(3)介词,给
(4)疑问代词,哪里
(5)动词,到,往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常常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一类多义的单音节词。(1)句意:不比这块。以:介词,比。(2)句意: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盖:大概。(3)句意:所以上天将要降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于:介词,给。(4)句意:况且把土石安置到哪里?焉:哪里。(5)句意:不久(皇帝的队伍)就到了细柳军营。之:到、往。
故答案为: 介词,比;大概是;介词,给;疑问代词,哪里;动词,到,往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三、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4.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
(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考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 自非 :如果不是; 但 :只、只是。 淫 :使动用法,使..... 迷惑易 :交换 反 :通假字,同“返”。翻译: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故答案为: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四、通假字解释
5.通假字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蝉则千转不穷( )
(3)窥谷忘反( )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答案】(1)“阙”同“缺”,空隙,缺口
(2)“转”同“啭”,蝉鸣
(3)“反”同“返”,返回
(4)“女”同“汝”,你
(5)“曾”同“增”,增加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1)句意: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 (2) 句意: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 。 “转”同“啭”,蝉鸣 。 (3)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4)句意: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女”同“汝”,你 。 (5) 句意: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 “曾”同“增”,增加
故答案为: (1)“阙”同“缺”,空隙,缺口(2)、“转”同“啭”,蝉鸣(3)、“反”同“返”,返回(4)“女”同“汝”,你(5)“曾”同“增”,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6.通假字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甚矣,汝之不惠( )
(5)军士吏被甲( )
(6)改容式车( )
【答案】(1)“衡”同“横”,梗塞、不顺
(2)“拂”同“弼”,辅佐
(3)“反”同“返”,往返
(4)“惠”同“ 慧”,聪明
(5)“被”同“披”,穿着
(6)“式”同“轼”,扶轼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1)句意: 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衡”同“横”,梗塞、不顺(2) 句意: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3)句意: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4)句意:你太不聪明了.“惠”同“ 慧”,聪明(5) 句意: 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被”同“披”,穿着 (6)句意: 皇帝被感动,改变表情,用手扶车前的横木 。 “式”同“轼”,扶轼
故答案为: (1)“衡”同“横”,梗塞、不顺(2)、“拂”同“弼”,辅佐(3)、“反”同“返”,往返(4)“惠”同“ 慧”,聪明(5)“被”同“披”,穿着(6)“式”同“轼”,扶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五、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7.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仿佛若有光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乃不知有汉
(4)水尤清冽
(5)斗折蛇行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其两膝相比者
(8)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类
(3)竟然,居然
(4)清凉
(5)像北斗星那样
(6)凄凉
(7)靠近
(8)气息,文中指风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 句意: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属:类。 (3) 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居然。 (4) 句意:水格外澄清而寒冷。清冽:清凉。 (5) 句意: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 。斗: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那样 。 (6) 句意: 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 凄凉(7) 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8) 句意:乘着六月的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故答案为:(1)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 类 3) 竟然,居然 (4) 清凉 (5) 像北斗星那样 (6) 凄凉 (7) 靠近 (8) 气息,文中指风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六、解释重点文言虚词
8.解释重点文言虚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以其境过清
(3)雕栏相望焉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案】(1)向,对
(2)因为
(3)助词,表陈述语气
(4)因此
(5)犹,尚且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常常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一类多义的单音节词。(1)句意: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向、对。 (2) 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以:因为。 (3) 句意: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焉:助词,表陈述语气。 (4) 句意:因此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故:这个原因、因此。 (5) 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且:尚且。
故答案为:(1) 向,对 (2)( 因为 3) 助词,表陈述语气 (4) 因此 (5) 犹,尚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七、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9.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考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类:属。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亲(第一个):敬爱。子(第一个):疼爱。策:用马鞭打。翻译: (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故答案为:(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八、解释通假字
10.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2)左手倚一衡木( )
(3)北具有鱼( )
(4)《兑命》日“学学半”( )
(5)选贤与能( )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9)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答案】(1)“要”同“邀”,邀请
(2)“衡”同“横”,横着
(3)“冥’同“溟”,海
(4)第一个“学”同“教”,教导
(5)“与”同“举”,推举
(6)“矜”同“鳏”,老而无妻
(7)“祗”同“祗(只)”,只、 仅
(8)“食”同“饲”,喂
(9)“见”同“现”,表现。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1) 句意:便要求到家里,准备好酒,杀鸡食物款待渔人。 “要”同“邀”,邀请(2) 句意:右手靠着一根横着的木头。 “衡”同“横”,横着(3) 北海有条鱼。 “冥’同“溟”,海(4) 句意:《兑命》上说“教学与学习各占一半” 第一个“学”同“教”,教导(5) 句意:选拔贤能的人推荐有能力的人。 “与”同“举”,推举(6) 句意:死了妻子的人,死了丈夫的人,死了父母的人、身体有残疾的人都得到供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7) 句意:只是在奴隶手中受辱。 “祗”同“祗(只)”,只、 仅(8) 句意:饲养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食”同“饲”,喂(9) 句意:吃不饱,力量不足,才能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
故答案为: “要”同“邀”,邀请;“衡”同“横”,横着;“冥’同“溟”,海;第一个“学”同“教”,教导;“与”同“举”,推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祗”同“祗(只)”,只、 仅;“食”同“饲”,喂;“见”同“现”,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jcflt 四 七一九年级文言文重点词语句子检测八年级
一、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虽乘奔御风
(2)绝谳多生怪柏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属引凄异
(5)相与步于中庭
2.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互相轩邈
(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4)人则无法家拂士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二、解释重点文言虛词
3.解释重点文言虛词
(1)不以疾也
(2)盖竹柏影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且焉置土石
(5)已而之细柳军
三、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4.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四、通假字解释
5.通假字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蝉则千转不穷( )
(3)窥谷忘反( )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6.通假字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甚矣,汝之不惠( )
(5)军士吏被甲( )
(6)改容式车( )
五、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7.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仿佛若有光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乃不知有汉
(4)水尤清冽
(5)斗折蛇行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其两膝相比者
(8)去以六月息者也
六、解释重点文言虚词
8.解释重点文言虚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以其境过清
(3)雕栏相望焉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七、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9.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八、解释通假字
10.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2)左手倚一衡木( )
(3)北具有鱼( )
(4)《兑命》日“学学半”( )
(5)选贤与能( )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9)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极高
(3)甚,很
(4)接连不断
(5)共同,一起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快风。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句意:极高的山崖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高。(3)句意: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4)句意: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属引:接连不断。(5)句意:(我和张怀民)一起走到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故答案为: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极高甚,很接连不断共同,一起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答案】(1)表示约数
(2)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3)真正,确实
(4)辅佐君王的贤士
(5)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许:表示约数。(2)句意: 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3)句意: 公孙衍、张仪难度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诚:真正、确实;(4)句意: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5)句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故答案为: 表示约数;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真正,确实;辅佐君王的贤士;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3.【答案】(1)介词,比
(2)大概是
(3)介词,给
(4)疑问代词,哪里
(5)动词,到,往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常常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一类多义的单音节词。(1)句意:不比这块。以:介词,比。(2)句意: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盖:大概。(3)句意:所以上天将要降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于:介词,给。(4)句意:况且把土石安置到哪里?焉:哪里。(5)句意:不久(皇帝的队伍)就到了细柳军营。之:到、往。
故答案为: 介词,比;大概是;介词,给;疑问代词,哪里;动词,到,往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4.【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
(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考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 自非 :如果不是; 但 :只、只是。 淫 :使动用法,使..... 迷惑易 :交换 反 :通假字,同“返”。翻译: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故答案为: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不能使他屈服。(4)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5)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5.【答案】(1)“阙”同“缺”,空隙,缺口
(2)“转”同“啭”,蝉鸣
(3)“反”同“返”,返回
(4)“女”同“汝”,你
(5)“曾”同“增”,增加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1)句意: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 (2) 句意: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 。 “转”同“啭”,蝉鸣 。 (3)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4)句意: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女”同“汝”,你 。 (5) 句意: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 “曾”同“增”,增加
故答案为: (1)“阙”同“缺”,空隙,缺口(2)、“转”同“啭”,蝉鸣(3)、“反”同“返”,返回(4)“女”同“汝”,你(5)“曾”同“增”,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6.【答案】(1)“衡”同“横”,梗塞、不顺
(2)“拂”同“弼”,辅佐
(3)“反”同“返”,往返
(4)“惠”同“ 慧”,聪明
(5)“被”同“披”,穿着
(6)“式”同“轼”,扶轼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1)句意: 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衡”同“横”,梗塞、不顺(2) 句意: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3)句意: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4)句意:你太不聪明了.“惠”同“ 慧”,聪明(5) 句意: 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被”同“披”,穿着 (6)句意: 皇帝被感动,改变表情,用手扶车前的横木 。 “式”同“轼”,扶轼
故答案为: (1)“衡”同“横”,梗塞、不顺(2)、“拂”同“弼”,辅佐(3)、“反”同“返”,往返(4)“惠”同“ 慧”,聪明(5)“被”同“披”,穿着(6)“式”同“轼”,扶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7.【答案】(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类
(3)竟然,居然
(4)清凉
(5)像北斗星那样
(6)凄凉
(7)靠近
(8)气息,文中指风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理解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法,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 句意: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属:类。 (3) 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居然。 (4) 句意:水格外澄清而寒冷。清冽:清凉。 (5) 句意: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 。斗: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那样 。 (6) 句意: 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 凄凉(7) 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8) 句意:乘着六月的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故答案为:(1)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 类 3) 竟然,居然 (4) 清凉 (5) 像北斗星那样 (6) 凄凉 (7) 靠近 (8) 气息,文中指风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8.【答案】(1)向,对
(2)因为
(3)助词,表陈述语气
(4)因此
(5)犹,尚且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常常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一类多义的单音节词。(1)句意: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向、对。 (2) 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以:因为。 (3) 句意: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焉:助词,表陈述语气。 (4) 句意:因此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故:这个原因、因此。 (5) 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且:尚且。
故答案为:(1) 向,对 (2)( 因为 3) 助词,表陈述语气 (4) 因此 (5) 犹,尚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9.【答案】(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考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类:属。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亲(第一个):敬爱。子(第一个):疼爱。策:用马鞭打。翻译: (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故答案为:(1)(这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用马鞭赶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0.【答案】(1)“要”同“邀”,邀请
(2)“衡”同“横”,横着
(3)“冥’同“溟”,海
(4)第一个“学”同“教”,教导
(5)“与”同“举”,推举
(6)“矜”同“鳏”,老而无妻
(7)“祗”同“祗(只)”,只、 仅
(8)“食”同“饲”,喂
(9)“见”同“现”,表现。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理解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1) 句意:便要求到家里,准备好酒,杀鸡食物款待渔人。 “要”同“邀”,邀请(2) 句意:右手靠着一根横着的木头。 “衡”同“横”,横着(3) 北海有条鱼。 “冥’同“溟”,海(4) 句意:《兑命》上说“教学与学习各占一半” 第一个“学”同“教”,教导(5) 句意:选拔贤能的人推荐有能力的人。 “与”同“举”,推举(6) 句意:死了妻子的人,死了丈夫的人,死了父母的人、身体有残疾的人都得到供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7) 句意:只是在奴隶手中受辱。 “祗”同“祗(只)”,只、 仅(8) 句意:饲养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食”同“饲”,喂(9) 句意:吃不饱,力量不足,才能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
故答案为: “要”同“邀”,邀请;“衡”同“横”,横着;“冥’同“溟”,海;第一个“学”同“教”,教导;“与”同“举”,推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祗”同“祗(只)”,只、 仅;“食”同“饲”,喂;“见”同“现”,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