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培优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培优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5: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
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2.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3.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
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4.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的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以下关于农业产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开始
5.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6.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下列现象能够直接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世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 B.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传播
C.天文、历法、科技发展迅速 D.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7.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
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8.我国自古就有春节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庆祝与期盼,如“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这反映
A.中国有重视家畜饲养业传统 B.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C.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9.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10.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11.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亚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甘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
1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14.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殖,人类开始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的生活,人类的衣食来源更多地依赖这种农耕和畜养。对这一演进过程解释正确的包括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的分工和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使较大居住点成为早期城市
④西亚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玉米和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7.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三 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进了饮食进步,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粮食加工的进步,由粒食为主到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品种的增加,但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先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先秦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同时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
2.B
【详解】
“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3.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阶级的分化源于财产的差异,而财产的差异又导致了共产制家庭公社的解体,C项正确;材料表明财产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A项错误;“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侧重于阐明财产差异导致阶级分化,而非强调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D项错误。
4.D
【详解】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得人类得以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逐步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故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不是开始。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项都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5.A
【详解】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深受洪水泛滥之害,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A项正确;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革命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增加了食物供给,加速了人口增长,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B项错误;天文、历法和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迅速属于进一步的影响,C项错误;城市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不能直接论证农业革命,D项错误。
7.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A、B两项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
8.C
【详解】
五谷六畜反映的是农业和畜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联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正确;A并未体现出“五谷”的信息,排除;男耕女织、精耕细作主要指的是农业,与题干中“六畜兴旺”无关,排除B、D。
9.B
【详解】
原始社会后期,富人、穷人居住的房屋和墓葬中随葬品出现了明显区别,说明已经出现私有产品,出现贫富差别,私有制已经产生,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点睛】
10.A
【详解】
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11.A
【详解】
甘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排除B;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排除C;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及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排除D。
12.C
【详解】
根据材料“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可知中国古代之所以推行重农抑商是因为该政策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最符合帝王的统治需求,故选C;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消极作用十分明显,A项说法错误;BD项都没有指出古代帝王选择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13.B
【详解】
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C排除;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D排除。故选B。
14.A
【详解】
人类历史中,远古时期经历的时间最长。随着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从采集、渔猎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也从穴居、巢居过渡到村落定居,这就是所谓的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农业革命”。考古成果显示,西亚地区的远古居民最先进入农耕定居生活。生活在埃及、印度、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居民先后培植和驯养了各有特色的动植物。随着农耕定居生活的发展,食物生产方式、生产总量、居住形式与物品交换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玉米是由美洲的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非西亚居民。正确答案选A项,排除BCD。
15.C
【详解】
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解读,即农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祖先的地位,由此推动了宗法制的形成。
16.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详解】
本题具有较大的综合性、概括性,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等诸多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考点,通过设置大豆在古代中国及19世纪以后在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具体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成就、南方开发,19世纪以后世界的农业科技革命、人类文明交流的理解。试题材料一方面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劳动人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同时亦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意义。
本题有两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考生需要在准确、全面地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具体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成就、南方开发,19世纪以后世界的农业科技革命、人类文明交流的理解。试题材料一方面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劳动人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同时亦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得出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由材料“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得出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材料“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材料“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大豆为备荒物资。
17.(1)变化:手工业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
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
(2)①“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织”或“统一度量衡制”;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世卿世禄制”;⑤“推行县制”。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一针一刀,一耒一耜一铫,一斤一锯一锥一凿”可知,手工业和农业领域出现很多的铁质工具。
影响:根据材料可春秋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铁质工具的社会现象,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破坏了井田制;土地国有的井田制遭到破坏,那么土地私有制就在不断深化;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根据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统一度量衡制、奖励耕织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奖励军功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废除世卿世禄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推行县制奖励耕织
18.(1)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
(2)类别:分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
(3)原因:需要新的神灵来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
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等信息可分析当时人类迁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可知古巴比伦的土地所有制的类别,其目的结合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3)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三“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可知,原因是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第二小问结合相关史实作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