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培优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培优练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4 15: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2.陈云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1952年1月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粮食将不是宽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将逐年增加……因此征购粮食是十分必要的。”这反映他提出统购统销政策根本出发点是
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
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
3.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
A.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 B.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
C.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D.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
4.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
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
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
5.《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材料表明
A.西汉王朝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B.汉宣帝时期人才荟萃
C.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历史悠久 D.常平仓体现计划经济
6.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由此可知
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
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7.“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
8.“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
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
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
9.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
A.智能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社会化
10.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机器得以广泛使用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
11.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
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 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12.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
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13.1600—1800年英国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英国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主要得益于
A.新型农业机械的广泛采用
B.新经营方式的促进作用
C.“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
D.《谷物法》的推动作用
14.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利于
A.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B.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1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B.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粮食仓储制度的重要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第一次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
——摘编自武锐、邸笑飞《被神化的牛奶》等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BCD项排除。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20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紧张和城市人口逐年增加,陈云提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C项正确;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具体措施,不是我国实行统购统销的根本出发点,A项错误;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是具体目标,不是根本出发点,B项错误;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是目的,不是根本出发点,D项错误。
3.C
【详解】
据材料可知,“共享农机”存在优点,也存在问题,因此这一新事物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C项正确;A项表述不够全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集约化,排除B;农业智能化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农业,材料中现代农机仍需人工操作,排除D。
4.D
【详解】
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贮藏运输要求很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一般指需要冷藏、冷冻类的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
5.C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宣帝时建立了常平仓以储备粮食,调控粮价,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政府通过粮食储备的增减来平抑物价,而不是重视粮食生产,故排除A;仅凭材料个例不能体现汉宣帝时期人才荟萃,故排除B;材料不符合政府指令式的计划经济的特点,故排除D。
6.B
【详解】
据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可知,这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故排除C项;D项表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它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故排除。
7.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B正确;新的交通工具发明以及工业生产方法都是实物储备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C;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在食物技术储备方面的作用,排除D。
8.B
【详解】
材料“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反映了储粮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民采用新的储粮方式,没有涉及观念的改变,故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均排除。
9.A
【详解】
蔬菜收获机器利用射线确定莴苣是否成熟,并对成熟莴苣进行自动收割,这一新技术体现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智能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均排除。
10.C
【详解】
材料反映了20世纪以来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C项正确;材料既提到了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杂交育种技术上的突破,也提到了美国在该领域的成就,美国属于发达国家,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现代化农业机器的使用,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有利于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但不能说20世纪以来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1.A
【详解】
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
12.A
【详解】
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
13.B
【详解】
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可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带动了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最终促成了英国是“欧洲粮仓”的美誉,故本题答案选B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故1700年左右的英国还未形成“世界工厂”地位,新型农业机械亦未广泛使用,排除AC两项;《谷物法》是指英国1815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排除D项。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有利于提高法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另外一方面,与年龄较大的农民相比,年轻的农民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鼓励年即较大的农民退出土地经营又进一步助推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故选A。对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是为了实现农民年龄上的新旧交替,而不是为了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C项不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法国在七十年代才有经济滞胀的问题,这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D。
15.B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0—1850”、“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等可知,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得以普及,交通也变得更加便利,故才会有材料所述情形,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劳动人民购买力并未获得提高,排除A;CD两项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而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16.(1)主张:重视立法;轻徭薄赋,保证生产;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
(2)意义:应对灾情,救济灾民,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粮价和物价、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保障国家安全;对后世中外解决粮食储备管理提供借鉴。
【详解】
(1)主张:根据材料“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可知,重视立法;根据材料“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可知,轻徭薄赋,保证生产;根据材料“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可知,减少关税,促进粮食流通;根据材料“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可知,藏粮于民,注重粮食储存。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应对灾情、稳定粮食市场、社会秩序、国家安全以及对后世的借鉴角度分析即可。
17.(1)特点:将食品安全上升到人伦天理;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
(2)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详解】
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一“民人以食为天”可以得出将食品问题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通过材料一“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食品问题;通过材料一“《唐律疏议》规定……将受重罚”可以得出以法律来规范食品安全;通过材料一“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体现出政府监管与民间监管相结合;第二小问,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市场秩序、政府统治等方面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二“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食品治理体系、人民群众健康、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回答。
18.(1)变化:从高风险食品、贫困的标志变成了提高营养、改善伙食的“完美食物”。
原因:牛奶自身的营养价值;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战争的刺激;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的出现;政府的提倡与重视。
(2)主要科技成果: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火车、汽车的出现,便于运输;冰箱的普及,便利保存;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改善: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提高和健全福利制度。
【详解】
(1)“变化”,由材料信息“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第一次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得出:从高风险食品、贫困的标志变成了提高营养、改善伙食的“完美食物”。“原因”,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工业化的推动 由材料信息“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得出:科技的进步;由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得出:战争的刺激;由材料信息“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得出: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提倡与重视、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等方面补充。
(2)“科技成果”,依据材料信息“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得出: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由材料信息“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得出:火车、汽车的出现,便于运输;由材料信息“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得出:冰箱的普及、电力的发明和应用。结合材料叙述可以概括出巴斯德灭菌法、冰箱的普及、火车和汽车的出现、电力的发明与应用等。“改善”,依据材料信息“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得出:改善福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强体质、改善生活品质等角度补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