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
2.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一桥飞架三地,碧海终成通途,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成形。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桥建造历时9年,在技术、装备、科研等领域多有突破,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该大桥的建造
①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模式 ②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
③说明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 ④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3.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4.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5.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与诗中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通讯手段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进步
C.西式饮食的传入 D.大众传媒的更新
6.王忠良被誉为“中国画火车第一人”,他完成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的创作,让人们得以领略火车的魅力。火车的变迁不能从侧面体现出
A.交通变革和技术进步 B.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
7.1950年12月,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对此道路的提出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飞机制造技术薄弱 B.因朝鲜战争的需要
C.百废待兴,国家贫困 D.“一五”计划的限制
8.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0.91
1983 122645 650474 35032 1442
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经济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 D.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一《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10.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高铁做的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总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
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12.《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载:“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西北角,自来水,西头湾子梁家嘴。……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材料反映当时的天津
①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 ②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
③封建迷信思想十分浓厚 ④近代电信事业得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
据此可知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 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 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15.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低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了10余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但不久即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诫恐终难振作"和“愚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次年建成,全长9.7公里,名唐胥铁路。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
材料二 1949一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公里,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公里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公里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60年 亚伯拉罕·达彼发明铁轨。
1801年 矿业工程师理查德·德里维斯克制成一台蒸汽机车,试图用于代替马匹拉车,但在试验中失败。
1814年 矿业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囱冒出火焰,矿山周围居民称其为“火车”。
1817年 史蒂芬孙受投资人皮斯之邀,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之间的铁路。
1825年 史蒂芬孙驾驶他设计建造的“旅行者”号,载客630名,在达灵顿—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 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摘编自(英)斯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线上出现了最早列车等级划分:一等列车为黄色车厢,车速较快,提供有舒适的软席座椅;二等列车为蓝色车厢,车速稍慢,提供硬席座椅。随后某些铁路公司开通了三等列车,其车厢几乎是密闭的空间,阴冷潮湿,不提供座位,车速也得不到保证(没有准确对刻表,并且不允许携带行李。当时在铁路建设方面,大多数干线都集中在英格兰的东南部,苏格兰交通梗阻,威尔士没有铁路。
为了控制铁路事故的发生,英国议会于1840~1842年通过了一系列铁路管制法案,要求铁路公司在新线路通车前接受贸易委员会的检查,并在后者确认铁路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方可开通。同时规定,检查铁路情况的视察员若认为该铁路存有安全隐患,可要求其推迟开通时间,并可无限期延迟。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及国家干预的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2)综合材料二,评析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铁路交通发展状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1950年我国第一家航空公司已成立;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不够全面,排除。
2.A
【详解】
我国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港珠澳大桥密切了港澳与内地的联系,是对“一国两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①正确;珠海是我国第一批特区之一,大湾区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大桥的建造,整合了内地与港澳的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改革开放,②正确;虽然大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但不能据此得出我国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③错误;半小时经济圈成形,便利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来往,④正确。故选A项,排除BCD。
3.C
【详解】
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4.D
【详解】
本题考查现代造船业。材料体现的是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竞争,故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描写的“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直接反映了交通工具进步带来的生活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通讯手段的发展,A项错误;材料与西式饮食的传入无关,C项错误;诗中描绘的现象与大众传媒的更新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6.A
【详解】
材料直接体现了交通的变革和火车技术的进步,故A项不符合材料“从侧面体现出”的要求,符合题意;火车的变迁从侧面体现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7.D
【详解】
“一五”计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没有限制飞机制造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贫困,资金匮乏,飞机制造技术薄弱,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1950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该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应当是适应朝鲜战争的需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A
【详解】
根据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的相关统计可知,改革开放带动了各种交通形式的客运量都有较明显的增长,人口流动不断加快,A项正确;仅仅从中国客运总量的增多,没有新的客运方式出现,不能得出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中只有量的增加,没有新的内容出现,C项错误;相比其他形式,航空客运总量的增加,不是最多的,D项错误。
9.B
【详解】
材料中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美国交通意志强加于中国的特点,说明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改变是美国强制行为,不是国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10.D
【详解】
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有关,故①正确;同时中国通过不断科技创新,抢占了市场的先机,故②正确;中国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促进了职工积极性,导致高铁建设的热情高涨,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C
【详解】
材料“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主要是反映福特汽车的生产工序,而不是介绍福特的慈善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 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所需的残疾工人并不是由现代化机器生产导致的,故B项错误;据材料“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 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可知,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故C项正确;据材料“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 367个由一条腿人,715个可由独手的人,10个由盲人来做’”可知,工业生产依然离不开工人,机器生产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故D项错误。
12.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说明在当时中国还不能制造汽车。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故本题应选A项;B项在“二五”计划时期,主要集中在钢铁产能的增加,与汽车生产无关,因此错误;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社会主义基本建立下的农业改革,与汽车生产无关,因此C项错误;“文革”对国民经济的是巨大打击,因此也错误。
13.A
【详解】
根据材料“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可知天津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故②正确;根据材料“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可知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故①正确,综上A符合题意,故选A;材料不涉及封建迷信思想,故①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电信事业的发展,故④与材料无关,故BCD排除。
14.B
【详解】
根据材料柱状图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航运业中,列强占比此消彼长,这意味着中国本民族的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B正确;英国在华航运业所占比例有一定的波动,说明当时英国并不能完全可知中国的航运业,排除A;美国在华航运业的萎缩不等于其在华经济实力的下降,两者不是必然联系,排除C;题干中并未列举中外航运业的整体对比情况,因此无法得出列强在中国航运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15.D
【详解】
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表明地区间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D项;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故A项的“城市化”,B项中“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不符合材料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
16.(1)背景: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低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可知,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材料“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可知,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根据材料“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诫恐终难振作’和‘愚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有助于巩固新生政权;根据材料“1949一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公里,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可知,铁路修建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公里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公里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修建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7.(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动力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民间资本的注入;铁路和火车研发者的不断探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交通发展利弊兼具:一方面,铁路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和运营,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人员流动和信息经济交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政府通过立法确保铁路交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另一方面,铁路在消除空间阻隔的同时,也带来了特权和不平等;铁路发展尚未成熟,包括存在运输安全隐患、铁路布局不均衡等问题。
【详解】
(1)条件:从经济方面分析,18世纪至19时期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火车动力来看,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根据材料“矿业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并在矿山投入载货运行”可知,蒸汽动力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从资金来源看,民间资本的注入有助于火车和铁路的诞生;从主观角度分析,铁路和火车诞生离不开研发者的不断探索。
(2)评析: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交通发展利弊兼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和运营,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人员流动和信息经济交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根据材料“为了控制铁路事故的发生,英国议会于1840~1842年通过了一系列铁路管制法案”可知,政府通过立法确保铁路交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在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线上出现了最早列车等级划分”并结合不同等级列车的服务情况可知,铁路在消除空间阻隔的同时,也带来了特权和不平等;从交通运营安全角度看,铁路发展尚未成熟,包括存在运输安全隐患、铁路布局不均衡等问题。
18.(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主要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改善的方面: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等)。
【详解】
(1)结合题中1868—1914年的三段材料,可归纳出工业革命、城市化、交通运输工具变化等背景。
(2)结合题中材料(20世纪范围内),可从交通信号灯的服务对象(汽车和行人)、物质条件(电灯和电力)及控制技术的改进(计算机、实时智能网络)等角度指出主要科技成果,主要应该限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限内。
(3)应进行多角度分析,比如城市环境、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