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召开纪念座谈会,重温毛泽东同志题词,进一步弘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崇高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与这一题词有关的是( )
A.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C.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加强建设国家公共卫生服务
2.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3.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是指
A.断肢再植手术 B.针刺麻醉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试管婴儿
4.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5.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这表明我国
A.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 B.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
C.大力推进民主立法 D.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
6.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7.“人民医疗为人民,强大祖国才可靠,医疗制度要完善,政府引导不可缺,卫生组织要做好,各级服务不能少,医疗保障有基础。”下列对中国卫生组织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
②中国红十字会属于群众性卫生组织
③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行政组织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属省人民政府管辖
⑤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8.《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9.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大量不脱离农业集体劳务、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1975年全国已有150多万名。几乎每个生产大队都能拥有2名深受群众欢迎的“头戴草帽、身背药箱、一根银针、-把草药”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的出现
A.有效的提高了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
B.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医疗领域的体现
C.极大满足了人民对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
D.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的成果
10.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81年每千人的10左 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源自于
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 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 D.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
11.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A.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D.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12.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A.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
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
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
13.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4.近日,我国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这主要反映了
A.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B.生物技术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
C.人类对DNA的认识加深 D.生物进化论面临挑战
15.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B.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C.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推动了公共卫生的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16.疾病、防疫与全球卫生
材料一 50年代初期农村血吸虫病(因血吸虫寄生人体导致的疾病,钉螺和粪便是传播途径)疫情严重,且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这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实行大规模的灭螺和粪管运动。江苏1958年“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二首诗,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摘自余新中《真实与建构:20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鸟瞰》等
材料二 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1984年,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开始采取人畜化疗为主、易感地带灭螺为辅的措施,同时重视人群健康教育也是血防控制措施的重要方面。1992年,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各地还进行了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措施。
——摘编自李林瀚《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两个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形成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邀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延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抗战时期,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B正确;题词是抗战时期提出的,排除A;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并不是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排除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措施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项正确;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不是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A项错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建设“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D项错误。
3.C
【详解】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5.D
【详解】
题干信息“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表明我囯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D项正确;A项是现象,B项中环境治理说法有误,C项中民主说法错误,均排除。
6.B
【详解】
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B正确,ACD排除。
7.B
【详解】
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服务组织,③错误,CD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由国务院管辖,④错误,A排除;①②⑤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C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
9.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赤脚医生的医疗水平不高,但分布较广,是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故选D;培养赤脚医生属于低水平的医疗卫生建设,A项错误;赤脚医生也无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B项错误;赤脚医生只能满足人民群众低水平的医疗卫生需求,C项错误。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世纪西北欧死亡率降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的医学知识得以普及并深入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同人口的增减关系不大,B项排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同材料人口增减关系不大,C项排除;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不会导致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D项排除。故选A。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导致经济“滞胀”出现,材料“压缩社会保障费用”以及缩减社会福利政策,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财政开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妇女的社会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是缩减社会福利,故B项错误;英国没有消灭贫困,故D项说法错误。
12.B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缓解严重对立的阶级矛盾,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开始采用立法的形式为工人设立社会保险,这是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德国实施的措施,不是目的;C选项错误,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并未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D选项错误,保险法的实施与企业科技创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选项。
13.A
【解析】
由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可以得出,赤脚医生的出现为建国初期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D“圆满解决”的说法不正确。
14.B
【分析】
【详解】
根据“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可以看出是生物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B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5.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材料信息“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不能反映人均寿命降低,故 A 项错误;“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说明了注重改进卫生环境,认识其重要性,故 D 项正确;“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表述错误,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供水系统的改进”反映了具备供水系统,不是缺少,故 B 项错误。
1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点:采取大规模群众性运动的形式。原因: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国家领导重视,群众热情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点:科学治理、综合防治、国际合作。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再实施群众性运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改变。
【详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点:根据“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得出采取大规模群众性运动的形式。原因:根据“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得出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根据“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得出国家领导重视,群众热情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点:根据“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得出科学治理、综合防治、国际合作。原因:根据“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再实施群众性运动;根据“1984年”“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等信息,概括得出科技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改变。
17.(1)特点: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关注社会,服务民生;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
原因:儒家思想对中华医学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
(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西医发展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冲击和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详解】
(1)特点:依据材料“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可以得出,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依据材料“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可知,关注社会,服务民生;依据材料“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等可知,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医学关注民生的特点是受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西医的传播时随着列强入侵开始的;依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可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依据材料“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受到日本西医发展的影响。
影响:首先,西医的迅速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其次,西医的发展冲击了中医的地位,同时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有利于解放思想。
18.(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
(2)特点: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预防为主,普惠群众;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详解】
(1)背景:根据“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据“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可得出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根据“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得出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根据“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出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
(2)特点:根据“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可得出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根据“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可得出预防为主,普惠群众;根据“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可得出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根据“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可得出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意义:结合材料信息可从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