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鱼吐泡泡 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鱼吐泡泡 全国通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4 21: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鱼吐泡泡
整个活动设计以学生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如"一瓶花"中的花瓶、"小鱼吐泡泡"中的小河、"毛毛虫"中的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底板等。当学生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活动目标:
  .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活动准备:
  .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学生的作品为宜。
  .学生有玩吹泡泡的经验。活动过程:一、调动学生关于泡泡的经验.
  你们吹过泡泡吗 你门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有多少泡泡 (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二、引导学生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学生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他丽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学生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学生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学生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 "小班学生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学生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 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 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演示贴"泡泡"。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 "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学生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
  当贴第4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学生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学生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学生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糨糊来黏贴"泡泡"。(教师逐一介绍工具材料--糨糊、抹布。)你们会用糨糊黏贴吗谁会用糨糊贴"泡泡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糨糊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其实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有目的地讲解并演示过>,增强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学生又给能力较弱的学生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学生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学生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四、学生创作教师提醒学生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五、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同课章节目录